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鹏

科技赋能国际海运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 柳鹏

尊敬的绪银副部长,顾刚副省长,镇东老部长、希捷老部长、建中老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好!

很荣幸应邀参加科技创新推动航运业新质发展研讨会。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以科技赋能国际海运高质量发展为题与大家交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国际海运领域改革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支撑基本建成了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国际海运服务品质和安全绿色智慧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一是船舶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甲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已应用于16000TEU集装箱船,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运营,“蛟龙号”实现深潜技术的跨越式突破,“奋斗者”号下潜到深海万米。大吨位打捞装备“振华30”以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二是自主可控水平得到提升。自主可控的港口码头生产作业系统、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得到应用,国际海运战略通道和支点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建立。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国际海事组织认可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得到国际海运广泛应用。三是新质生产力得到发展。我国掌握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全链条的成套核心技术,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52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智飞”号、“珠海云”等智能船舶先后下水运营,核心关键技术总体与国际“并跑”。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融合发展。主要港航企业建设了进口电商无纸化放货平台,区块链无纸化放货实现规模化应用,区块链电子提单得到推广应用。“一单制”“一箱制”深化应用,冷藏集装箱物联网设备安装比例大幅提升。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创新了海运业定价、交易模式。水运智慧绿色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成为首个专注于港口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这充分表明,科技支撑国际海运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快了迈向航运强国的步伐。

二、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海运发展面临三大重大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强。一是美对我海运全面系统遏制打压等带来的重大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抬头,中美战略博弈升级,美国“关税战”和以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为重点的遏制打压,带来中美航线一度遭受脉冲式冲击,加上俄乌冲突、以伊冲突、红海危机等全球局势动荡加剧,将带来国际海运、贸易格局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大调整。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带来的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将对各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以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为重点的海运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全球海运脱碳转型面临关键挑战和现实困境。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排放框架”即将强制实施,但船用绿色燃料技术路线尚不确定,绿色燃料成本高企,还需承受欧盟“碳税”等单边脱碳措施的压力。行业绿色转型诉求更加迫切,但转型的风险与挑战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我国际海运发展面临四方面主要问题,一是重要国际通道的监测预警能力和控制力仍显不足,战略物资运输保障能力不强,海运安全韧性有待提升;二是部分远洋气象导航设备、港口重要装卸设备的电控系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三是现代航运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配置全球航运要素和资源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国际海运标准规则的话语权也有待提升。

同时,我国际海运发展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面没有改变,积累形成了四大优势,一是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二是船用绿色燃料全产业链比较优势;三是海运科技创新竞争优势;四是航贸数字化先发优势,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为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途径,还面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北极航道开拓应用等四大机遇。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

三、对策建议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创新赋能海运新质发展成为战略选择。需要我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行业重大需求,更好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通过五个强化,增强国际航运的先进性、引领性、安全韧性、可持续性和保障性。

(一)强化科技攻关,切实增强发展的先进性。

一是以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为重点,培育海运新质生产力。开展“人工智能+”船舶、港口、海事、集装箱等行动,构建算法库、工具链和海运垂域大模型,不断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二是加强重大技术突破。强化极地航行船舶、新能源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开展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自主航行成套技术攻关。加快传统码头的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向智慧港口2.0版升级。三是加强关键装备研发。加快船舶智能系泊、船舶智能导航终端、港口巡检和应急智能机器人等新装备的研发应用。

(二)强化标准规则作用,切实增强发展的引领性
一是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定。聚焦安全、绿色、智慧,加强动力锂电池运输、船用绿色燃料水上加注及船舶碳排放核算、智慧港口等标准研究制定,构建完善海运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二是推动标准国际化。发挥港口码头分技术委员会作用,加快编制出台港口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海运标准英文版的翻译和推广使用,引领绿色智慧国际海运标准的制定。三是深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着力提升国际海运话语权。

(三)强化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发展的安全韧性
一是强化战略通道和支点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进一步强化国际海运物流监测预警,推进岸基AIS网络向VDES网络升级和卫星VDES系统的组网,实现岸基和卫星VDES系统的对接,强化全球重点海域的态势感知,实现快速反应处置。二是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远洋船舶气象导航关键技术攻坚;加强系统集成,实现港口设备电控系统的自主可控。三是突破瓶颈堵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建立实施港航企业航线网络快速恢复和重构机制,适应中美航线脉冲式冲击和国际海运、贸易格局重大调整。

(四)强化开放合作,切实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是推进合作基地建设。依托水运污染防治与重特大事故应急技术合作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重大科研实验系统,在污染防治、溢油应急、碳减排、安全应急等领域,与国外科研机构强化合作。二是加强减碳排进程的协调。强化与国际接轨的船用绿色燃料认证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海运碳足迹因子国际互认。打造精品示范航线,协同推进国际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共建国际绿色航运走廊。三是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立船舶绿色燃料创新产业联盟,布局建设国际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和储运网络,推动构建船舶可持续燃料发展和应用产业链。

(五)强化要素支撑,切实增强发展的保障性

一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围绕国际海运重大问题、重大工程,强化科研院校、主要港航企业的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二是加强海运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依托承担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课题等,以领军人才培育与创新团队建设作为突破口,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提升全球航运要素和资源配置能力。推进中船保改革和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深化上海航交所改革,打造世界一流的航交所和国际航运中心。
科技赋能国际海运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让我们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着力构建竞争新优势,加快谱写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