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宋元泉州石碇

碇,又作“矴”或“磸”,作为船舶最早的停泊工具,在最初的选材上很可能就是绳索捆缚或竹编网兜内装着圆形石球,或仅仅只是一块穿孔大石头,依靠石头自身的重量与水底底质形成的摩擦力,以与风力及水流对船只所形成的推力相平衡,即所谓“系石为碇”。每当开船时,将石头提起,称为“启碇”,船只将要停泊时,将石头放至水底,则称“下碇”。

从“系石为碇”到“木爪石碇”,是以木、石为主要原料。其中“木爪石碇”是将雕凿为条形的“碇石”与木结构的“爪”箍扎合成,使“碇石”在水底翻转中起到锚爪的作用。我馆收藏了3件宋元石碇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是泉州海外贸易繁盛的实物见证。

申请入会

科技奖励申报

科技成果评价

磁罗经

期刊编辑系统

航海科普基地申请

会议注册

新媒体

中国航海学会

微信公众号

航海科普

微信公众号

中国航海期刊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