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青岛)海上防险救生培训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国家(青岛)海上防险救生培训基地是古镇口核心区聚焦服务海上防险救生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需求而打造的全国首个军地共用海上防险救生综合实训基地。

基地总投资1.65亿元,占地面积7500㎡,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军工产业大厦西侧50米(拥军路南),秉承“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实操式教学,开展J船应急、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VR漫游、船舶模拟驾驶、直升机救援、综合指挥、海船员等方面的科普。展教大型设备50余件,拥有国际最先进的ROV模拟操纵系统、国内最先进360度船舶驾驶模拟系统、配有海J某护卫舰真实舱体1:1复刻,现有专兼职科普人员及志愿者35人,以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普实践活动。

未定义

华洋洛阳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洛阳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的黄河岸边,是华洋海事投资建设,也是交通运输部在洛阳实施的保护“母亲河”重点项目。

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在黄河全长的4548公里处的黄河南岸,占地1168亩,原本是一座无人问津的荒山。山上几乎没有一棵树,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百分之九十的地方为浅风化紫红色或褐黄色页岩,鹅卵石和白土多,不存水,有机质含量低。

2003年为响应中央和九部委联合倡导“保护母亲河,再造秀美山川”号召,在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承包了这座千亩荒山,成立华洋洛阳生态科技园。

自园区成立以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园区划分为12个造林区,适地适树,以生态林为主,经济林为辅,把穴状整地、抽槽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相结合,对没有土的地方换土种树,共种植了150余种、40多万株苗木,籽播造林20余吨,形成以油松、雪松、侧柏和大叶女贞等生态林为主,以桃和杏李等经济林为辅的生态体系,荒山造林平均成活率超过90%,有的成活率甚至达到100%,初步实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目标,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

未定义

平陆运河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原广西航运学校)创建于1959年。建校64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

学校是广西第一所建立、运行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国家海事局认证的航海类院校,紧紧围绕“立足交通、走向海洋、办好示范、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水陆并举,特色办学,精心育人,培养了近5万名的交通航运和港口管理人才,为服务“交通强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广西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被业界誉为“广西航运人才摇篮”。校园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超过4300多万元,拥有航海仿真实训中心、水上训练中心、“育桂1”号教学船、船员基本技能训练中心、航海文化展厅、邮轮乘务实训中心等,集航海人才培养、船员培训、航海文化宣教为一体的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总面积达11028平方米,其中室内场馆3028平方米,室外8000平方米,有船模、宣传板、说明牌等展教设施及多媒体、数字化、互动体验展教设备等。

未定义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临东海、西靠杭州湾、北面上海市,素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之称,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群岛新区。舟山境内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位于全球第一。2012年以来,舟山始终铭记习总书记“牢牢抓住海洋经济”的嘱托,抢抓建设海洋强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坚持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向海图强,正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未定义

港口物流与集装箱智能化运输科普实验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1956年8月,在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水运所”)应运而生,从此,新中国在水运科技领域有了自己的“国家队”。水运所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水路交通运输科研机构,也是我国唯一涵盖水路交通运输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水运所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创造了中国水运科技史的多项第一,如规划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研发国内第一只国际标准集装箱,设计国内第一台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开发第一套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水运事业蓬勃发展。

未定义

“海巡08”轮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下属的驻沪单位,主要从事东海海区港口航道图测绘、应急测绘、通航尺度核定测量以及其他指令性任务,承担东海海区水文站网、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海巡08”轮隶属于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是首艘具备深远海测量功能的海事系统大型测量船,该轮主要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南海等深远海海域的海道测量,全球海上应急搜救与测量行动、国家重大海上维权行动、区域与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兼顾对深远海失事船舶、遇难沉船、失联飞行器等进行应急搜寻扫测任务,以及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工作。

未定义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铁心桥水科学与水工程实验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铁心桥水科学与水工程试验基地(以下简称“铁心桥基地”)隶属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水科学科普教育工作,以铁心桥基地为基础,积极开展包括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水科学知识普及、培训、推广各项工作。

铁心桥基地始建于1983年,占地420亩。经过四十年的建设,铁心桥基地已建成大型试验厅35座,总建筑面积约13万m2,实验室设备先进,已成为我国水利、交通、能源事业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工程论证研究以及科技开发研究的重要基地,取得了一大批航海相关重要研究成果。

铁心桥基地是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通航建筑物建设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重点实验室及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和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定义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当涂科学试验及科技开发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当涂科学试验及科技开发基地(以下简称“当涂基地”)是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开始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建设的一个集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基地,总占地面积约577.3亩。

当涂基地规划建设试验厅(室)及基础配套设施20余座,截至2023年5月,已建成试验厅(室)11座,配套基础设施4座,大型试验平台2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露天试验模型6座,基地道路及市政管网、景观绿化已基本成型。

当涂基地是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是水利、交通、能源领域的试验研究基地。基地试验厅(室)具有大跨度(最大跨度120m)、大空间(最大规模120m×200m)、大水库容量、长地下输水廊道等特点,自2012年开始建设以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未定义

“海巡156”轮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海巡156”轮总长74.90米,型宽14.30米,型深6.20米,吃水4.20米,在燃油舱、淡水舱满载时,可满足经济航速下续航5000海里,自持力40天,于2021年11月投入使用,主要服务于中国北方海区海区,用于辖区内港口航道3.6m、Ø3.0m、Ø2.4m等大中型灯浮标、活节式灯桩等助航设施的抛设、撤除、检查和维护等,可用于沉船等应急标抛设,并可用于北方海区冰情期间对航标进行应急布设、抢修和维护保养。

未定义

“彩虹鱼-深渊极客”海洋科普研学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在该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副总设计师、载人深潜英雄——崔维成来到上海,继续推进深海科技的研究,用“国家支持+民间投入”的方式开始了我国11000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号及为其配套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的研制,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崔维成教授曾经说过,“只有青少年认知海洋、热爱海洋、探索海洋,中国的海洋强国梦才能真正实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彩虹鱼公司创立“深渊极客”平台,上海深渊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面向公众进行海洋科普工作。

海洋强国战略指导下,海洋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大众海洋意识还很淡薄,尤其深渊世界(6500米以下)了解仍存在很大空白。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挑战深渊极限11000米的过程中,拥有独一无二的深海装备和珍贵的深渊生物样本等资源,为科普+文创提供了坚实的内容支撑。

未定义

申请入会

科技奖励申报

科技成果评价

磁罗经

期刊编辑系统

航海科普基地申请

会议注册

新媒体

中国航海学会

微信公众号

航海科普

微信公众号

中国航海期刊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