天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展示古海岸遗迹贝壳堤的科普类博物馆,坐落于大港城区东南侧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2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保护用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馆宗旨是向公众展示古海岸遗迹,宣传古贝壳堤,提升公众的自觉保护意识,普及科普教育知识。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展示古海岸遗迹贝壳堤的科普类博物馆,坐落于大港城区东南侧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2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保护用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馆宗旨是向公众展示古海岸遗迹,宣传古贝壳堤,提升公众的自觉保护意识,普及科普教育知识。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中国海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央编办批准的交通运输部部属一级事业单位(公益二类),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管理。中心以“服务船员、奉献海事”为宗旨,聚焦船员综合服务与海事科技创新,努力打造“中国船员之家、海事高端智库”,助力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
中心配备青少年航海科普体感平台和航海历史文化科普展板,平台配有多名高级船长指导使用,高度仿真模拟驾驶现代化船舶,在航行游乐中实践学习运用海洋地理、天文、气象、船舶、港口、救生等科普知识。航海科普展览配有专人讲解,结合展板图文介绍中国海员和中国船舶的发展历史。
二、基地科普特色、优势和资源
1、航海科普体感平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哈军工”,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唯一一所被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的高等院校。我国船舶工业系统中高级以上技术和管理人才哈工程毕业生占30%,全国在建在役核电站核专业人才哈工程毕业生占40%;学校有力支撑了我国航母、潜艇、巨浪、华龙一号、蛟龙号以及海军系列水下无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
二、基地科普特色、优势和资源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百年天航展览馆由中交天航局建设,集展示服务功能、研究教育功能于一体,建成疏浚历史研究场所、疏浚文化交流平台,同时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成为具有航海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设施场所。
展览馆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拥有主题内容明确、形式多样的各类航海科普展教资源,主要功能一是展示中国现代疏浚业成长发展壮大历史,揭示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二是梳理天航局纵贯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展示国企渊源流变与未来新形象,揭示疏浚精神所凝聚的民族之魂;三是展示百年来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独特成就,扩大中国疏浚品牌影响力和提升美誉度。
二、基地科普特色、优势和资源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海洋经济开发区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15年建成,2019年独立建制,承担赣榆青口镇北部地区九个社区1.73万人口的义务教育职责。学校占地面积22667.7平方米,现有24个班级,958名学生,53名教师。学校建有“科普气象园”,师生每天可以实时查看气象信息,也是我校探索开展海洋科技教育的前沿阵地。
学校校园文化突出航海科普特色,拥有主题内容明确、形式多样的如船舶发展史、模型、渔具等各类航海科普展教资源。有专门用于航海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场馆。
学校面向公众开放,具备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符合相关公共场馆、设施或场所的安全、卫生、消防标准。
学校航海科普教育管理制度健全,能够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教导处专门负责科普工作,并配备开展科普活动的专(兼)职人员队伍。学校能够保障开展经常性航海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有微信公众号对外宣传渠道。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设立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航海分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公办航海类高等教育和船员培训院校。航海分院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这里也是河北省海员培训中心所在地。
基地依托学院高标准、高技术手段建设的航海跨专业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广泛推广航运科学知识。基地面向社会实行预约开放,全年开放时间超300天,平均年接待公众人数超过20000人次。基地符合相关公共场馆、设施或场所的安全、卫生、消防标准,开展航海培训347项。
基地建有一套完善的科普教育管理体系,包括课程开发、活动组织、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形成长效的科普工作机制,包括定期的科普活动、持续的师资培训、动态的效果评估等。突破科普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难点,实现科普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科普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是由自然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二类文化事业单位,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我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
国家海洋博物馆倾力建设打造了集博物馆课堂、探究式学习、实验、读书等多功能的教育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三间科普教室、一个多功能活动区及创客空间,展有海洋生物标本、化石标本、航标灯,配备实验器材、显微镜等设备,可开展各类实验课程、科普课程及活动。
在组织架构中,专门设置科研科普中心,明晰该中心社教讲解、科普宣传的工作职能,探索“馆+公司”模式,进一步激发科普创新活力。我馆已组建稳定的专兼职科普教育队伍。科普队伍年纪轻、素质高,其中生态环境专职科普人员20人、兼职科普人员42人,科普志愿者90人。
特等奖(2 项)
1.海船智能航行关键技术研究与“智飞”轮示范应用
主要完成人:张宝晨、史世武、耿雄飞、姜海鹰、张鹭、王晓原、蔡玉良、殷非、苏丽、马枫、王玉林、于巧婵、朱慎超、王勇、孙武、姜雨函、文捷、李亚斌、徐加庆、董晓斐、杨宗伟、洛佳男、孙旭、刘彬、王立鹏、刘东航、姚望、余锦超、俞毅、沈洪福
主要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事服务中心、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
2.乌江构皮滩超高水头组合式多级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特等奖(2 项)
1.海船智能航行关键技术研究与“智飞”轮示范应用
主要完成人:张宝晨、史世武、耿雄飞、姜海鹰、张鹭、王晓原、蔡玉良、殷非、苏丽、马枫、王玉林、于巧婵、朱慎超、王勇、孙武、姜雨函、文捷、李亚斌、徐加庆、董晓斐、杨宗伟、洛佳男、孙旭、刘彬、王立鹏、刘东航、姚望、余锦超、俞毅、沈洪福
主要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事服务中心、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
2.乌江构皮滩超高水头组合式多级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通信中心又名上海海岸电台,始建于1905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上海通信中心实物档案室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港沿镇合五公路6188号的发信台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展示了百年来我国航海通信保障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基地内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设备设施和照片,让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各种通信设备的形态和结构,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此外,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航海通信保障的重要性,基地还将配置多种互动体验项目,如岸台通信体验、仿真系统操作等,让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总之,该科普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互动体验,生动有趣地向参观者展示船岸通信保障的历史和现代通信技术,传承和弘扬了百年电台文化,对于学生的科普教育和文化素养以及对青少年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China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
Popularization of Nautical Scienc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
Navigation of China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