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智库建言》2021年第一期(总第3期)

大力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

2021年第一期(总第3期)

编者按:我国拥有广袤的海域和6500多个海岛、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是具有丰富海洋资源和开发利用海洋的大国。中华民族是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在千百年来扬帆远航、深耕大海的过程中创造了延绵不息的中华海洋文明和航海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纵观历史,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国家成为强国无不是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和航运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保障,更离不开海洋意识、海洋文明、航海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普及航海文化,阐发新时代航海精神。总结提炼新时代航海精神,既是深入学习党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学习“四史”鉴古知今明智的重要成果,更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全社会海洋意识的重要举措。
中国航海学会依托中国航海智库,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研究,初步形成了航海文化的再认识和新时代航海精神的提炼成果,提出了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建言,愿与各方共同深入探讨并推动付诸行动。

1.航海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既是一个大陆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现代海洋文明国家。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6500多个海岛、18000多公里海岸线,是孕育中华海洋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是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我们的先民深耕大海、扬帆远航,创造了延绵不息的中华海洋文明。发端中国、连接东西方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灿烂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为接下来的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序幕;妈祖文化在千年航海通商中不断传承升华,成为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在悠久、持续和不断创新的航海文化发展进程中,拼搏、科学、和平、合作、爱国体现了中华航海文化的精神内涵。

近代,有晚清时期轮船招商局配合洋务运动独挽水运狂澜的壮举,也有新式民营资本不畏外国豪强创办轮船公司的艰苦斗争,还有船政学堂、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等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创建,更有民国前期、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水运在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的艰难发展。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侵略和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华民族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形成了与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相匹配的航海文化,展现了爱国、图强和奋进的精神内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水运和航海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代代水运人推动了航海精神的不断升华。轮船招商局船员起义实现私营轮船公司的“南船北归”,彰显了新中国航海人的爱国精神;杨怀远坚持平凡岗位为人民服务到白头,彰显了水运人的“小扁担精神”;袁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探索创立蛇口工业区,铸就了水运人敢想、敢言、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蛇口精神”;贝汉廷和“汉川轮”在地中海勇救塞浦路斯“艾琳娜斯霍浦”号货轮,彰显了中国航海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武胜”轮火灾英勇献身的严力宾、“全国最佳灯塔工”叶中央、“抓斗大王”包起帆、“时代产业工人代表”许振超、“蓝领专家”孔祥瑞、“港机之王”管彤贤、“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姚泽炎等都为航海精神的发扬和光大注入了时代基因;这些精神典范,以及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和“华铜海精神”“青岛港精神”等都彰显了新中国港航战线的航海精神价值与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涌现了不辱使命、艰苦创业、求真务实、争创一流、团结协作的“洋山精神”和勇担智慧绿色港口建设重任的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

正是不同时期的航海人、水运人所积淀的航海文化和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与内涵,为阐发和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新时代航海精神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保障,更离不开海洋意识、海洋文明、航海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普及航海文化,阐发新时代航海精神。

总结提炼新时代航海精神,既是深入学习党史、众心向党、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学习“四史”鉴古知今明智的重要成果,更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全社会海洋意识的重要举措。

航海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航海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代表了航海领域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风貌,是对航海领域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航海领域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航运界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新时代航海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古代、近代、现代航海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的精神指引。
新时代航海精神,既要具有深刻的时代性,也要有面向未来的可扩展性,其核心要素可以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航海人需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离开了祖国和人民需要,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对新时代航海人来讲,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存爱国之心、怀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服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既是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航海人的使命担当。

二是不怕困难,艰苦创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才能成就伟大事业,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理想。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面临的挑战,唯有立足岗位,积极进取并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突破和达成目标。不怕困难、艰苦创业既是航运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航海人应有的奋斗精神。

三是勇于开拓,敢为人先。航海人在劈波斩浪、开拓前进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灿烂的航海文化,取得了历史成就和社会进步。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还会有各种困难、障碍和等待我们征服的“无人区”“处女地”和“深渊”“险峰”,需要我们勇于开拓,敢于征服,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不断取得新成就。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航海精神的重要标志,是我们在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中当好“先行官”的本质追求。

四是求真务实,永攀高峰。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关键要靠科学技术支撑,我们必须攻克航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必须突破所有“卡脖子”的障碍,实现高水平的航海科技自主创新、自主可控、自立自强。只有秉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久久为功,我们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抢占航海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求真务实、勇攀高峰是新时代航海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航海科技工作者素质涵养的重要方面。

五是不畏风险,恪尽职守。航海人是大海的开拓者,是惊涛骇浪的弄潮儿。航海人的天职就是在战天斗地中培养自己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炼自身过硬本领。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坚守;像一盏永不熄灭的航标灯,闪闪发光。这就是航海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使命。

六是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谚语“千年修得同船渡”说明了同船之人团结协作、互助共济的重要性,道出了协作、共济的航海文化精神实质。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既是航海人始终一贯的集体品格,也是我们在驶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上所要展现的文化特质。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伟大的航程不可能依靠单打独斗和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团队、集体、行业和整个社会的团结协作和同舟共济,才能建成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是刻苦钻研,追求卓越。无论是“抓斗大王”“港机之王”,还是“振超效率”“蓝领专家”,他们共同的文化底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坚持刻苦钻研、追求卓越,才能在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的赶考之路上,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八是不计名利,埋头苦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航海人追求的价值取向。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航母工程等重大工程都凝聚着无数航海人的智慧和汗水,航海事业发展的每个战场上都有拼搏与奉献的英雄。他们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感动了一代代过来人,也必定会鼓舞我们在新时代为实施国家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更大努力和新奉献。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不但是航海人的优秀传统,还是延续航海事业持久发展的精神力量。

九是开放包容,友好合作。古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航海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在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友好交往中,不仅推动了对外友好合作,也践行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伙伴友好合作,在“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作表率,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合作共赢做出积极贡献。开放包容、友好合作是国际精

神的核心所在,是航海人传承的发展理念,更是新时代航海精神的重要体现。

3.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路径与措施建议

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既需要国家层面的系统谋划,也需要行业层面的重点推进,更需要社会层面的协调联动。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是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提高海洋意识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指导意见,从战略层面阐述提高海洋意识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对实施国家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对相关工作做出指导性部署。

第二,启动弘扬航海精神的文化工程。一是组织编撰普及航海文化的系列丛书、教材、音像制品、动漫作品并纳入国家出版计划和给予财政支持。二是组织安排航海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和课堂,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海洋意识和普及航海知识。三是组织拍摄弘扬航海精神的影视作品,通过作品宣传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并普及航海知识和培养海洋意识。四是在中央和省市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设普及航海文化弘扬航海精神的栏目,适当时候组织海洋和航海知识大赛。

第三,进一步组织好“航海日”活动,以“航海日”活动推动海洋和航海文化氛围提升。国务院2005年决定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日”和“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这是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的国家法定节日,既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纪念日,也是航海界和全国人民现实生活的共同节日。考虑到我国提高海洋意识普及航海文化还有很长路要走,以航海日为抓手来推进相关工作会事半功倍。建议:一是每年7月11日以国家主席名义发布中国航海日文告。二是进一步发挥航海日活动组委会的作用,牵头部门进一步加强谋划和统筹协调,组成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职能和优势发挥重要作用,认真谋划和组织开展好每年的航海日活动。三是沿海、沿江城市等普遍举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航海日活动。四是把中国航海日论坛及相关会展活动作为国家层面纪念航海日的主体活动并由一批滨海滨江城市轮流举办,国家领导人出席并讲话,进一步提升中国航海日论坛和相关活动的影响力。

第四,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工业信息化部和海军等部门和单位与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播电视总局、中央网信办、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合作,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积极培树和宣传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楷模和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新时代我国航运、造船、渔业、海洋、海军、海警等方面发展的重大成就,对在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等建设中的典型人物予以表彰。

第五,调动全社会资源,大力推进航海科学普及。一是把科技馆、海洋博物馆、航海博物馆、港口博物馆等设施作为传播航海知识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重要阵地并把相关工作和绩效纳入考核;没有海洋或航海博物馆的大中城市要将海洋或航海博物馆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并抓紧实施。二是在航运、港口、造船、渔业、海洋、海军、海警等方面的单位、设施和海洋、航海类院校广泛设立航海科普基地并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放,组织志愿者做好航海科普宣传。优秀的航海科普基地纳入“科普中国”平台。三是在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海军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航海学会会同相关学会协会指导好航海科普基地的建设、运行、管理和考核工作,推动线上航海博物馆建设,培育打造国家级传播普及航海文化的线上平台。四是利用实习船、公务船、帆船俱乐部和港口设施等组织开展航海夏令营、航海实践课堂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和娱乐认识海洋、认识航海、培养兴趣和提高海洋与航海认知。

第六,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会员为提高海洋意识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做出贡献。一是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港口协会等学会协会以及省市级相关学会协会把传播航海知识普及航海文化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组织分支机构和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工作和参加相关活动。二是组织践行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典型和科学家等代表性人物到大、中、小学给学生作报告并在全国巡讲,以他们的事迹、思想和精神启发和影响学生和青少年热爱海洋、热爱航海和学习新时代航海精神。三是在弘扬航海精神文化工程建设、航海日活动开展、新时代航海精神践行楷模培树宣传、全社会航海知识传播航海文化普及新时代航海精神弘扬等各方面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执笔:谢燮、张宝晨

审核:何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