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在渝举办

9月9日,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在重庆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成就、新态势、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内河航运发展之路”为主题,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航海学会主办,来自全国水运行业的200余家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大计,为“十五五”期内河航运发展建言献策。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胡衡华出席论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向东、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出席论坛并致辞。

付绪银表示,交通运输部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加力推进内河航运“硬联通”和“软提升”,统筹推进内河航运全要素、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他强调,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水平安全作为保障,必须以高等级航道网作为基础,必须以高效组织服务作为支撑,必须把绿色智慧作为方向,必须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目标。希望发挥好论坛平台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商发展良策,共谋合作之计,加快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郑向东表示,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置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成型起势。当前,内河航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重庆市将紧紧围绕做实“两大定位”,强化上游担当,系统谋划推进“水运重庆”建设,以水运通道为基础,以港口枢纽为支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智慧创新为驱动,加快建成国际化、现代化、数字化、绿色化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何建中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

何建中表示,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动能。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绿色船舶、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等关键领域,加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内河航运深度融合,打造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二是要践行绿色低碳,守护和谐生态。全面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护岸技术,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让黄金水道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航运力量。三是要注重协调平衡,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航道网络布局,加快开发航道网络建设,打通堵点卡点,消除“最后一公里”梗阻。强化与沿海港口、公路、铁路的有效衔接,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发挥江海直达优势,让内河航运的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沿线人民,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平衡发展。四是要筑牢安全底线,提升应急能力。构建更完善的内河航运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基础设施韧性建设,补齐内河应急救助基地和能力薄弱的短板,提升航道维护水平和通航保障能力。强化船舶安全监管和船员队伍建设,应用先进技术提升预警预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水上运输通道安全畅通,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五是要深化开放合作,促进互联互通。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航运事务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技术。依托像长江、珠江、京杭大运河、淮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水道,更好地衔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内河航运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新平教授在主论坛上做学术报告“智能绿色内河船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主持论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郭青松、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刘东分别就《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作政策宣贯。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何庆就“水运重庆”发展情况作介绍。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卓立、长江海事局局长王海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李雪松、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济丁、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磊、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合规官闫志崟等作嘉宾演讲。

论坛期间,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与长江水系14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签署了《合力共推长江水系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合作备忘录》。“长江绿色船舶监测系统”和“长江船用能源加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将为长江航运绿色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论坛围绕智慧物流、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融合、智慧感知与通信、航运金融等领域,设置四个专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