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筹备阶段(1963-1979)
中国航海学会应运而生,顺应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顺应了航海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航海事业的实际需要,筹建经历“文革”洗礼,发展壮大历经六届理事会的沿革,其发展史也是中国现代航海事业发展历程的见证和缩影,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科学事业百折不挠的前进轨迹。
一、孕育过程
1962年,以交通部副部长于眉同志为代表的航海界知名人士审时度势,建议筹建中国航海学会,加强同行间经验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以此作为保证航行安全,促进航海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于眉同志与交通部水运局局长李清、副总工程师周启新等同志反复商量,并责成周启新同志推动这一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航海事业重要学术组织的蓝图开始勾画。期间,中国航海界的知名人士和老一辈船长对成立中国航海学会的设想予以热情鼓励和支持,行业的热切期盼使它呼之欲出。历史会记住这些为中国航海事业奋斗一生,为中国航海学会的诞生殚精竭虑的业界前辈:陈嘉震、李景森、马家骏、秦铮如、郏鼎锡、金月石、左文渊、徐宁生等。1963年5月,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途中触礁沉没,引起世界关注,也对迅速提高我国航海科技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和严峻的挑战。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航海科学技术,责成国家科委成立航海学科专业组。兼任国家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副总理指示,在国家科技委员会下设立航海学科专业组,并责成交通部尽速补订我国航海科学发展规划。成立中国航海学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政府和业界成为一种共识。与此同时,交通部对成立中国航海学会的规划也渐趋成熟,于1963年6月22日向中国科协发函[交水督(63)潘字第12号]文提请建立“中国航海学会筹备委员会”。8月15日,中国科协函复交通部“同意成立‘中国航海学会’”,并“请即提出筹委名单,制订工作计划”。至此,中国航海学会的历史航程正式启动。
二、筹委会工作
1963年11月和1964年6月,分别在北京民族饭店和无锡太湖饭店召开了国家航海学科专业组的筹备和成立大会,会议讨论了如何落实我国航海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课题任务,专门商议了筹组中国航海学会的事项。中国航海学会的诞生和历史使命与中国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息息相关。1963年12月,交通部发文指示当时的广州海运管理局、上海海运管理局、长江航道管理局和大连海运学院分别牵头筹建华南、华东、长江和北方地区的航海学会。1964年2月至10月间,广州市、上海市航海学会筹备委员会相继成立。在中国科协和交通部的领导下,在海军司令部、水产总局、六机部七院、国家海洋局和海员工会等单位的支持下,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于1965年3月25日至4月7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会议正式代表57人,列席代表11人,近百人旁听,与会代表来自交通、科研、设计和生产等部门,不乏航海界的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业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可见一斑。
这是凝聚业界智慧,展示中国航海学会生命力的重要起点,吹响了“全面开展我国航海科学技术活动”的进军号。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顺桐同志莅会发表重要讲话,筹委会主任于眉同志、秘书长周锦文同志分别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全面开展我国航海科学技术活动”的报告和筹委会筹备工作报告;著名全国劳模、上海轮船公司“民主五号”客轮服务员杨怀远同志作了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当好人民服务员”的报告,引起代表们共鸣。大会推举于眉同志为主任委员,马冠三、李清、周启新等同志为副主任委员,由63人组成新一届筹委会,通过了中国航海学会章程、扩大专业内容(从航海驾驶扩大为船舶驾驶、船舶机电、导航通讯、水运管理等四个专业)和关于编辑出版学术刊物《中国航海》的决议。会议还决定在北京设立全国性学会,同时明确在上海、广州、大连、武汉4个地区设立分会,在航海人员密集的地方可以设立分支机构。随后召开的学术年会收到论文50篇,论文内容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反映了我国航海科技工作者在勇攀科学高峰征途中取得的成果。
中国航海学会筹备委员会名单(1965年)
主任委员:于 眉
副主任委员:马冠三 李 清 周启新
秘书长:周锦文
副秘书长:章 廷 徐宁生
委员:刘达潮 蒲锡文 马 融 陈云中 杨 明 李洪滨 王庆仁 邓树琪 蒲兆堂 张致远 戴熙愉 李克臣 左文渊 陈焕毅 叶 荫 马 骏 冯洪达 葛 明 王承训 张守诚 王 倬 朱焕文 高鸿章 刘延穆 周栋梁 鲍光宗 马家骏 陈沛川 段松林 袁子清 李 宁 金月石 张晋声 吴金祥 朱 杰 秦铮如 刘荣霖 孙 良 胡匡靖 陈嘉震 杨守仁 俞颖生 于成仁 张思奇 张友林 许得所 金 石 袁玉斌 胡恪恭 葛景洲 段树荣 许 济
施兴复 李景森 刘 杰 方枕流
1965年11月,广州航海学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采取边筹建边开展学术活动的工作方针,不到一年,已发展会员1000余人(未计大连、武汉和北京地区会员)。委托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负责编辑的《中国航海》,于1965年12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1966年2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筹委会常务会议。同年3月,筹委会在北京西苑大旅社召开了学会工作座谈会,李清、彭德清、李宁、解莅民、刘延穆、张思奇、周绍华、马骏、周启新等同志参加并研究了学会今后的工作方针和组织建设等任务。在会上,广州、上海两地航海学会筹委会的负责人解莅民、刘延穆同志分别介绍了两个学会的工作经验。
三、筹委会被迫停止活动和复会进程
中国航海学会建制的正式成型,在中国航海事业历史舞台上的正式定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在业界同仁满怀信心,奋发图强,准备迎接航海学会正式成立和学科大发展的时候,“文革”十年浩劫降临,1966年5月,中国航海学会以及除广州航海学会以外的各地方航海学会筹委会接连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后,百业待举,也迎来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春天。我国的河海运输、海洋勘探、渔业捕捞、海上救助打捞、海军建设迈入新的发展轨道,航海科学技术中兴的东风,终于鼓起了中国航海学会这艘航船正式起航的风帆。在中国科协、交通部党组的领导下,经协商,1979年3月17日,中国航海学会成立了由交通部部长曾生、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张序三、国家水产总局渔业局局长卓友瞻、交通部科技委主任高原、水运局副局长王志远、国家海洋局科技部部长瞿珍瑞、石油工业部(待定)等7位同志组成的党的领导小组,曾生同志任组长。中国航海学会党的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于1979年3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交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程望同志代表曾生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召开中国航海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79年学术年会筹备工作汇报,对主要议程作了安排。
第二部分 第一届理事会期间(1979.4-1986.10)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伟大历史战略转移的新形势下,在全国科学大会的推动与鼓舞下,继1965年中国航海学会筹备大会14年后,召开了中国航海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这次中国航海界的盛会庄严宣告,自1963年以来,孕育了16年的中国航海学会正式成立。航海学会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海科技工作者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新长征的一个方面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第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变动及分支机构,地区学会成立等组织建设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航海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79年4月1日至7日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270名,来自交通部、海军、水产总局、国家海洋局、石油部、地质总局、总后勤部和外贸运输等部门138个单位。交通部副部长贺崇升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适应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积极开展航海学会工作》的报告,就恢复中国航海学会活动的意义及作用、学会今后的方针与任务作了阐述,动员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胸怀全局,发奋图强,献身四化,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迎接建国30周年。中国科协副主席刘述周同志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经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国航海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在111名理事中分别为中国台湾、澳门两地保留了两个和一个名额。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国航海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经民主选举,由28名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其中一个名额保留给台湾省),并推选曾生同志为理事长,彭德清、贺崇升、张序三、梁广、邓兆祥、高原、卓友瞻、周启新等同志为副理事长,王志远同志为秘书长,陈忠表、何明德、翟珍瑞、武凤林等同志为副秘书长。会议研究决定,中国航海学会在北京设立日常办事机构,由交通部、海军、水产总局等单位派专职人员参加工作;建立编辑、学术、普及三个委员会;筹建青岛、天津等地区航海学会;出版科普刊物《航海知识》;协同中国科协筹备组织青少年航海夏令营。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理事长:曾 生
副理事长:彭德清 贺崇升 张序三 梁 广 邓兆祥 高原 卓友瞻 周启新
常务理事:刘恩兰(女) 魏震东 刘延穆 方枕流 朱 杰 解莅民 周延瑾
叶鸣皋 陈嘉震 李景森 左文渊 袁 庚
秘书长:王志远
副秘书长:陈忠表 何明德 翟珍瑞 武凤林
理事:丁导生 马荣典 文 干 王亚夫(女) 王天富 王成伯 王维新 叶广威 叶振汉 叶嘉畬 冯洪达 王若仪(女) 由建国 吕美华 朱祖恩 来惠锡 刘放霖 江济国 孙永华 孙焕林 竹润华 邱道立 杨敦让 杨守仁苏 宁 李挽伦 吴金荣 余广明 宋崇元 芦 川 沈志成 沈良柏 武定国 张玉书 张国泉 张守诚 张驯良 张 钰 张德洪 张健武 张智魁 张家俊 张大增 陈 耀 陈焕毅 陈树徽 陈沛川 陈德云 陈其谔 陈建成 陈国枢 陈纪越 刘云舟 初吉东 林祖乙 罗振标 金振远 郑克钊 郑秋墨 胡 也 洪世年 赵庆华 赵绪庭 姚伯茂 俞颖生 钱永昌 徐宁生 徐石麟 郭细佬 唐建华 曹太昌 韩占学 谢中峰 谢榴坤 曾泉生 蔡梓松 虞成康 潘和荣潘奠平 魏岱峰 林焕章
1981年10月21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航海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选举时任交通部部长的彭德清同志接替因工作调动的曾生同志任理事长。根据历年常务理事会的提议,增补钱永昌、罗钰如同志为副理事长;增补董华民、高梦槐、李国堂、杨健、张世界、丘金、王大勇、陈新丰、张志飞、赵刚、李宁等11位同志为常务理事,周应聪、赵东升、沈肇圻、孟又民、崔福林、何向良、顾曾允、陈德权、张文学、刘先漠、李双认、刘渊、夏锦辉、张敬荥、李永法、孟宪诚、秦玉瑞、黄克虎、徐亦绩、李惠春等20位同志为理事。同时,由国家海洋局、海军、水产总局提议,理事会研究决定,翟珍瑞同志的副秘书长职务由刘世凯同志担任,何明德同志的副秘书长职务由唐建华同志担任,谢榴坤同志的理事职务由徐亦绩同志担任。会议还讨论通过按照中国科协“二大”精神修改的会章,决定设立“中国航海史研究会”。
1982年八九月间,遵照交通部和国务院港澳办的批示,中国航海学会派副理事长周启新同志和常务理事李景森同志前往香港,以中国航海界知名人士的名义与香港航海界原上海中兴公司经理程余斋、继承董浩云集团航运事业的董建华等各方面人士接触,交流两地情况,以此为渠道,以期通过学术交流,取得与台湾航海界的联系,为实现两岸通航而努力。中国航海学会与1984年10月成立的香港海运学会的交流以及两岸三地航海业的联系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精神以及“实现四化,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国航海学会在新形势下肩负的历史使命,成为1983年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热议。同时,中国航海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会议同意成立“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筹备工作委员会”,抓紧制订“纪念活动”方案,落实筹建“纪念馆”等工作;同意编印《中国航海学会通讯》。
为了贯彻中国科协关于大力开展咨询服务工作,全国学会逐步实现经济自主,减少国家行政开支的有关精神,1983年初举行的学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航海学会成立“中国航海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挂靠在交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同年5月,经交通部批准,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于1984年逐渐开展咨询业务,经营活动到1988年基本结束。1990年2月,交通部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精神,对“中国航海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审查后下达撤销通知。1991年4月,经交通部党组批准,中国航海学会二届理事会第十九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公司清理小组,并于1993年4月由交通部监察局向交通部党组作了报告,调查、清理工作结束。
1985年元月,学会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同意时任海军参谋长的胡维行同志接替工作调动的张序三同志担任副理事长;增补时任中国海员工会主席的方嘉德同志为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并选为副理事长,接替因退休辞去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一职的原中国海员工会主席丘金;增补刘振刚同志任副秘书长,接替因工作调动的刘世凯同志。会议同意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同学会挂靠,并在活动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意并修改“中国航海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咨询收费、分配试行办法”;审议、选定中国航海学会会徽。
在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中国航海学会的工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建立了学术、普及教育、编辑、国际交流等4个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国航海史研究会;成立了海洋船舶驾驶、内河船舶驾驶、船舶机电、船舶导航与通讯、水运管理、海难救助与打捞、船舶防污染、危险品货物运输、水运技术经济等10个专业委员会以及海运法规研究会。广州、上海、大连、天津等17个地区航海学会相继成立,全国学会会员已达13948人,发展包括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会员7082人。中国航海学会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基本成型。
二、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科学普及、编辑出版、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活动、促进海峡两岸通航等主要工作
1979-1984年间,中国航海学会主办或合办,各专业委员会、各地航海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研讨、报告、讲座)活动500多次,涉及船舶驾驶、机电、导航、航道、防污染等领域,对航行安全、节约能源、气象导航研究、实施公约、改善管理、防止水域污染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1年4月,中国航海学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河道渠化学术研讨会”,重点探讨葛洲坝建成后的长江航运及航行安全问题,以模型试验为依据,就航道治理和保障航行安全所需的措施提出了积极建议。同年7月,中国航海学会、天津市航海学会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交通部对“显示角法消除与测定磁罗经自差”进行技术鉴定。
1982年7月,与中国造船学会联合召开“节能船型研讨会”,就空气润滑减阻技术在造船中的应用一系列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切磋和交流。同年10月举行的防止海损事故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关于预防海损事故的建议书》。同年11月,中国航海学会在上海举办“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72)学术研讨会”。
1983年5月,在学会“航海史研究会年会暨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学术讨论会”上,对郑和宝船的尺度、出洋目的、终止原因、航海技术以及航线等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深入研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突破。
1984年,“台湾海峡航行安全学术讨论会”提出了《关于保证船舶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的倡议》。1985年,学会举办“船舶节能动力装置方案评审会”,推广船舶节能新技术。
1984年以来,中国航海学会进行了“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沿海港口交通管制”、“京杭大运河管理体制”等大型咨询项目的论证,组织编写《关于我国实施“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总体方案论证建议报告》。
1981-1984年,中国航海学会先后接待了美国港口协会代表团、美国贸易讲演团、英国皇家航海学会工作访问团、英国海事法官访问团等。
1984年,中日航海学会开始双边学术交流。由中方主办的第一次中日航海学会学术交流会于11月在上海举行。
1985年,中国航海学会发起,并协助团中央组织、以中国青年联合会的名义,派“中国青年访日友好之船”访问日本。
各地航海学会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如,上海市航海学会参与了上海市有关城市规划、水上交通、港口开发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山东省航海学会牵头开展“优选航线与跟踪导航”、“海洋气象导航”等专题研究,被国家计委批准立题,填补国内空白;大连航海学会对组织船员进行原油洗舱培训提出六点建议;江苏省航海学会与武汉市航海学会联合开展长江下游分道航法及船舶避碰学术交流,提出在长江下游推广分道通航等三项建议;黑龙江省航海学会提出了全省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建议书,对降低海损事故、减少经济损失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浙江省航海学会提出建设“东方大港”设想,汇编论证资料,并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期间形成提案,经大会主席团三次会议通过,建议把“东方大港”的建设列为国家开发项目(第37号);湖南省航海学会对该省1984年交通基建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为湖南贯彻“北水南路”方针当好参谋。
1985年,在交通部支持下,中国航海学会成立了“磁罗经校正师(员)考评委员会”,并在上海等6个港口城市成立了磁罗经校正服务。
1982-1985年,中国航海学会和地区航海学会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88期,组织各类科普讲座168次,举办航海夏令营21期。
第一届理事会决定制订“全国常用航海名词、代号、术语统一方案”,商定由大连市航海学会负责草拟。经反复调研和讨论,制定了一套《航海常用名词、术语及其代(符)号统一方案》,上报国家标准局,列入1981年国家项目并受到国家标准局的奖励。不久,还编写了《教学用航海名词术语代(符)号统一方案》。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先后制订了《海洋船舶驾驶员技术业务要求》、《驾驶员值班规则》、《海图作业规则》和《航海日志记载规则》等。
第一届理事会期间,《中国航海》复刊,创办了《航海技术》、《航海科技动态》等技术刊物。地区航海学会创办了《内河航运》、《航海》、《广州航海》、《大连航海》、《天津航海》、《山东航海》、《江苏航海》、《安徽航海》、《湖南水运》、《浙江航海》等学术性、技术性、科普性刊物。
1981年,《中国航海史》(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部分基本完成初稿,史书编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地方港口史已出版了5册,还开展了《中国港口史》、《长江航运史》、《中国内河航运史》、《招商局史》、《民生公司史》等专史的编写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积极开展2000年航海技术发展预测研究,以及“新的技术革命及我们的对策研究”。
1984年,编写了《2000年航海技术预测》、《中国名人词典(航海部分)》。
积极开展对台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980年8月,在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期间,召开了全国航海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商讨如何加速我国航海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恢复大陆与台湾通航等问题,发表了《致台湾航海界同仁的公开信》,呼吁尽快实现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接通航。1981年10月,在一届二次理事会会议期间,再次召开了全国航海界知名人士“促进大陆与台湾早日通航,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座谈会”,发表了《致台湾航运学会暨台湾航海界同仁的倡议书》。1984年元月,利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学术讨论会的机会,提出有关台湾海峡安全航行的若干带有方针政策性的意见和建议,报请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后,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工作。同年3月,在“台湾海峡航行安全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关于保证船舶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的倡议》,共8项措施。
1983年,中国航海学会在编写《中国航海史》的过程中,积极筹备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系列活动,精心策划。
1984年,纪念郑和筹委会决定于1985年7月11日在南京召开纪念大会,并建议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节。学会在论证郑和像、郑和船队船型、郑和航海图等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1985年,中国航海学会主办的“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第三部分 第二届理事会期间( 1986.10-1992.7)
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为实现国家建设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学习贯彻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时期,中国航海学会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促进航海科技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航海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第二届理事会组成及人员变动情况
1986年10月16日,中国航海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通讯方式召开,并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1987年1月10日,中国航海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和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主席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成员141名(为台湾省保留两个名额)。
同年1月11日,在学会二届一次理事会上,聘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中顾委常务委员王首道、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兆祥等老同志担任名誉理事长;选举产生了47名常务理事(包括为台湾省保留常务理事一名),推选中顾委委员彭德清同志任理事长,钱永昌等12位同志为副理事长,王志远为秘书长。还聘任了4位副秘书长、7个工作委员会和研究会的正、副主任。在吸收一大批中青年同志加入学会领导机构的同时,还聘任了15位原常务理事为学会顾问。增设内河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
理事长:彭德清
副理事长:钱永昌 张序三 林祖乙 贺崇升 罗钰如 冯洪达 方嘉德 高 原 周启新 陈德鸿 卓友瞻 沈志成
常务理事:王志远 文 干 方嘉德 田 丰 冯洪达 叶广威 卢国纪 曲 辰 刘延穆 刘振刚 李世杰 李克麟 李寅飞 李景森 杨大年 杨守仁 吴景宁 何明德 沈志成 沈肇圻 宋孔祥 张 奇 张世界 张承贤 张序三 张树青 张毓清 张德洪 陈忠表 陈嘉震 陈德鸿 罗钰如 林祖乙 周以恒 周启新 卓友瞻 郑仁周 贺崇升 胡家明 钱永昌 郭洪勋 徐文耀 高 原 黄忠秀 龚 鎏 彭德清 解莅民
秘书长:王志远
副秘书长:刘振刚 唐建华 武凤林 初吉东
顾问:李维中 梁 广 魏震东 董华民 袁 庚 方枕流 陈新丰 高梦槐 李 宁 朱 杰 杨 健 左文渊 叶鸣皋 赵 刚 李国堂
理 事:于 千 马宝珍(女) 马荣典 王义源 王永祥 王光桢 王志远 王祖尧 王焕志 王维新 王殿栋 王德发 毛德敏 文 干 方 竹 方 英 方嘉德 孔凡才 亢正浩 田 丰 付明德 冯洪达 冯锡洲 叶广威 卢国纪 曲 辰 朱临庆 庄来生 刘 渊 刘 靭 刘 锷 刘世歧 刘兰茂 刘光辉 刘先谟 刘延穆 刘振刚 刘继宗 许凤林 孙治权 孙新峰 李 冬 李 村 李双认 李世杰 李克麟 李相勋 李显群 李寅飞 李景森 李增才 牟 岫 杨大年 杨守仁 肖大雍 肖秉衡 吴景宁 何永宽 何向良 何明德 何修治 沈志成 沈崇礼 沈肇圻 宋孔祥 张 奇 张 容 张 超 张大增 张文学 张世界 张守诚 张承贤 张序三 张志飞 张克梁 张治民 张荣业 张树青 张惟询 张敬华 张毓清 张德洪 陈纪越 陈庆季 陈秉铃 陈忠表 陈家麟 陈焕毅 陈嘉震 陈嘉禧 陈德鸿 初吉东 初忠厚 岑毅生 洪振权 罗钰如 林玉乃 林祖乙 周以恒 周启新 周阿弟 卓友瞻 卓东明 郑仁周 武凤林 武定国 赵美景 赵维萱 赵绪庭 贺崇升 胡家明 姚仲良 倪文广 倪树森 夏美仲 夏嵩山 顾永怀 钱永昌 郭洪勋 郭裕奎 徐 哲 徐卫兵 徐文耀 徐志高 高 原 唐建华 袁耀成 黄忠秀 梁 山 龚 鎏 程景琨 赖 通 彭德清 虞成康 解莅民 谭以和 魏 万 魏启宇
1988年1月召开的学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增补唐国英、陈大强、郭茂辉等同志为理事;同意中国航海技术咨询服务公司采取承包办法,独立经营。
1989年4月经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推荐,增补王宪章、卢希龄、刘锷、孟广钜、陈大强等5位同志为常务理事。
在1990年8月召开的二届理事会第十七次理事长办公会议上增补学会办公室主任丁荣生同志为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
1991年,二届二次理事会首次评选“十佳引航员”。
二、加入国际航行联合会、修定航行规则、编写水运丛书、开展技术咨询等主要工作
1989年4月25日,在纪念中国航海学会正式成立十周年的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隆重举行了“中国航海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发行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学会名誉理事长叶飞同志题词祝贺,中顾委常委、学会名誉理事长王首道同志到会作了重要指示,中顾委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郭洪涛同志,中共中央委员、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同志,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同志等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中国航海学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术团体,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显著贡献,希望学会继续努力,充分调动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四化”建设服务。中顾委、海军系统、北京军区、交通部以及学会其他领导同志一百多人出席纪念会。
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自1984年以来,较好地坚持了三年一次的中日航海学会双边交流机制;1990年9月,在杭州成功举办“亚太地区海运学术讨论会”。 中国航海学会于1988年正式加入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每三年组团参加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大会暨学术交流。1991年1月,中国航海学会组团参加在埃及开罗召开的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第七届大会,争取到了1994年第八届大会的主办权,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林祖乙同志当选为本届联合会副主席。
1987年,中国航海学会与农牧渔业部渔港监督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渔船预防海损事故学术研讨会”,提出了渔船预防海损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和建议。同年6月,由中国航海学会发起,香港海运学会组织筹办“亚洲海运集装箱学术研讨会”。
1988年,派员参加香港海运学会“海员培训”和“航运业对经济的影响” 研讨会,这是海峡两岸与港澳航运界同行首次聚会。
1989年,组织有关科研、设计、航运、安全监督和港务管理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完成了《长江口万吨级船舶通过能力研究报告》。
同年,会同长江航务管理局召开“长江水系航运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长江水系航运的建议”,并于1990年将专题报告报送国务院。
1990年,推荐专家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澜沧江综合开发考察”活动,对开发澜沧江国际航运提出了对策。
1990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航海学会与台湾地区“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开展学术交流。
在技术咨询服务方面,中国航海学会与四川省河流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共同组织了“渠江流域综合开发”考察,提出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发方案,得到中国科协领导和四川省政府的积极评价。受交通部委托,开展“长江口船舶通过能力”课题的研究论证。海船驾驶专业委员会对交通部1985年以前颁发的7个航行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修改制订了《驾驶员值班规则》、《海图作业规则》、《航海日志填写规则》,交通部领导批示有关部门审定后发布实施。
开展统一、规范航海科学名词工作,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航海科技的现代化建设,对促进我国航运、渔业、海洋开发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8月,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中国航海学会创建了“奖励基金会”,自1990年下半年开始,首先用以奖励航海学会组成单位所属院校上船专业的优秀学生。
在科学普及方面,广州航海学会组织流动宣传船开展船舶航行安全宣传教育,到达26个港口,航程2300公里,为375个水运单位一万多名船员、干部,展出274场;还售出专门编印的书籍8885册。中国航海学会在北京西单的科普画廊举办“中国舰船远航”、“运河的今昔”两期模型展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比的二等奖和一等奖。与各省市航海学会共举办了6期夏令营活动。
1988年,中国航海学会组织修订《航海手册》,编写了《世界主要航线介绍》。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怎样当好船长》一书,总结了许多老船长的实践经验和好习惯、好做法,使之发扬光大。航海史研究会组织编写《中国水运史丛书》、《黑龙江航运史》、《河北航运史》、《扬州古港史》、《北海港史》以及与海军合编《新编郑和航海图集》,付梓出版。编辑出版期刊、资料10种计65000册,地方航海学会编辑出版的航运技术期刊及图书32种71期共27万册。
在促进海峡两岸航运交流方面,在二届一次理事会上,全体代表向台湾航海界同仁发出了致贺信,表达了新春祝愿,殷切希望台湾和大陆的航海界人士携起手来,共同为祖国统一,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988年,在福州市召开的“预防海损事故、保障船舶在台湾海峡航行安全”研讨会上,讨论通过了“保障船舶在台湾海峡航行安全的再次倡议”,得到福建省领导王兆国、陈光毅等同志的重视和支持,人民日报及海外版、海峡之声电台及当地媒体等都作了详细报道。
1992年2月,中国航海学会召开了由两岸三地专家学者参加的“台湾海峡船舶定线制航行专家论证会”,对自1984年以来几经调研、修改的“关于台湾海峡船舶定线制航行建议方案”进行了论证,为继续推进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 第三届理事会期间(1992.7-1996.12)
中国航海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团结全国航海科技工作者,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向,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求,积极投身“八五”和“九五”建设,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科教兴交”的伟大战略,在胜利中前进。
一、第三届理事会组成及人员变动情况
1992年7月1日,中国航海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由151人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在学会三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和52位常务理事,聘请了叶飞、王首道、邓兆祥、彭德清等老同志为名誉理事长,还聘任了4位副秘书长、23位学会顾问和8位荣誉理事。
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
理事长:林祖乙
副理事长:钱永昌 张序三 方嘉德 刘松金 罗钰如 冯洪达 陈德鸿 卓友瞻 沈志成 陈忠表 张德洪
常务理事:丁荣生 么兴远 马文金 王宪章 文 干 方嘉德 冯洪达 叶嘉畬 乐天祥 卢国纪 朱国伟 朱耀庭 刘松金 刘振刚 李士民 李克麟 李寅飞 吴景宁 沈志成 张 超 张士辉 张序三 张定邦 张树青 张洪福 张毓清 张德洪 陈大强 陈希群 陈忠表 陈祖慰 陈德鸿 陆鸿飞 罗钰如 林玉乃 林平亚 林祖乙 卓友瞻 胡家明 胡景禄 洪善祥 郭洪勋 唐国英 唐筱光 钱永昌 钱维扬 徐华强 黄为民 黄忠秀 龚 鎏 解莅民 戴金象
秘书长:沈志成(兼)
副秘书长:丁荣生(常务)唐建华 刘振刚 林 毅
顾问:贺崇升 李维中 高 原 周启新 董华民 袁 庚 魏震东 刘延穆 徐文耀 高梦槐 李景森 陈嘉震 李 宁 左文渊 李国堂 陈新丰 张 奇 杨 健 赵 刚 杨大年 杨守仁 何明德 曲 辰
荣誉理事:田 丰 沈肇圻 宋孔祥 周以恒 郑仁周 孟广矩 刘 锷 卢希龄
理 事:丁荣生 于 千 么兴远 马文金 马荣典 马振中 王一定 王天富 王守仁 王光照 王志远 王金祥 王海明 王宪章 王炳鉴 王维新 王联忠 王登玮 文 干 方任远 方嘉德 孔繁才 冯洪达 冯锡洲 洪善祥 叶嘉畬 乐天祥 卢国纪 卢爱群 朱宝义 朱国伟 朱临庆 朱新桢 朱耀庭 庄来生 刘绍生 刘松金 刘秋成 刘振刚 刘继宗 刘清淼 刘景山 孙凤羽 孙可沛 江德顺 许连起 李 冬 李 安 李士民 李庆斋 李克麟 李居昌 李武玲 李显群 李寅飞 杨卫军 杨建国 杨溶东 吴小批 吴景宁 陆望林 陆儒德 何向良 何志武 时 清 宗少坤 沈志成 沈柏生 沈崇礼 邱晓青 邹觉新 张 超 张士辉 陆鸿飞 张承贤 张序三 张志飞 张克梁 张治民 张定邦 张荣业 张树青 张洪福 张惟洵 张敦嘉 张毓清 张德洪 陈 锋 陈大强 陈合传 陈希群 陈忠表 陈秉玲 陈祖慰 陈德鸿 陈震霖 洪振权 罗钰如 林 毅 林玉乃 林平亚 林祖乙 周阿弟 卓友瞻 赵维宣 胡汉湘 胡家明 胡培根 胡景禄 宦国栋 钮 刚 姜可续 姚仲良 姚明德 郭进修 郭洪勋 郭裕奎 高镇都 唐吉云 唐建华 唐国英 唐忠耀 唐桂玉 唐筱光 顾浩年 顾德裕 夏 桥 袁明钊 袁奕尧 袁耀成 钱永昌 钱维扬 徐卫兵 徐华强 殷佩海 盖富山 章德麟 梁一如 梁承宪 黄土安 黄为民 黄忠秀 黄建平 曹右安 龚 鎏 韩忠南 傅明德 程景琨 解莅民 戴金象 魏 万
1993年11月召开的学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增补海军副司令员陈明山同志为副理事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赵国钧同志接替么兴远同志为常务理事,增补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李克亮同志、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副总经理金忠明同志为常务理事;增补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副校长史伯涛、中国航海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胡裕生、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副总经理孙新庄和远洋处副处长刘光辉、海军司令部教育处处长彭津生等同志为理事;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赵国钧、军训部部长赵胜堂等同志接替该单位人选在学会任常务理事;机电业务长成瑛文、航保部副部长孔令户、处长史世新、北海舰队司令部参谋长张定发、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张毓清、系主任徐卫兵、中国水产总公司工程师彭荣滔、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党委书记张建华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理事;海军司令部军训部航海业务长邱晓青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副秘书长。至此,常务理事为54人,理事为158人。
1994年11月召开的学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决定增补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周传芳、南通医学院副院长马济仁、上海海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国忠等同志为理事。国家海洋局船舶飞机指挥调度中心副主任张利民、国家口岸办办公室副主任叶剑、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赵云保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常务理事;上海救捞局局长叶似虬同志接替该单位人选在学会任理事,张利民同志兼学会副秘书长。
1995年12月召开的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增补中国船检局局长董玖丰、广州远洋总经理王颂汤、长江轮船总公司副总经理陈爱平等同志为常务理事;海军副司令员石云生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副理事长,军训部部长彭彰年同志接替赵胜堂同志,天津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魏家福、深圳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戴淇泉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常务理事,海军航保部导航处处长张国胜、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杨福成、广州舰艇学院院长潘友良、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宋长德、深圳运输局办公室主任阎志祯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理事,
二、建立年度综合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夏令营活动制度,开展整顿磁罗经校正工作,吸取教训,完善规章制度等主要工作
几年来,中国航海学会广泛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密切结合生产实践的学术活动。自1993年开始,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年度学术交流活动,出版论文集已形成制度。为提高论文交流的质量,组织各有关学科专家,成立了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优秀论文。
中国航海学会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工程院运载学部联合举办“中国高速水运发展战略研讨会”,又协助组织考察;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组织的由7个省市和13个全国性学会共同举办的 “长江沿江地区跨世纪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等涉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的大型学术活动。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从1993年始,中韩航海学会举办双边学术交流会。学会组织了中日、中韩、内地与香港的双边学术交流活动,参与了亚太地区的多边学术交流活动。1994年,中国航海学会主办了“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第八届大会”及“国际航海设备及技术展览”,成为国际航联八次大会中组织最好、效果最好、最活跃的一次盛会,也是建国以来在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航海界学术盛会。
1995年,中国航海学会推荐航海科研、管理、驾驶,河道港口工程,港口工程规划等领域的7位知名专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在技术服务方面,受交通部综合计划司委托,中国航海学会组织了“海轮进长江”的课题研究,咨询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
根据交通部关于磁罗经校正工作的整顿要求,中国航海学会同交通部海上安全监督局召开了3次磁罗经校正工作整顿会议,重新建立并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该项工作重新走上正规。
在科学普及方面,1994年以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航海夏令营活动已成为制度。
1995年,为了广大海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中国航海学会及《中国航海》编辑部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英汉航海•航运•船舶大词典》,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词典是当时内容最丰富、收词最广泛、实用性较强的航运专业词典。宣传海洋意识,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中华海魂》一书,由学会原理事长彭德清同志主编,1997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航海史研究会主持编撰的航海史和水运丛书此时已出版68种34.3万册。中国航海学会还完成了中国科协组织的《交通科技专家传略》航海部分的撰写任务,为业界留存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三、汲取经济案件的教训及整改措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商风潮一时兴起,泥沙俱下,经济纠纷、经济案件困扰着许多单位和个人。1993年6月至7月间,出于为学会创收的初衷,中国航海学会办事机构两位专、兼职干部不顾“学会不能直接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国家规定和学会章程中关于理事长办公会议审议日常重要事项的规定,擅自以学会名义借贷资金,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误入骗局,付诸司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学会的生存和声誉。
1995年,经交通部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核实,给予两人党纪和政纪处分。中国航海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一致通过免去两人在学会的专、兼职职务。
经济案件致使学会在经济上陷入极端困境,严重干扰了学会的正常工作和发展,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从内因看,涉案人组织纪律观念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经不起利诱。又因,当时的学会办事机构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事件发生后,学会一方面应用法律手段,力争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一方面在内部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坚强有力的措施,理事长首先明确规定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为“上下沟通、内外联系、掌握信息、汇总情况、综合研究、提出建议、按照决议组织落实”32字的方针。其次,健全干部队伍,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必要调整,充实力量。第三,完善规章制度,强调组织观念,加强纪律性。第四,积极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在有关部门和会员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下,学会逐渐渡过了困境。
第五部分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1996.12-2000.11)
中国航海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团结全国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各项工作,同时遵照国家民政部、中国科协和交通部要求,开展社团清理整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第四届理事会组成及人员变动情况、健全分支机构
1996年12月10日,中国航海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168人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在四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60位常务理事。经选举,林祖乙同志连任理事长,张序三、石云生、刘松金、钱永昌、方嘉德、陈忠表、李宗琦、卓友瞻、葛有信、陈德鸿、张德洪等同志为副理事长,林玉乃同志任秘书长,聘任了4位副秘书长。聘请叶飞、邓兆祥、彭德清等老同志担任学会名誉理事长,聘请了18位学会顾问和5位荣誉理事。
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
理 事 长:林祖乙
副理事长:张序三 石云生 刘松金 钱永昌 方嘉德 陈忠表 李宗琦 卓友瞻 葛有信 陈德鸿 张德洪
常务理事:王志一 王颂汤 毛德敏 方嘉德 石云生 卢国纪 叶 剑 叶似虬 司玉琢 朱正昌 朱国伟 朱耀庭 刘功臣 刘松金 孙治堂 杜迈驰 李 安 李克亮 李克麟 李宗琦 李绍德 吴中校 张 超 张士辉 张利民 张序三 张定邦 张富生 张德洪 陈忠表 陈爱平 陈德鸿 林云卿 林玉乃 林平亚 林祖乙 卓友瞻 金天宝 金忠明 赵云保 赵国钧 胡汉湘 胡景禄 姚明德 钱永昌 钱维扬 徐华强 高孝洪 黄卫津 黄忠秀 龚 鎏 彭彰年 葛有信 董玖丰 蒋志凯 赵继德 谭占海 戴金象 戴淇泉 魏家福
秘 书 长:林玉乃
副秘书长:胡裕生(常务)张利民 林 毅 邱晓青
顾 问:王志远 文 干 叶嘉畬 乐天祥 朱曾杰 刘延穆 李维中 杨守仁 陈祖慰 陈嘉震 罗钰如 邹觉新 郭洪勋 洪善祥 贺崇升 袁 庚 高 原 黄为民
荣誉理事:王金祥 吴景宁 沈肇圻 陈希群 唐国英
理 事:于 千 王一定 王光照 王志一 王志荣 王金付 王颂汤 王海明 王维新 毛德敏 方嘉德 孔令仁 孔令户 孔繁才 邓士文 石云生 卢圣煊 卢志杰 卢国纪 卢爱群 叶剑 叶在淳 叶似虬 史泊涛 冯锡洲 司玉琢 成瑛文 朱正昌 朱国伟 朱宝义 朱临庆 朱耀庭 任茂东 任建民 刘功臣 刘永凯 刘有奇 刘光辉 刘松金 刘秋成 刘晓峰 江德顺 兴连春(女) 孙阿莉(女) 孙治堂 孙建国 孙胜军 孙颖士 孙新庄 杜迈驰 杜宝明 杜德坚 李 安 李 浩 李 强 李士安 李立新 李克亮 李克麟 李连亭 李武玲(女) 李杰仁 李宗琦 李绍德 杨洪义 时 清 吴小批 吴中校 吴世荣 吴兆麟 吴如松 吴胜利 吴福春 邱晓青 邱铁男 沈光汉 宋长德 宋学家 张 良 张 岩 张 超 张士辉 张利民 张序三 张国胜 张治民 张定邦 张建卫 张建华 张树国 张富生 张德洪 陆开喜 陆望林 陈合传 陈忠表 陈建成 陈信礼 陈爱平 陈锁祥 陈德鸿 林 毅 林云卿 林文平 林平亚 林祖乙 林玉乃 欧阳宝奎 卓友瞻 罗 森 金天保 金忠明 金端生 郑庚申 郑宝华 宗少坤 赵云保 赵国钧 赵胜堂 赵继德 胡平贤 胡汉湘 胡必祥 胡景禄 胡裕生 柯人杰 段树民 施建祥 姚明德 聂嘉玉(女) 晋福祥 夏 桥 顾 伟 顾裕琦 钱永昌 钱维扬 徐 光 徐华强 殷佩海 高孝洪 唐吉云 唐若昕 唐忠耀 黄大斌 黄卫津 黄廷兰(女) 黄忠秀 龚 鎏 崔 禾 章德麟 梁一如 梁金保 梁承宪 彭彰年 葛有信 董玖丰 蒋志凯 蒋鹤鸣 程谷华 程景琨 赖定荣 简永寿 谭占海 戴金象 戴淇泉 魏文良 魏占超 魏家福
经历年发展,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机构涵盖面广,功能健全。在航海领域内设立了通信导航、船舶机电、海洋船舶驾驶、内河船舶驾驶、内河港航监督、内河航运开发建设、水运技术经济、危险货物运输、船舶防污染、集装箱运输专业、水运管理、救助打捞、引航、航标等14个专业委员会,航海史、海运法规等研究分会,以及《中国航海》、《航海技术》两个期刊编辑部。
1997年12月,四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审议同意增补交通人民出版社社长高镇都、山东航海学会理事长王金祥等同志为常务理事,航海史研究会副主任傅国民、中国海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郭洁平同志为理事;同意海军司令部何林忠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副理事长,中国船舶检验局副局长刘福生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常务理事,海军司令部航海部孙志才、海军旅顺基地副参谋长蔡伦斌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理事。
1998年举行的四届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增补上海海运学院党委书记王恩田,福建省交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江德顺,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黄廷兰,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吕占雄,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祖远等同志为常务理事;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吴卫平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理事;免去原广州海监局局长金天宝同志常务理事、理事职务。
1999年12月8日,在学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同意海军副司令员何林忠同志因有关规定,辞去副理事长职务,被聘为名誉副理事长;增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克麟同志为副理事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散货运输公司总经理张良、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总经理燕明义等同志为常务理事;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古文贤同志为理事,中国海洋监察总队副总队长胡殿贵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副局长沈阿坤、中国海洋监察总队巡察总队巡航处处长何时都、湛江海洋大学系副主任杨传祖、山东水产学院副院长王仁庭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为理事;中国海洋监察总队高级工程师房鸣同志接替陈合传同志为理事。至此,四届理事会由176名理事、68名常务理事组成。同意中国船闸协会以二级机构的名义加入学会。
二、开展社会团体清理整顿,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设立“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展专题学术研讨等主要工作
每年除举办全国综合性学术交流外,学会还多次开展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需要,扣紧为生产和一线服务的专题学术活动。四年来,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72次,交流论文2149篇,出版论文集35册。1998年,中国航海学会参与主办“国际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设备展览会”;召开“渔船、商船避碰学术研讨会”,对渔船、商船之间、海上运输和水产养殖部门之间、港监和渔监之间的避碰和协调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设性意见。1999年,参与举办“中美综合运输及其政策与法规研讨会”、“闽江航运开发建设研讨会”。2000年,协办“21世纪中国西部交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提出了西部地区水运发展战略的主报告;参与主办“第八届国际船舶实用设计大会”,吸引来自24国家的300多位代表。
中国航海学会组织参加了中国科协第三、第四届中国青年学术年会和中国科协成立40周年的活动,协办和参加了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五大交通运输方式的全国性社团和西部10省市联合召开的开发西部战略研讨会,合作举办了“入世后航运问题的对策研讨会”,组织参加了GPS信息传输应用研讨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的“修改避碰规则研讨会”、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的“溢油应急处理讨论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的“三峡明渠通航技术及狭水道航行研讨会”、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内河航运研讨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山舰打捞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等都直接为安全生产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年来,组织了1次中日、4次中韩航海学术交流,与境内外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了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讨会,参加了“亚太地区海运研讨会”和“国际航联第九届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帮助组织了集装箱运输、防污染两个专业委员会赴欧洲学习考察,接待了韩国、日本两个学会来华考察和访问,参加了美国来华举办的小水线面船专题研讨会。
各专业委员会把咨询和服务当作增强学会活力,促进学会生存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抓紧抓好。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下个世纪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思路和框架;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对西部水运发展战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构想;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对内河水监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议;船闸专业委员会在不同系统管辖的船闸部门之间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协调管理,共同提高。
1997年,中国航海学会推荐轮机工程、航海安全技术、船舶操纵、海洋医学等领域的5位知名专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998年,中国航海学会组织评议并推荐6位同志作为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1999年,中国航海学会推荐轮机工程、航海科技领域的2位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1995年,中国航海学会对磁罗经校正服务开始进行全面整顿,1996-2000年,13个分部共校正磁罗经6332台。
自1990年起,学会每年为全国近40所大中专航海院校的上船专业的优秀学生评定和颁发航海奖学金,至今已有199位航海事业的接班人获得共计 19.65万元的奖学金。
1999年底,中国航海学会被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从2000年起,受交通部委托,组织全国海洋船舶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航海史研究会已编辑出版航海史论和水运丛书近70种35万册,引航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明中国引航史》,航标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航标史》,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编写电视文学剧本《人生的港湾》。《交通科技专家传略》航海部分第二卷的编撰筹备工作已起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要求,从1997年起,中国航海学会与所有社团一样进行社团清理整顿。围绕政治方向、遵章守纪、财务费收、公务员兼职、党团员管理、二级机构和期刊总体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整改。进一步完善了学会有关规章制度,当时已建立了会议制度、财务制度、财产使用和管理制度、航海奖学金条例、经费管理办法、咨询服务管理办法、磁罗经管理的整套规章制度、学会工作人员聘用(暂行)办法和工作人员考勤制度,从而使学会各项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按制度管理,按程序办事。每件事情基本做到了事先有计划,事后有总结。学会按规范修订了章程,通过了审计事务所的财务审计。学会的清理整顿工作分别通过了交通部和中国科协的审查,民政部于1999年12月29日正式批准学会重新注册登记。
学会创办了《简讯》,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内容包括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地区航海学会的活动情况,并通报交通部、中国科协的相关信息和航海界动态,在学会系统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起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密切了与各方面的关系。学会每年举办一次春节联谊会,请会员回“家”团聚,并邀请有关单位和领导参加,向大家通报学会情况,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第六部分 第五届理事会期间(2000.11-2004.11)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投身到促进航海科技进步和航海人才成长的具体实践中,在为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第五届理事会组成及人员变动情况,设立分支机构
2000年11月25日,中国航海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160人组成的第五届理事会。在五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61名常务理事,经选举,林祖乙同志连任理事长。还聘任了刘松金、张序三、张德洪、陈忠表、陈德鸿、卓友瞻等6位名誉副理事长、21位顾问、3位副秘书长。
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
理 事 长:林祖乙
副理事长:方嘉德 刘功臣 孙德忠 宋家慧 李克麟 李宗琦 李科浚 李健华 周祺芳 陶素云(女) 钱永昌 葛有信 魏家福
常务理事:马泽华 方嘉德 王志一 王恩田 邓兆邦 叶 剑 任茂东 刘功臣 吕占雄 孙国庆 孙德忠 朱耀庭 江德顺 何 捷 吴兆麟 吴树雄 宋家慧 张 良 张士辉 张庆松 张国发 张忠晔 李 安 李立新 李克麟 李宗琦 李绍德 李科浚 李健华 杜迈驰 杜宝明 杨洪义 沈 灏 沈阿坤 邱晓青 陆富根 陈爱平 周祺芳 林玉乃 林祖乙 金忠明 姚明德 胡汉湘 胡景禄 胡裕生 胡殿贵 徐文兴 徐华强 徐惠兴 钱永昌 陶素云(女) 梁一如 黄 强 黄廷兰(女) 黄忠秀 傅国民 葛有信 蒋志凯 燕明义 魏文良 魏家福
秘 书 长:胡裕生
副秘书长:邱晓青 胡殿贵 简永寿
顾问:文 干 叶嘉畬 司玉琢 孙治堂 朱国伟 陈嘉震 张定邦 张 超 邹觉新 林云卿 林平亚 洪善祥 贺崇升 唐国英 徐祖远 高 原 高孝洪 龚 鎏 谭占海 戴金象 戴淇泉
理 事:丁炳霖 刁铁力 于 千 马毅 马泽华 马茂棠 马德毅 孔令仁 尹干洪 巴文伦 方爱毅 方嘉德 王宇 王久长 王仁廷 王志一 王志新 王金付 王恩田 王海明 王强新 王殿举 王嘉玲 邓兆邦 冯家昌 冯振玉 卢圣煊 卢爱群 叶 剑 任茂东 兴连春(女) 刘书田 刘功臣 刘永凯 刘玉彬 刘龙铸 刘光辉 刘有奇 刘物开 刘福生 吕占雄 孙志才 孙国庆 孙茂军 孙家康 孙晓秋 孙培廷 孙新庄 孙锡坤 孙颖士 孙德忠 成瑛文 朱临庆 朱耀庭 江德顺 许江宁 何捷 何伟舟 何时都 何继强 吴卫平 吴兆麟 吴廷久 吴修鹏 吴树雄 宋学家 宋家慧 张军 张良 张士辉 张华勤 张庆松 张国发 张忠晔 张福祥 李安 李立新 李克麟 李启华 李宗琦 李尚炎 李绍德 李科浚 李健华 杜迈驰 杜宝明 杨水来 杨传祖 杨连地 杨洪义 杨锦昌 汪长利 汪秉康 沈 杰 沈灏 沈阿坤 沈喜忠 邱云龙 邱晓青 陆开喜 陆富根 陈雷 陈宗尧 陈建成 陈爱平 周海生 周祺芳 周穗鸣 房鸣 林毅 林玉乃 林志豪 林祖乙 欧阳宝奎 郑为民 金忠明 姚明德 姜勇 宫连富 胡平贤 胡汉湘 胡景禄 胡裕生 胡殿贵 赵东野 赵玉强 赵继富 奚志诚 徐文兴 徐华强 徐惠兴 涂 衡 郭子瑞 郭洁平 钱永昌 陶素云(女) 陶德馨 顾裕琦 高德毅 梁一如 梁金保 盛六华 黄强 黄廷兰 黄忠秀 龚文江 傅国民 葛有信 蒋千 蒋志凯 蒋鹤鸣 简永寿 赖定荣 熊国武 蔡 法 燕明义 薛国良 魏文良 魏占超 魏家福
2002年12月4日,在五届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增补上海海运学院院长於世成同志为副理事长;增补黑龙江航运(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文学、上海航海学会理事长王湘云等同志为常务理事;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孟庆林、广州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上海船舶科学运输研究所所长马浔、交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局成志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常务理事;农业部渔业局渔监处陈剑峰、广州航海学会秘书长李清烈、中波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孙敏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理事,陈剑峰同志同时兼学会副秘书长。会议决定设立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大连海事大学。
2003年11月29日,在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增补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同志为名誉理事长;增补福建省航海学会理事长陈少钧同志为常务理事;海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杨骏飞、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刘锡汉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副理事长;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主席吴子恒、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所长胡平贤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常务理事;海军司令部军训部机电业务长余光富、航保部导航处长韦锡华、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主任王孝通、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副总经理张连印、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副院长邵哲平、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吴子润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理事。
2001年11月,在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增补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吴兆麟同志为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陶德馨、教授高效洪等同志为常务理事;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姚立宁、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滕正光等同志为理事。
二、开展多项国际和海峡两岸交流、决策咨询、中国航海科技奖评审、航海技术成果鉴定、分支机构清理整顿等主要工作
2000-2004年间,中国航海学会共举办学术交流92次,交流论文2847篇。中国航海学会配合交通部第二个安全管理年活动,召开了74家单位参加的“航运安全研讨会”;协办并组织专家参加了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和有关省份联合举办的西部开发论坛;学会或有关专业委员会还主办、合办或协办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论坛”、“全国地效翼船界联谊学术会”、“21世纪航海科技发展动向研讨会”、“现代科技航海研讨会”、“港航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高层论坛”、“船闸与航道电子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论坛”、“海上航行安全学术研讨会”、“救助技术研讨会”、“风浪情况下船舶安全与对策研讨会”、“广西水资源综合利用及防灾减灾对策”、“黄渤海区气象与航行安全”、“山东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2002年,中国航海学会与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促进经济腾飞产生积极作用。同年,应台湾地区中华海运研究会之邀组团赴台,开展台湾海峡溢油应急计划研讨,推动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的起步,填补了我国沿海唯一遗留的空白海域,为扩大对台民间交流和促进两岸早日实现“三通”发挥积极作用。
自2002年起,将中日、中韩双边学术交流发展为中日韩每年轮流举行的三边学术交流,达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促进区域航海事业不断发展的目的。期间,学会还派员参加了国际航联第11届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3次应邀出席韩国举办的“世界内燃机工程大会”,出席“国际引航大会”。
中国航海学会发挥客观公正的社团特点和人才荟萃的优势,在重大的技术和经济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航海学会组织全国17位专家学者对拟建中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港址进行了现场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和客观全面的论证,就“洋山港船舶进出和靠离泊安全”课题,提出具有权威性和实用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作为上报国家计委的洋山港建港立项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中国航海学会联合交通部海事局召开“长江下游全面安全夜航学
术座谈会”,从对外开放的要求、适应长江三角洲和整个流域经济发展以及港航部门增效的需要出发,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为交通主管部门所采纳。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航行终于在2003年7月1日实施,为港航部门的技改和增效,为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2006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一等奖。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举办的2002年和2003年西部论坛上,提交了“建设西南水运大通道”、“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促使航电协调发展”的专题论文。2004年,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组织专家历时半年,编写了《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水上交通专题)。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川江水运安全调研报告》分析了事故频发的症结,提出了对策建议,又在调研基础上,撰写了《内河船员负重签证的调研报告》。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在北京“非典”爆发期间,利用环评经验,根据报告的数据,建立了“非典”疫情预报数模,提供北京市政府在疫情分析、预报和控制时参考。
在对磁罗经校正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与完善过程中,2000-2004年,共校正船舶磁罗经20多万台,磁罗经技术服务部举办了二期三批磁罗经校正员培训班,还新成立了海南分部。
第五届理事会期间,共有351人获得海洋船舶系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自2003年始,开展了交通部计划以外科技项目的鉴定工作,已鉴定了8项。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中国航海学会为准予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单位,奖励项目的名称为“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中国航海科技奖” ),以奖励对中国水运交通科研、技术创新及成果推广应用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中国航海科技奖”的奖励工作受交通部科技管理部门指导,由中国航海学会组织实施和管理。2002-2004年间,共评审出105个项目获中国航海科技奖。2003年10月,交通部发文,今后交通系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水运行业项目必须从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项中选取。2000-2004年中,向209名大中专学生颁发奖学金24.11万元。
中国航海学会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每年举办的科技周活动,以办展览、设展台、张挂图片、散发资料和口头宣传等生动的形式,激发公众了解和认识航海科技的兴趣,支持航海事业的发展。征召了科普志愿者,加入中国科协的志愿者队伍。学会还开设专题讲座,如为配合全国性安全月活动,组织400人参加的“5•7空难救助打捞情况报告会”。
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中国航海学会每年举办青少年航海夏令营活动,2004年首次组团赴韩国开展活动。
2002年,在第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决定积极参加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为主题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03年底,学会承办了郑和七下西洋报告会和大型知识讲座,分别在大连海事大学和北京八中向10所大中学校学生、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港航单位领导2000余人介绍了郑和航海的历史壮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拉开了全国性郑和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2004年,在交通部机关举办“郑和与科学航海”知识讲座,还积极协办国家海洋局牵头的郑和纪念航海夏令营和航海知识竞赛。
在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99年,中国航海学会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社团清理整顿,被民政部正式重新登记注册。2002年起,开展了对二级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18个专业委员会均通过了中国科协的验收,并重新获得了民政部颁发的注册登记证书。同年,根据中国科协对科技团体提出的改革要求和部署,成立了学会改革领导小组,从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拟订了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中国航海学会首先完善30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学会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提出了二级机构每年实施两个“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即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学术交流、一次科普活动、一次决策咨询或技术服务、一次培训活动和一次书刊或资料编印出版。同时要求每年有一个计划、一份总结、一份资料、一份档案,发展一批会员。中国航海学会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努力使“学术交流品牌化,树权威;技术服务经营化,重实效;日常工作规范化,拓新路;自身建设经常化,上台阶;开源节流增实力,情系会员服务好”。中国航海学会不懈努力,朝着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又符合科技社团自身发展规律,自主活动、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三自”),具有影响力、凝聚力和实力的(“三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科技社团步步迈进,树立“学术交流主渠道、科学普及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和合作主要代表以及科技工作者之家”(“三主一家”)的鲜明社会形象。
第七部分 第六届理事会期间(2004.11-2010.6)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在我国面临由一个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政府职能逐步转移的机会,注重自身建设,在提高服务、协调、创新、自律和积累等五种能力方面下工夫,推进学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第六届理事会组成及人员和人员变动情况,成立技术咨询公司
2004年11月26日,中国航海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由197人组成的第六届理事会。在六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83名常务理事,经选举,洪善祥同志担任理事长,刘功臣等14名同志为副理事长,丁宝成同志任秘书长。还聘请林祖乙同志为名誉理事长,以及方嘉德、刘松金、陈德鸿、吴兆麟、张序三、张德洪、卓友瞻、钱永昌、葛有信、魏家福10位名誉副理事长、22位顾问、3位副秘书长。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
理事长:洪善祥
常务副理事长:刘功臣
副理事长:王祖温 王富田 刘锡汉 吴子恒 宋家慧 张宏声 李克麟 李科浚 李健华 周祺芳 於世成 胡汉湘 陶素云(女)
常务理事:丁宝成 马 浔 王玉成 王志刚 王金付 王金祥 王祖温 王富田 王湘云 叶 剑 任建华 刘功臣 刘福生 刘锡汉 孙国庆 孙治堂 孙培廷 孙富民 朱临庆 吴子恒 吴子润 吴树雄 吴德训 宋秉章 宋家慧 宋晓良 张 良 张华勤 张同斌 张余庆 张宏声 张国发 张忠晔 李 安 李立新 李克麟 李绍德 李科浚 李健华 杜迈驰 杜宝明 杨奇云 杨洪义 杨骏飞 汪秉康 汪湘涛 沈宏光 沈阿坤 邱晓青 陈云臣 陈北先 陈正华 陈爱平 周 明 周晓航 周祺芳 於世成 林玉乃 郑凤翔 金忠明 姚 杰 柯林春 洪善祥 胡平贤 胡汉湘 胡体淦 胡学东 胡殿贵 候景华 徐文兴 徐华强 徐津津 徐惠兴 莫鉴辉 陶素云 陶德馨 顾德裕 高德毅 阎 震 黄 强 彭晓华 滕征光 魏文良
秘书长:丁宝成(兼)
副秘书长:胡殿贵 邱晓青 胡学东
理 事:丁宝成 刁铁力 马 浔 马小奇(女) 马茂棠 马德毅 孔庆槐 方爱毅 毛 彬 王 健 王 捷 王仁廷 王文华 王玉成 王宇中 王孝通 王志刚 王志新 王昌保 王金付 王金祥 王祖温 王海明 王富田 王强新 王湘云 王琨和 王鲁军 王殿举 王嘉玲(女) 韦锡华 卢爱群 叶剑 田晓平 申春生 任建华 刘功臣 刘永凯 刘物开 刘桂茂 刘新民 刘福生 刘锡汉 孙 敏 孙国庆 孙治堂 孙晓秋 孙培廷 孙富民 孙颖士 朱 海 朱临庆 毕修颖 汤忠法 许江宁 阮成宗 余光富 余锦尧 冷平 吴子恒 吴子润 吴建平 吴治龙 吴树雄 吴惠民 吴德训 宋学家 宋秉章 宋家慧 宋晓良 宋德星 张 良 张 路 张 军 张华勤 张同斌 张余庆 张宏声 张国发 张忠晔 张福祥 李 冰 李 安 李 安 李开天 李世新 李立新 李克麟 李启华 李志强 李志鹏 李尚炎 李绍德 李科浚 李健华 李恩洪 李清烈 杜迈驰 杜宝明 杨连地 杨奇云 杨洪义 杨晓仁 杨骏飞 杨锦昌 杨德祥 汪秉康 汪湘涛 沈宏光 沈阿坤 苏人杰 邱晓青 邵哲平 邸占强 陆富根 陈 实 陈 雷 陈云臣 陈北先 陈正华 陈传明 陈助华 陈明达 陈爱平 陈福仁 周 明 周晓航 周祺芳 孟庆林 孟庆宽 季永青 房 鸣 於世成 林玉乃 林志豪 林尊贵 欧阳宝奎 罗炎标 苗凤来 范晓飚 郎咸林 郑凤翔 金忠明 於世成 林玉乃 金南冬 候景华 姚 杰 姚立宁 施 欣 施 华 施振兴 柯林春 洪善祥 胡平贤 胡本礼 胡汉湘 胡体淦 胡学东 胡殿贵 贺晓春 赵东野 赵英韬 原新军 唐正平 唐金龙 徐 力 徐 步 徐文兴 徐华强 徐津津 徐惠兴 耿文福 莫鉴辉 袁宗祥 袁绍宏 贾鸿祥 郭洁平 陶素云(女) 陶德馨 顾思远 顾德裕 高 伟 高德毅 崔金龙 盛树东 阎 震 黄 强 黄宝玉 彭晓华 蒋宏声 路德宏 谭好修 滕征光 燕明义 薛国良 魏 薇(女) 魏文良 魏旭冠
2006年2月,在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增补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孟庆林同志为常务理事,黑龙江航运(集团)公司总经理潘世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志明、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太、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黄立文、国家气象中心专业气象台海洋气象导航中心副经理刘有奇、上海科技管理学校高职部办公室主任蒋鹤鸣等同志为理事;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安全技术监督部总经理陈正杰、中国海运发展股份公司总经理茅士家、深圳海运协会会长许遵武、云南省航海学会理事长胡星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常务理事;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徐辉接替燕明义、中海海盛船务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昌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理事。会议决定恢复设置学术工作、普及与教育工作、国际交流工作、编辑工作、基金管理等5个委员会。
2007年1月,在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增补集美大学副校长杨国豪同志为常务理事,上海市航海学会秘书长桑史良、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赵玉新等同志为理事;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张良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副理事长;中国海监总队副总队长米国中、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薛振安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常务理事;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公司总经理黄小文、辽宁省航海学会副理事长李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党委书记张清涛、海军司令部航保部导航处处长陈锦德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理事;米国中同志兼任副秘书长;免去原云南交通厅副厅长胡星常务理事职务。
2008年1月,在六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增补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唐文祥同志为常务理事,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施朝健同志为理事;海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董军、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总裁助理李甄等同志接替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副理事长;海军军训部航海业务长梁锁桥、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富田、福建省轮船总公司副总经理黄良田、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在学会任常务理事;农业部渔业局渔港处处长刘新中、山东航海学会秘书长宋殿玉、中国船级社秦皇岛分社总经理孟昭良等同志接替该单位原人选任理事。通过秘书长提名,决定聘任梁锁桥、施朝健、刘新中等同志兼任副秘书长。
2005年,为振兴我国航运经济,更好地服务于航运公司安全管理需求,竭诚地为航运公司建立、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中国航海学会与交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合资成立北京安通技术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承办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迎审方面的技术服务,体系有效性评估和各种培训、会务,提供履行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定方面的相关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安全管理体系风险或风险预评估服务等。中国航海学会拥有包括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航海学会组织在内的179个团体会员;2002年建立,三年后基本完善的、具有航海各专业的、技术咨询专家库的高级专家已超过800名,会员和专家网络覆盖了航海及相关领域,也为北京安通技术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专业技术力量等方面的有效支持。
二、开展国内外综合与专题学术交流、专业技术培训、组织科研项目攻关和技术服务等主要工作
2005-2007年间,中国航海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共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 70次,交流论文1796篇,参加交流的人数为4617人次,出版论文集40套。坚持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使其成为层次较高、影响广泛的学术活动。
2005年,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船员综合素质与安全”、“船舶安全航行”,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船舶与港口空气污染防治和港口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与机制”,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内河航路改革与船舶驾驶技术”,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海事管理”,航标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沿海航标”、“内河航标”,通信导航委员会举办的“通信导航技术研发与管理”等学术交流会或研讨会,都围绕我国水路交通最新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水运安全形势,为宏观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思路,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2006年,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船舶防污染青年学术交流会”是学会根据中国科协改变对学会学术活动支持方式后,首次向中国科协申请立项的学术交流活动,比较系统和深入地总结了内河船舶污染、危险化学品运输污染防治与应急科研与实践,对保护内河与湖泊环境,预防和控制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并在经济欠发达的内河湖泊地区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长江”及“内河航运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研究”等专题会议,研究了黄金水道开发的战略意义,并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提出了积极建议。水运经济专业委员会举办了“2006中国港口建设、融资与并购峰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应邀组团访台,并举办了“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
2007年,航标专业委员会主办“沿海、内河航标学术交流会”,围绕“航标技术和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开研讨,内容充分反映了航标新科技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果。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举办“船舶碰撞、避让安全及船舶应急处理学术研讨会”和“船舶航行安全新经验新技术研讨会”。船检专业委员会以小型学术沙龙的形式,以新颖的虚实结合的特点,就“如何加强对船检机构的技术监督与管理”、“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不同水域的检验要求”、“如何更有效保证船舶安全”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形式突破传统。
国际性交流日益活跃。2005年,学会以“现代航海技术和安全管理研究”为主题,在大连组织了第四届中日韩航海学会学术交流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二届国际救捞论坛,来自国内外86家机构的152名代表与会。
2006年,学会分别组团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航海学会学术交流会”和“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与全球卫星系统大会”,学会3名代表还分别担任了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与全球卫星系统大会分会主席。救捞专业委员会主办了第三届国际救捞论坛,并首次设立“中国救捞杰出贡献奖”。航标专业委员会协助中国海事局共同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航标协会大会”,学会刘功臣常务副理事长当选为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主席。
2007年11月,中国航海学会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韩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组团人数和交流的论文创历年之最。同年8月,救捞专业委员会在海南举办了“第四届国际救捞论坛”。14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知名人士围绕“挑战与创新——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的主题,共同探讨先进的救助打捞技术、系统的应急管理方法、中外企事业界合作的途径。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洪善祥等同志、国际人命救助联盟秘书长、国际救捞协会主席、国际潜水承包商协会秘书长、美国国防部部长帮办助理、美国海岸警卫队搜救办主任等出席论坛,发表演讲。
2008年,中国航海学会将轮值主办中日韩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
2004-2008年间,在技术咨询与服务方面成果累累,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2005年,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根据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专家从法规、制度、调查程序、调查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研讨,形成《关于加强和改进内河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建议》。为推动西部水上安全管理和海事事业的发展,组织专家赴青海和甘肃两省考察交流,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青海、甘肃海事工作的调查报告》,对西部地区改进安全监督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很有帮助。船检专业委员会应交通部海事局要求,组织权威专家,审议了交通部海事局起草的“验船师行为准则(草案)”和“船舶审图管理规定(草案)”,使上述规定在出台前更臻完善。
2006年,“长江下游夜航问题学术座谈会有关情况及建议” 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一等奖。2006年7月,学会评出的2005年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集成创新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航海类科技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奖。
2006年.学会参与了由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科研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向科技部申报科技攻关项目的工作,该项目已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项目。学会还担任该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的承办单位之一。
2007年,学会向中国科协申请“技术鉴定职能由政府科技部门转移学会运作试点”工作,经批准后,一年来组织完成了“VTS综合信息平台”等7个项目的鉴定任务,超额完成中国科协下达的改革试点3-5个项目的考核指标,得到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
2005-2008年间,中国航海学会评审出科学技术奖129项。学会推荐的获2006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大奖”特等奖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成套技术》项目,于2007年8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5-2007年间,在中国航海学会磁罗经技术服务总部和16个分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磁罗经校正33544艘船次、磁罗经41224台次。由于学会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管理,磁罗经校正收入2007年比整顿前增加了15倍。
为了更好地选拔航海科技人才,适应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2007年,中国航海学会参与对交通部1996颁布的《海洋船舶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暂行规定》的修订。三年间,中国航海学会共评审出具备船舶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388人。
2005-2007年间,中国航海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举办了 17期各具特色的培训班,如中国航海学会向中国科协申请的“继续教育”项目——《溢油应急计划及应急反应技术》,磁罗经校正师英语考试培训、一级引航员考试培训、航测风险评估培训、船舶建造质量检验技术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航海学会主办的《中国航海》、《航海技术》和由各专业委员会主办或合办的《中国救助与打捞》、《航测技术》、《内河海事》、《集装箱运输信息》等期刊刊登的论文共计2242篇。2007年,《中国航海》刊载的《船舶自动避碰仿真平台的构建与测试方法研究》论文,被中国科协评为第五届优秀论文。
加强航海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对航海及航运业的关注。2005年,学会及地区学会举办了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主题为主要内容的航海夏令营活动,精彩纷呈。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我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学会编制了《郑和下西洋》科普读物1300册及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暨庆祝首届“航海日”有奖知识答题,并于当年5月25日通过报刊等形式,向全社会广为发放。
2006年,为庆祝我国第二个“航海日”, 中国航海学会配合“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主题活动。学会精心编制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并配有精品实物的展台,编写宣传资料,参加了“航海科普展”。动员全系统积极投入,人人参与,组织了科普讲座、学术研讨、联谊演出、知识竞赛、印制航海邮票纪念册、出版专刊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