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
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
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
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
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
舢舨洲灯塔正面照
舢舨洲灯塔航拍图
舢舨洲灯塔宣传照
2021年7月16日,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大连海事大学分营150名青少年朋友们汇聚“育鲲”轮,开启科普研学之旅。
活动以传承蓝色基因、传播海洋文化为根本,将航海科技融入科普活动中,寓教于学、寓教于为、寓教于乐,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有利于青少年科研志趣养成的特色载体。
活动合影
学习驾驶知识
2021年7月11日,大连海事大学举办中国航海日活动,在船老师、船员介绍了驾驶台、海图、救生艇和绳结等设备和航海技能。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中国交通微博、快手以及我校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等官方视频平台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观看人数超过960万。
本次航海日活动旨在弘扬郑和精神,传承航海文化,宣传普及航海知识,引导全社会认知海洋、重视航海,推动全社会的航海科普宣传,海洋知识普及,海权意识提升,勇担海大人奋进海洋强国梦的时代重任。
活动航拍
2021年8月12日,广州航标处在舢舨洲灯塔举行“红色印记·灯塔百年”媒体行暨开放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同时推动灯塔文化“走出去”,展示航海保障事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果,广州航标处邀请媒体朋友走进舢舨洲灯塔,走近灯守人的日常,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普及灯塔文化。
2021年7月10日,天津航标处受邀参加天津市航海学会主办的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天津航海相关单位及部分师生代表共120余人参加活动。该处工作人员讲解了航标的历史、分类、作用,宣传了《航标条例》等法律法规,展示了航标模型,呼吁大家保护航标,热爱海洋。该处系列航海日庆祝活动得到了新华网、中国水运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航海日航海文化宣传-工作人员讲解
2022年6月16日,天津航标处走进塘沽新港第一小学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该处志愿者向学生们介绍了救生设备的使用、水上出行需注意的事项、遇到危险的自救办法、航标的功能及保护等内容。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实用的知识,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该处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累积受众近千人。
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合影
同学们可能会问,独木舟是世界上最早的船吗?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船,从无到有,船的发展同样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独木舟可算不上最早的船,那么,最早的船长什么样?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现在熟知的船的样子的呢?世界各地的人都会与水、船打交道,人类的活动丰富了船的发展历史,我们中国古代的船同样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逐渐发展壮大并走向了世界。
让人浮起来的“船”
船是一种利用水的浮力进行运输的工具。起初,人们只要能在水上漂浮,进行短距离的跨越便足够了。比如,把几个葫芦串起来,围在腰上便能游到河的对岸。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发现过7000年前的葫芦种子,中国的原始人早就开始与葫芦打交道了,但是哪个天才的原始人最先想到抱着葫芦涉水呢?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人们像吹气球一样,把处理过的羊皮革吹满气,扎起口,便又出现了另一种渡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