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物流检验电子通关一体化

  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运行,货物检验在进出口通关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上海港口物流区域检验电子大通关对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上海港口物流区域检验电子大通关使货物流动更合理、更规范、更畅通且成本更低。

  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运行,实行港口物流检验跨关区属地申报、港口物流验放通关新模式,变港口物流“两次申报、两次放行”为“一次申报、一次放行”,货物从属地海关接单到上海口岸海关放行仅短短一小时,而过去至少需要一天。

  上海港口物流电子口岸平台的不断完善,使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越来越少、通关效率越来越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尤其是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长三角已有900多家企业参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通关模式,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进出口货物6.3万批次、货值97.4亿美元;长三角上海港口物流区域检验检疫实现了电子信息联网;上海港口物流区域海事、边检、电子口岸、口岸物流、检验检疫等多个项目合作也取得进展。

  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的目标是提高港口物流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为达到这个目标,近年来上海电子口岸的基础承载能力迅速提升。目前,上海电子口岸数据处理中心日数据处理能力达到170万笔。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之所以进展神速,其重要原因是插上了信息化翅膀,上海电子口岸成为幕后英雄。

  上海电子口岸是上海市政府与国家海关总署共同建设的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统一信息平台,目标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服务,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降低企业成本。目前,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主要成员为上海口岸办、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市国家税务局等,极大提高了通关能力。

  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经过8年不懈努力,上海已基本建成能满足上海口岸和长三角区域要求的信息化功能性设施和服务设施,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形成较为完备的口岸通关物流服务体系,建立起功能强大的口岸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统一平台---上海电子口岸网、上海电子口岸数据处理中心和上海电子口岸呼叫中心。

  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在“迎进来”的同时,加快步伐“走出去”,与周边省市携手合作联动发展,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以信息化手段共同为长三角区域大通关提供服务。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实现信息共享,对提高区域通关物流效率和竞争优势,提升区域内物流企业服务水准,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改善长三角贸易投资环境,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建设取得很大进展,长三角区域通关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不可否认,长三角各地电子口岸之间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是实现国务院要求的长三角通关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各地电子口岸之间、电子口岸各成员单位之间,如果不能实现信息合同资源共享,就会阻碍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应此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正在不断地提速。

  目前,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上线运行项目共有71个,其中25个是近三年新增的。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新增的25个项目中,跨地区项目4个,且均为港口电子信息物流。

  在国家电子口岸建设总体框架下,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抓紧制订长三角区域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配套政策和措施,梳理并尽快上马一批用户急需的重点应用项目。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开放长三角各地电子口岸平台通信和数据接口,逐步采用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推动相关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成果的共享进程,避免重复开发。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共同推广应用海关税费统一支付系统,实现海关物流业务的异地支付。

  人们已经看到了信息化对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带来的神奇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消除了行政区划、部门和利益分配等障碍后,上海港口物流区域电子大通关插上信息化翅膀的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将使进出口货物流动得更顺畅、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长三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