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202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在琼海博鳌举行

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202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在琼海博鳌举行

今年是国务院确立中国航海日20周年。7月11日上午,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中外航海界代表共聚一堂,迎接第21个中国航海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刘伟,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出席活动并致辞。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付绪银,海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顾刚作主旨演讲。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阿塞尼奥·多明格斯通过视频致辞。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等“老交通”智库咨询专家出席活动。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华雄

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航海日公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华雄宣读博鳌倡议,号召航海业各有关单位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引领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新趋势。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4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公布了2025年度安全诚信航运公司、船舶名单,2025年航海领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2024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名单。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柳鹏

会议第一阶段由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主持,第二阶段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柳鹏主持。

中国科协、交通运输行业有关单位,海南省和琼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航海领域相关学会、协会、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代表,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航运公会、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和英、法、日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航运界代表参加活动。

现代航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刘伟

刘伟向广大涉海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他指出,20年前,中国设立了“航海日”,弘扬航海精神,传承航海文化,发展航海事业,促进共同繁荣。如今,中国航海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船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交通运输部始终高度重视航海事业发展,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目标为统领,深入推进现代航运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上互联互通,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为促进全球贸易畅通提供有力保障。

刘伟表示,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要顺应世界大势,推进全球合作,让航运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要乘势而上,打造绿色航运新生态。加快完善绿色航运政策体系,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标准,推进新型动力技术装备研发,完善绿色能源加注产业链,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促进全球航运减排。要开拓进取,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和发展航运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以推动航运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统筹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船舶,突出数据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航运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水平。要开放共享,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加强国际航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航线布局,深化国际规则对接,维护国际航运公平公正秩序,共同推动航运业健康发展,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

航运业绿色发展的根基日益坚实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深化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加速航运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港航基础设施,建立完善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切实守护碧水蓝天。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付绪银

付绪银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普遍共识。他强调,加快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有力有序发展绿色低碳船舶。航运业绿色转型的重点在于绿色低碳船舶发展,关键在于船用绿色燃料技术迭代应用。交通运输部将围绕“关键技术有突破、规范标准有体系、船舶更新有政策、安全监管有保障、应用推广有步骤”,科学统筹绿色低碳船舶发展路径,大力支持绿色低碳船舶应用推广,着力做到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强化技术标准引导、强化应用场景驱动。第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充分发挥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主枢纽的作用,聚焦建设一流绿色港口目标,加快构建港口绿色燃料供应体系、港口绿色用能体系、港口绿色集疏运体系。第三,务实推动全球航运绿色合作。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共进方能破浪前行。我国要围绕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深化绿色规则合作、深化绿色标准合作、深化绿色项目合作。

数据显示,我国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水运绿色优势进一步发挥,航运业绿色发展的根基日益坚实。2024年,水路货运量达到98.1亿吨,是10年前的1.64倍;水路货物周转量达到14万亿吨公里,同比上一年增长8.8%,在货物总周转量中的占比达到55.6%。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推进,上海港等主要港口成功实现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业务落地运营,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港内作业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全国主要港口5类重点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已超90%,国际干线集装箱船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

共建全链绿色智慧生态圈

当前,全球港航业正加快推进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共建全链绿色智慧生态圈。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阿塞尼奥·多明格斯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阿塞尼奥·多明格斯在致辞中介绍,二十多年前国际社会就首次通过了提高船舶能效的强制性措施,之后又陆续采取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IMO设立了“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IMO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已批准进一步措施的框架。今年10月,将迈出关键一步,正式通过IMO的净零框架。该框架将包括新的全球燃料标准以及首个针对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定价机制。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交通运输司司长任为民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交通运输司司长任为民认为,航运业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全球已有62个活跃的绿色航运走廊项目。2023年新造船订单中,有50%设计为使用替代燃料。同时,绿色航运发展面临着投资量大、绿色船舶和燃料前景不明等挑战。他呼吁,各方应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中断和海上交通瓶颈问题,为绿色航运创造有利条件。国际组织应利用其召集能力,增加航运脱碳的确定性,并为知识和经验分享提供平台。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朱碧新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朱碧新受邀以《数智物流运输链畅联全球》为题作了主题演讲。朱碧新表示,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主动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确立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愿景,布局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两个新赛道,大力发展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绿色低碳智能船舶研制、船用新能源以及智能航运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港航贸一体化发展,通过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着力塑造供应链新模式;以人工智能为引领,聚力构建航运业新平台;以绿色发展为抓手,全力打造可持续新生态,中远海运集团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积极助力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建设。未来,中远海运集团将以数智绿色技术作为推动全球航运变革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自身全球航运和产业协同优势,全力推进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数字智能船舶运营、全球化人才发展“三大平台”建设,推动数智物流运输链畅联全球,为全球经贸繁荣贡献新时代中国航运力量。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岱

招商局集团同样在绿色与智慧领域双轨发力。招商局集团航运业务国内碳排放强度较四年前降低12.4%,仅今年上半年就减少碳排放量12.6万吨;“新伊敦”轮作为全球首艘双翼动力风帆超大型油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200吨,成为新型节能环保船的杰出代表;同时,招商局集团还加快锤炼绿色航海装备设计、研发和修造能力,LNG船修理业务量位居全国第一,手持造船订单中LNG、甲醇、氨等绿色动力船舶占比达七成。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岱认为,数智化技术正加速向航运、港口、物流等全产业链渗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招商局集团研发了“ShippingGPT”航运AI大模型、“船奇小智”智慧平台;旗下深圳妈湾智慧港集成9大智慧元素,实现自主港口作业系统“零”突破,并在海内外港口成功推广应用;AI+物流成效显著,研发视觉盘点、智慧叉车、自动装车产品,填补行业空白。

中国港口协会会长顾金山

中国港口协会会长顾金山表示,中国航运业正处在从大到强、迈向世界一流的关键时期。他认为,未来的港口不仅是物流枢纽,更应是信息枢纽、技术枢纽、能源枢纽;港口需从传统物理节点,向“物流+数字”“物流+智能”“物流+低碳”的复合型枢纽转变。他建议,港口企业应共同制定数据共享标准,推动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和共享协议;合作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船舶动态、货物追踪、港口作业、通关查验等关键信息的有限、有序共享;合力打造“数字港航”生态,推动港口、航运、货主、货代、陆运、铁路、海关等物流链各节点实现“聚点成链,组链成网,无缝衔接”,提升供应链全程可视化水平和协同效率。

水工和装备技术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水工和装备技术抓住发展契机,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介绍,水运交通控制体系正从单体控制向网联控制转变、从局部水域控制向广域协同控制转变、从事故被动响应向全过程主动控制转变。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建造我国80%以上沿海大型港口、港机装备连续27年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表示,该公司围绕“四全四大领域”(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全数字,大海外、大装备、大产业、大融合)发力,打造智慧港航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企业,勇当国家队排头兵,为我国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交力量。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钮新强

内河航运的技术突破同样为我国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钮新强介绍,我国升船机多位于高山峡谷河段和高坝上,面临水流条件复杂、提升高度高、船舶吨位重等技术挑战。经过数十年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我国已实现大型高扬程升船机关键技术重大突破、自主可控,核心装备国产化。长江三峡升船机、金沙江向家坝升船机、乌江构皮滩升船机、嘉陵江亭子口升船机等代表性工程,为畅通内河航运、提高航道等级、促进水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南自贸港进入成型起势阶段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

刘小明表示,当前,海南正在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三度一色”自然禀赋优势和自贸港政策制度开放优势,扎实做好“向海图强”等“五向图强”,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为扩大航运开放合作,打造“海南门户”。着力构建“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到2024年,以航运和航空“两个枢纽”为支撑,开通中东、南美、非洲、大洋洲远洋航线,集装箱班轮航线累计达72条。

——为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打造“海南动力”。积极推进“向海图强”,近4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梯队。成立全国首个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负责“中国洋浦港”籍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注册船舶达60余艘,总吨位居全国第二。

——为发展航运绿色智慧,打造“海南样板”。加快布局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打造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建立LNG、绿色甲醇船舶加注体系。加快建设智慧港口,力争把洋浦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绿色零碳枢纽港”。

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航运业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纽带,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海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顾刚

顾刚介绍,当前,海南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制度创新为抓手,全力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实践地。一是在智慧港口的赛道上,积极构建“一港引领、多港协同”的数字矩阵。全省港口同步推进数字化改造,重点打造洋浦港航运大数据中心,汇聚12类核心数据,构建全域数字化管理平台。二是在低碳发展的征程中,加快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双轮驱动行业绿色转型。2025年年底前全省港口岸电设施将实现全覆盖,洋浦港试点“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力争2027年港区绿电占比突破90%。三是在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努力搭建国际航运的“海南舞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推动船舶、船员、资金等航运要素跨境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