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全国航海科普周 > 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工作概况

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工作概况

一、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工作总体概述  

科普工作是中国航海学会的重要功能和特色工作之一。四十余年来,学会围绕提升全民航海素质、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精神、推进航海事业发展的宗旨,以青少年为重点,以航海科技发展最新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各种有效的平台和手段为载体,持续不断地传播航海文化与科技知识,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航海事业的接班人。

学会始终按照中国科协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与部署,努力创新,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分支机构及航海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职能,积极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科普活动,推动航海科普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近年来,在学会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下,科普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突破,科普工作效果显著提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各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加大微信、微博、直播、短视频和行业媒体等平台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宣扬航海文化和精神内涵,提升公众对航海事业的了解,在全社会营造知航海、爱航海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工作介绍

(一)加强科普工作的组织统筹

为充分发挥航海学会专家、科普教育基地、分支机构和地方航海学会资源,有效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进一步做好航海科普工作,经第三十次理事长办公会审议,批准成立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科普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发布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此外,为加强科普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与推荐下,建立起航海科普专家和志愿者团队,现有志愿者230余人,为科普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人力和智力储备。充分利用各会员单位、分支机构、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及地方航海学会的资源,统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二)加强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学会于2012年命名了首批航海科普教育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学会已命名的航海科普教育基地近50家。这其中,有部分基地发生改变,有的甚至已停止运营。鉴于此,为进一步加强对科普基地的管理,规范基地运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学会首次对已命名期满5年的34个科普基地进行了复核评估。最终,经专家复核评议及投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等25个基地顺利通过复核并认定为合格;有4家基地被要求限期整改,另有5家基地因客观原因被取消命名。截至去年底,学会现有航海科普教育基地44个,覆盖全国9个省和3个直辖市。

(三)组织开展航海科普奖评选

2021年为开创学会科普工作新局面,繁荣航海科普创作,展示航海科普文化成果,提高全民航海素养,学会首次组织开展了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评选工作。首届航海科普奖是近年来我国航海领域科普成果的集中展示,共20个作品入围,经过评委初评、票选等评审环节,最终《小小航海家博物馆系列丛书》《未来航海家丛书》等14项作品脱颖而出。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航海科普活动

近年来,航海特色科普活动异彩纷呈,全国各地方航海学会、会员单位,分支机构及科普教育基地结合行业、区域特点,围绕重要节日和节点,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具有航海特色的科普活动品牌。

一是每年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前后,积极组织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开放日活动或举办多类型航海科普讲座。其中航海知识进校园、青少年航海夏令营等特色科普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科普周每年线下受众人数在3000人左右,线上参与人数超百万人次。

二是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学会每年向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平台报送几十项具有航海特色的科普活动。其中多项活动荣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年度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荣誉。

三是在每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期间,围绕“弘扬航海精神,传承航海文化”等主题,举办航海文化论坛。何建中理事长在2021年航海日论坛上提出,航海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航海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航海领域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航海领域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航运业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代表了航海领域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风貌。2021年的航海文化论坛以“航海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为主题,学会邀请十几位业内外权威专家、学者演讲。与会专家观点经整理编辑后在学会主办的《中国航海》杂志增刊上集中刊发,并通过“中国航海智库建言”,就进一步弘扬航海文化提出意见建议,在行业领域发出权威声音,起到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

四是2022年,学会以“共筑航海梦 你我同行”为主题,联合有关全国学会、协会和相关机构等,于7月10-16日共同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航海科普活动周”,全力打造航海科普品牌。科普周主要内容包括:全国航海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书画比赛,“匠说航海”科普系列讲座和科普基地开放日等活动。本届科普周充分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和载体,通过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活动,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加深影响力度。

(五)加强科普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学会启用“航海科普”公众号、创建“中国航海”抖音账号,并成功入驻“科普中国”APP,为航海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搭建平台。截至今年上半年,“航海科普”公众号累计推送《中国人的极地探险》《北极航道》《牲畜的飘洋过海》《油轮130余年发展史》和《一艘能够竖立的“船”》5个科普专题连载文章355篇,累计浏览量11643;在科普中国“科普号”上,今年上半年共发布科普原创文章63篇,浏览量228397次,点赞31829次。学会在2022年中国科协发起的“科学传播榜”中位列第十八名。

三、获得的荣誉

(一)自2014年起,学会科普工作连续8年得到中国科协科普部的表扬。

(二)自2017年起,学会连续5年获得“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三)2016年,学会获得由科技部 中宣部 中国科协联合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四)2021年,学会推荐的个人理事、航海家翟墨同志被科技部 中宣部 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