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 谱写新蓝图
——新时代加强港口与航道规划建设的思考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 刘昕
尊敬的各位来宾:
非常荣幸参加本次交流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运发展,多次亲临港口生产作业一线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十九届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强调要提高水运组织化、智能化水平,重视发展内河深水航道和大型码头,布局建设一批高等级内河航道、运河和内陆港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运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水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结合我院规划研究工作,重点与大家交流水运发展新格局、新起点、新蓝图:
一、我国水运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以来水运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交通强国建设“两个纲要”。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对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进行了优化调整,明确了国家高等级航道和港口枢纽体系布局方案。
根据规划,我国水运总体形成 “三道四向七群多点”水运发展格局。即3大水运发展主轴、4条海上国际运输走廊、7大港口群、63个主要港口。
全国布局规划提出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畅通安全的水运主通道、高效完善的专业化运输系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4大规划目标。
明确了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国家港口枢纽体系等布局方案。其中:
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是:“四纵四横两网”。四横即依托长江、西江、淮河、黑龙江干支流航道形成4条东西向跨区域水运通道;四纵即依托运河联通工程,形成4条南北向跨水系水运通道;两网即依托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形成两大航道网。
国家港口枢纽体系是:布局形成七大港口群,明确港口群多层次协同发展格局;
布局上海、天津等11个国际枢纽港,明确其作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全球航运体系重要节点、具有突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目标定位;
布局沿海主要港口27个。
布局内河主要港口36个。
二、我国水运发展新起点
新时代,我国港口吞吐量规模超过了美、日和欧之和,长江干线航道货运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开启由水运大国向水运强国发展的新征程。具体来看:
一是以南北海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水运主要干线为骨架,以主要港口为枢纽,以国家高等级航道为主体,衔接其它方式的水路设施总框架基本形成。
二是水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路运输量总体持续增长,其中集装箱快速增长,2024年达到3.3亿标箱。
水运不仅承担了我国90%以上重要战略物资的国际运输,而且在我国南北、东西向大宗物资的中长距离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水运一体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江海联运量稳步增长,联运范围向内陆加密延伸,联运组织模式创新提升。
铁水联运衔接水平进一步改善。“十四五”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预计15%,进港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打造了一批联运品牌线路。
四是水运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显著提升。全球海运连接度多年世界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五是智慧绿色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掌握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关键技术,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近60%,“零碳港口”开始探索建设,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积极发展。
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突出短板弱项:一是水运设施网络存在堵点卡点,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统筹不够;二是水运运输组织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有待提升;三是能力韧性有待增强,现代航运服务功能仍需完善,世界级港口群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仍需加快。
三、我国水运发展新蓝图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区冲突加剧,世界贸易秩序遭遇重大挑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国际航运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水运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水运增强影响力竞争力、增强系统韧性、强化衔接融合、支撑互联互通、稳定有效投资、加快智慧低碳转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考虑外贸、内需发展,以及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我国水运总需求将会呈现“高基数、低增速、内贸加快、外贸波动”的大趋势;大宗散货增长进入平台期;商品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较快增长;内河水运,江河海联运、铁水联运快速增长。
综合研判,“十五五”水运发展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推动一体融合转型发展突破期;二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关键期;三是打通内河水运堵点卡点攻坚期。
结合近期系列政策文件,以及 “十五五”规划研究,建议聚焦三大方面加快航道、港口规划建设:
推进多层级的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协同,推动优化布局;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服务功能。
二是持续提升国际枢纽港发展能级。打造全球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并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自由港、自贸区、智慧绿色港口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是做强主要港口枢纽功能。充分挖掘存量设施能力,优化增量设施供给,拓展综合服务功能。
四是强化集装箱、矿石、原油、LNG、粮食、滚装等重点货类运输系统专业化码头保障能力。
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方面。
一是有序推进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
二是长三角水网以集装箱江河海联运通道为重点全面推进航道提质升级。珠三角水网重点加快北江、东江航道建设,优化局部网络结构。
三是优先打通省际国家高等级航道堵点卡点,加快中西部支流航道瓶颈节点通航设施建设。
四是结合运输发展需求,着力攻坚支流航道未达标航段建设,提升干支通达度。
加快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是集约利用水陆域资源,推进存量更新升级;二是提升运输组织化水平,打通多式联运堵点卡点,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是深化港产城协同;四是推进智慧绿色平安发展,升级智慧港口、航道,发展智能船舶,建设“近零碳港口”,探索“近零碳运输走廊”。
各位来宾,水运迎来历史机遇,我们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的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