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天津海事局会同天津市港航、公安边防、渔政等部门,针对沿岸非法小码头和“三无”船舶,共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雷2020”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天津沿海经营、作业、航行秩序得到明显改观,社会共治的综合治理格局已基本形成。”天津海事局副局长程俊康介绍,行动期间,天津海事会同有关部门共查扣“三无”船舶159艘,其中拆解15艘;利用海事信息系统甄别疑似违法船舶53艘。
多部门联合执法三“战区”统一行动
内河船涉海运输易引发人命伤亡水上交通事故,一直是困扰水上安全工作的老问题。
依托地方政府主导,天津海事推动天津市政府成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治砂联合办公室,印发了长效治理工作方案,实施了多部门联合执法、设置违法船舶临时处置区、海陆岸三线联动、涉砂链条人员终端全面管控等强力举措。2019年以来天津水域固定非法卸砂点全面取缔,内河船数量大幅减少,“省级政府主导、全链条整治、全方位治理、多部门参与”的治理格局不断深化。
在治理老问题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上休闲旅游、垂钓等“新业态”带来的海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些违法人员出于营利目的或为满足私人爱好,在沿岸搭建非法小码头,接靠私自载客出海进行旅游观光、垂钓甚至盗取渔业资源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各类小型船艇,严重扰乱海上生产营运秩序。
面对影响水上安全的新风险、新情况,天津海事在保持内河船涉海运输治理工作力度不减的同时,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向,多次与天津市有关部门沟通,并在加强水域秩序治理方面形成共识。
‘春雷2020’行动是在前期治理工作和长效治理机制基础上的一次力量统筹和全面延伸。”天津海事局通航处副处长薛韬介绍,行动中,天津海事、天津市港航、公安边防、渔政等部门共抽调60名执法人员,分成北部、中部、南部3个“战区”,统一布置、统一行动,专项整治非法小码头和“三无”船舶以及各类违法违规渔业活动。专项行动设立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各“战区”工作部署,推动工作落实。
据悉,各类海上乱象的治理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属于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依靠属地政府主导和综合协调,形成执法合力,弥补了各单位执法、行政手段单一等短板,进而形成了有效打击。“对‘三无’船艇从扣押、吊装上岸、看管直至拆解的过程,仅仅依靠一两个部门无法完成,必须协同配合,集体发力。”薛韬分析。
可以说,“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治理制度体系,并由属地政府牵头主导实施”是“春雷2020”行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
共研共治完善流程形成强大震慑力
秉承共研共治的合作精神,参与联合行动的各单位积极创新,不断完善执法流程,对违法人员形成强大震慑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天津海事局通航处二级主任科员王伟超介绍,行动组利用3天时间,对天津153公里岸线水域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进一步摸清沿岸非法小码头、“三无”船舶、违法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活动规律,采取集中行动进行全面打击和清理。
由于违法船舶大多具有船体小、吃水浅的特点,该类船舶大部分在浅水区域活动,且不少违法船舶从事海上垂钓、摸捕海螺等活动,处于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边界。“春雷2020”行动开展后,行动组使用浅吃水交通船开展浅水区域巡航执法,由海事、渔政联合开展船舶、船员证书甄别,并配合有关部门将“三无”船舶吊装上岸统一查扣,对无证驾驶机动船舶的人员由公安边防部门进行治安拘留。各部门联合联动,形成强大执法合力,违法船舶海上活动艘次大幅下降。
“联合行动方案解决了海事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单位无法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掣肘问题,执法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基本未出现过激行为。”王伟超表示,“春雷2020”行动坚持警政联动、行刑接力,深挖非法小码头、海上旅游等幕后组织者,形成全链条打击,消除了违法船舶相关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
设置临时处置区、联合发布通告等创新性措施也在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大港海事局一线执法人员王伟分析,设置临时处置区实现了对违法船舶的统一看管,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为违法内河船、“三无”船的后续处置争取了充分的时间。
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发挥海事关键作用
作为“春雷2020”行动指挥部成员,天津海事局高度重视、全局统筹,形成了全局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全线作战的治理格局,保障了天津沿海治理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天津海事成立了局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3个‘战区’专项工作组,确立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专项工作组分区负责的两级保障制度。”薛韬表示,各分支机构负责调派巡逻船艇、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并联合海警、公安、渔政、港航、街道等部门结合职责分别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
充分利用和发挥海事管理资源,天津海事坚守职责、善作善为,以“三位一体”立体巡航模式为载体,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方面,调派巡逻船艇加强海路巡航,与海警等部门共同查扣海上非法船艇,清理碍航船舶;先后3次协助有关部门发现和清理主航道水域碍航渔具;发挥海域情况熟悉,船舶知识丰富的优势,在行动地点的选择上给予强力支持;重点利用海事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等相关信息系统对疑似违法船舶和船员进行有效甄别,为有关部门判定“三无”船舶和开展后续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陆路巡航中也能看见天津海事人的身影。该局执法人员沿天津153公里海岸线开展全线巡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开展现场取证、调查和处置;积极配合开展“三无”船舶吊装上岸、现场拆解等现场执法和后续处置工作。
此外,天津海事还利用CCTV、VTS、雷达、VHF等电子装备开展全天候电子巡航和监控,并辅以无人机等装备,为海路及陆路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据统计,“春雷2020”行动中,天津海事累计调派执法人员298人次,执法船艇79艘次;开展海路巡航79次,陆路巡航34次,无人机巡航9架次。
有纪律有温度人性化执法惩教结合
“您好,请出示船舶证书。”4月10日,大港海事局联合南港、马棚口边防所在南港东港池查获1艘正在潜水捕捞的非法船艇。“当时船主夫妻二人正在捕捞海螺,其中一人从海底出来时,全身没有任何防护设备。”看到眼前的景象,东港海巡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姚振宇倒吸一口凉气,“不敢想象,这是多么危险的动作。”
“最初,当事人不太配合,希望执法人员可以同情他们生活的不易,网开一面。”姚振宇说,其实这是一个思想上的“死胡同”,他们心里所认定的生存技能,在不正规的情景下使用,甚至会成为让人断送生命的利器。
凭借多年的执法经验,海事执法人员对二人耐心进行了劝解。从过往的事故案例,到现在社会的发展,执法人员以案释法,消除当事人的顾虑。“虽然借助各类技术设备,人们对海洋水文气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但水火无情,各类突发情况往往防不胜防。”经过2个小时劝解,当事人终于同意接受相关处理。“我们以后再也不出海做这些了。”靠岸后,当事人懊悔地说。
“人性化执法,既要依据合法的程序开展执法活动又要有温度,要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处理好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地位的关系。”薛韬表示。由于海上“三无”船舶数量较多,查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特殊情况,海事执法人员主动作为,在确保不漏掉任何违法船舶和违法人员的同时,更加注重换位思考。行动期间,天津海事强化法治安全教育,对查处的各类违法人员,注重惩教结合,在依法处理的同时运用现场讲解、新媒体、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
攻坚克难履职为民“海事人随叫随到”
“春雷2020”行动期间,天津海事人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放弃“清明”、“五一”、周末等节假日休息时间,全力投入治理行动。“虽然有种种困难,但天津海事人随叫随到。”姚振宇说。
由于执法地点距离工作人员的居住地较远,且需花费大量时间赶到违法行为、船舶所在地,不少参与行动的天津海事人5时就要起床。“大部分的执法点都在50公里以外,最远的有70公里。”姚振宇说,根据前期摸排情况,非法码头和非法船舶都在很偏僻的地方且较为分散,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很难走,“很多非法码头不通公路,不少非法船舶所在水域水深很浅。”
尽管路上十分颠簸,执法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常常是每处理完一个现场,便在赶往下一个现场的路上整理起工作报告。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海事执法人员还经常要加班总结当日行动情况。“‘五一’劳动节当天,我们一直忙到晚上九十点才结束工作。”南疆海事局执法人员刘四红笑着说,“虽然有些累但也很充实。”
北部“战区”东疆海事局执法人员赵庆建多次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深入现场摸排和安全宣讲,排查岸线近百公里,海上巡航30余海里,为行动有效开展奠实基础;中部“战区”海事组牵头单位大沽口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副处长蔡翼枫作为行动协调人,连续奋战14天不休息,从现场摸排、“战区”行动策划、分支局间协调、行动现场引导和实施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王伟是南部“战区”的一线执法人员,他的女儿刚刚2岁,行动开展时,孩子还发着烧,但他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们是天津海事人忠诚履职的缩影。
在此次“春雷2020”行动中,天津海事人还积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克服现场无法登录海事监管平台核实信息的困难,时刻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岸上同事核实船舶证书信息,以高度的责任感配合联合执法行动。在处理各单位执法边界性问题时,海事人勇于担当,他们说:只有每个部门都往前走一步,联合治理才能走深走实。在各单位的紧密配合下,联合行动小组曾在一天中查处各类违法船舶20余艘。
正是依靠敢闯敢拼的精神和履职为民的情怀,近年来,天津海事持续推进水域环境秩序治理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水上违法行为,为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的港口营商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