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2.6万平方米人工鱼巢建成

3月13日,据长江航道局消息,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简称朝涪段工程)2.6万平方米人工鱼巢在长江重庆段南岸区水域建成(如图),将有效助力该地鲤、鲫等产黏性卵鱼类的繁殖,进一步改善水生生境。

人工鱼巢是一种仿生态产卵设施,模拟天然水草的功能,为鱼类提供安全的繁殖环境。每个单件鱼巢面积约50平方米,5—8个鱼巢组成一排,再通过竹竿连接形成大型矩形鱼巢群,确保其稳固性且适应水位变化,不仅为鱼类提供稳定的产卵环境,提高鱼苗成活率,维持水域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促进水生食物网的平衡,改善水质环境,间接控制水生昆虫和藻类的过度繁殖。

71ed11d466f81ebc569bc300e3e0702.jpg

近年来,长江航道局不断探索绿色航道建设技术,持续在朝涪段等航道整治工程中推动长江生态保护。据监测数据显示,2023—2024年间,该局先后试点建设了5600平米人工鱼巢,共吸附鱼卵超3000万粒,其中以鲤、鲫为主,孵化出超过1500万尾仔鱼,最终至少可补充150万尾鱼苗至长江水域,为后续大规模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次投放人工鱼巢2.6万平方米,弥补了水域开发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更是成为渔业资源增殖的重要手段,为维护长江生态系统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航道整治与水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