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宣布取消港口建设费。
这一消息并不突然。依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及财政部、交通运输部2011年印发的《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港口建设费征收至2020年12月31日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也于2020年12月24日发出通知,部署港口建设费征收政策执行到期后的相关工作。
那么,这项退出历史舞台的费用到底是什么?它用到了哪些地方,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港口建设费由来已久
现行的港口建设费,是依据《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1〕29号)征收、解缴、使用、管理和监督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征收对象为经
外开放口岸港口辖区范围内所有码头、浮筒、锚地、水域装卸(含过驳)的货物;缴费人是货物的托运人(或其代理人)或收货人(或其代理人)。交通运输部负责港口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港口辖区内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工作。
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姚峰 摄
之所以说“现行”,是因为这项规费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港口建设费征收政策先后作出过6次调整。
到2019年累计征收1783.71亿元
自1986年以来,伴随港口吞吐量的持续增长,港口建设费征收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港口建设费征收额超241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征收1783.71亿元,年均增长6.94%。
数据来源:财政部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阶段性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据海关总署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年免收港口建设费150亿元。
这笔钱用到哪儿了?
港口建设费80%部分上缴中央国库,20%部分缴入所在城市对应级次国库。使用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原则。
中央分成的港口建设费主要用于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内河水运建设支出、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支出、专项性支出、征管经费、支付船舶代理公司或货物承运人的港口建设费代征手续费、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支出。
地方分成的港口建设费主要用于辖区内港口公共基础设施以及航运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据财政部数据,2011年至2019年,港口建设费中央安排支出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19年年底,中央港口建设费支出186亿元,年均增长6.92%,累计支出1449.78亿元;地方港口建设费支出163.41亿元,年均增长22.36%,累计支出1071.4亿元。
数据来源:财政部
促进水运发展功不可没
港口建设费设立的初衷是建设港口码头基础设施,以满足对外开放所需。经过多年建设,加之国内外经济现实的变化,我国港口建设费政策已完成历史贡献。
到2020年年底,预计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达1.61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2530个。征收了35年的港口建设费,对于支撑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加快沿海和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等,功不可没。
前不久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国家高等级航道将达到2.5万公里左右。今后的15年里,我国高等级航道里程将大幅提升。在国家大力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部署减税降费,以及我国水运特别是内河航运发展存在巨大需求之间,建设资金从何筹集,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晰。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