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航海科技协同发展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理事长田文国、香港海员工会副主席杨开强、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集美大学航海学院院长杨神化主持。
何建中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航运业发展的时和势,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大力推动航运业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发展。要优先发展绿色动力技术,深化航运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把“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理念,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变成服务的新产品,形成发展的新业态,提升航运的新价值。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建设,以适应智能航运对航海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知识的综合需求,以此激发航运新质生产力潜能,铸就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何建中指出,海峡两岸暨港澳航运业界应把握科技发展的大势,聚力打造航运智能化创新发展高地,激发航运新质生产力潜能,铸就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协力引领绿色航运科技创新,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携手推动实现高水平航海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
田文国表示,希望通过论坛团结各方,发挥各自专长,精进专业技术水平,促进航运业科技共享互融,在航海技术、航运科技发展、节能减碳、船舶性能效益、海事责任鉴定和损害管制技术等领域取得进一步合作。
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理事长田文国
杨开强表示,香港海员工会始终坚守爱国立场,维护海员权益,致力于推动航运业的科技协同发展与海洋强国战略。他期待通过论坛推动香港与内地在航海科技领域的融合合作,加强高校在智慧航海技术和人才培养上的联系,激发年轻人投身航海事业,为航运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香港海员工会副主席杨开强
王建在致辞中强调了航运业在全球贸易和国际交流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低碳等新技术正推动航运业向更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集美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以服务航运业为己任,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
赵经表示,贯彻科技赋能、创新绿色引领,加强航海科技协同攻关,让航运业更加积极主动拥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机遇,不断推动航运业绿色、智慧和韧性发展,已成为助力加快建设航运强国、交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加快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高质量人才支撑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之题。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经
在论坛开幕式上,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海事学院签署了航运科技协同研究框架协议。旨在为在校航海轮机类师生提供更多实践、教学和交流机会,在海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签署航运科技协同研究框架协议
大会邀请了来自两岸四地的航运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围绕“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航海科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剖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科技创新路径和方向,推动两岸四地航运业的合作与发展,携手实现高水平航海科技自立自强。
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兵做了题为《水路交通安全研究与展望》的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黄国全做了题为《元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和物通网融合的新一代跨境物流》的报告。
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周静波做了题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工程船舶协同发展,培育航运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报告。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张华勤做了题为《面向未来 悬浮隧道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报告。
台湾船舶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良骐做了题为《因应CII 要求,浅谈船舶涂装技术及产品之应用》的报告。
台湾海洋大学轮机工程学系教授张宏宜做了题为《轮机动/电力之陶瓷氢燃料电池研究》的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沈云樵做了题为《海事海商仲裁高质量发展及未来前瞻》的报告。
下午与会专家和代表还考察了厦门远海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并围绕两岸四地航海科技合作需求等话题进行座谈。
厦门市台办副主任林彰平,两岸四地有关学会、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以及集美大学师生3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海峡两岸暨港澳航海科技协同发展论坛经中国科协港澳台办立项批准,于2022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三届了。论坛由中国航海学会、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台湾中华海洋事业协会、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海员工会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福建省航海学会共同承办。三年来,论坛受到两岸四地航运业各方的普遍欢迎,已成为促进两岸暨港澳地区航运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高端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