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坤

徐京坤,中国独臂航海家,首位完成迷你横跨大西洋赛的中国人,中国首位完成单人环球航行的独臂航海家、参加跨大西洋经典赛事“朗姆路单人赛”首位中国船长、中国首位获得旺代环球赛参赛资格的职业航海家,中国第一位旺代船长。在航海科普方面,他记录并分析航线上海洋塑料污染的分布情况,相关数据被用于科研和公众科普宣传;记录航行中观察到的极端天气现象为公众理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提供直观案例;多次参与中国帆船协会发起的活动,走进中小学开设航海知识课堂,普及海洋科学、气象学、地理学等知识;在海南、青岛等地组织青少年航海夏令营,科普帆船和海洋知识;他还定期线上直播或在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进行讲座,分享航海中的科学观察;同时,在社交媒体分享航海技术的实践和应用,推动公众对可持续航海技术的认知。

王雪峰

王雪峰,轮机教师、远洋轮机长,主要从事船舶科技与轮机设备科普,现任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理事、浙江省航海科普专家、舟山市科普联合会理事、浙江省智慧海洋专家,获评2022年市科普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牵头筹建校航海科普基地及“海洋文化数字博物馆”。开发船舶电子电气等科普项目20余项,编写科普项目指导书3册、科普活动规划书30余篇。每年组织开展“航海奇遇记”等青少年科普活动,得到市科协好评,中小学生反响热烈;在中国航海日、全国科普周、世界海员日等节日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科协、科普联合会的科普活动、科普会议等。作为主讲教师,为到校访问的中央、省市领导、国外官员、研学学生等进行科普讲解。主持参与多项舟山科普基地地图、导游图开发工作,主持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舟山市社科联等多项科普课题研究。

毛旭东

毛旭东,宁波海运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兼宁波市航海学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宁波市高层次人才。深耕航海教育,受聘浙交职院、上海海事大学和泉州海职院任职。2015-2019年,牵头承办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2016年期向高校、基层开展宣讲活动,累计向5000余名大学生及船员普及航海知识;参编3部教材、参与两项国家级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取得教育科学研究成果10余项,多个项目获奖。事迹被《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颇具社会影响力。2022年,被聘为浙江省航海学会“航海科普专家”,多次前往航海院校、航运企业和船舶开展科普活动。2024年,其在甬派新闻和现代金报为青少年开设两堂超级科学课,网上收看率超23万人次,还成为科普期刊《航海》2025年第一期封面人物。推动学会、地方科协、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促成落地中国航海学会首个地方学会科技服务站“科创中国”宁波工作站,并担任站长。

刘岸冰

刘岸冰,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致力于船舶工业、航运及海洋史研究,主持打造“大海洋”科普品牌体系。其领衔制作的“大学生讲科普系列片”获2023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奖、2024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微视频,指导志愿者在全国及省市级科普讲解大赛中斩获10余项奖项,个人获上海交大管理服务二等奖。策划举办三届校级科普讲解大赛、三届全国大海洋知识竞赛及“船舶·航运·海洋”体验营等特色活动,年均开展科普教育20余场。主导拍摄《馆长说》《科普巡礼片》等专题片,出版《邮轮中国》系列科普读物并在进博会展出,联合校内外媒体推出“大学生/中学生讲科普”系列短视频,单季传播量超60万人次。发表《我国“大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等大海洋文化与科普文章10余篇;通过上海教育微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社会媒体及校内媒体推介科普视频与科普活动传播量累计达到百万余人次。

冯毅

冯毅,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协航海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建成我国首个港口主题国家一级博物馆,并获国务院批准命名,年接待观众超50万人次,近年来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等百余项荣誉和资质。创新策划《向东是大海》《浙海扬帆》等14个海丝主题展览,蝉联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8次。创办“集装箱移动文创复合店”“港口生活节”等跨界科普IP,推出航海短视频播放量超50万次,策划“聆听丝路之音”活动,直播收看量突破80万人次。深化馆校合作,与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9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与12所中小学校共建教联体,推出多个研学活动,年均举办“我与港博同成长”等公益研学活动逾千场,开发《古船与航行的秘密》科普课程及入选“百道好书”的科幻小说《深海星辰》。出版《向海而生》等专著、图录7部。

董华

董华,大连海事大学船舶无线电导航专业硕士,执教航海教育三十余年,培养了大批航运人才。2018年退休后开启环球帆船航海之旅,累计航行300余天、2万余海里,途经19国60余港口,作为唯一女性成员参与“塔娅娜号”跨洋航行,完成绕日本、穿白令海、抵阿拉斯加、横渡太平洋、跨越巴拿马运河等壮举。基于航海经历与队友合著《帆向蓝水》,获2023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奖。长期致力于航海文化传播,多次参加中国航海日和国际海员日活动;在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平台普及航海知识,担任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导师,为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举办专题讲座,并参与中日友好协会举办的航海科普文化交流活动。2024年7月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交付,董华作为新船教母为“新红专”轮命名。

关于发布《火车摘钩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等五项团体标准的公告

关于发布《火车摘钩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等五项团体标准的公告

航学发〔2025〕64-003号

各有关单位:

依据《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中国航海学会组织,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火车摘钩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T/CIN 074—2025),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编制的《轨道式起重机风力自锁装置》(T/CIN 075—2025),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编制的《无废港口建设指南》(T/CIN 076—2025),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干散货码头火车装车楼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T/CIN 077—2025),广东省珠江东航道事务中心东莞航道所牵头编制的《基于激光传感器的内河船舶流量自动观测系统》(T/CIN 078—2025)五项团体标准已通过审查,经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办公会批准,现予发布,自2025年10月2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附件:

申请入会

科技奖励

科技成果评价

团体标准

磁罗经

期刊编辑系统

科普基地申报

会议注册

新媒体

中国航海学会

微信公众号

航海科普

微信公众号

中国航海期刊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