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福建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职业高等院校。学校以涉海专业为特色,打造“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本科层次海洋职业大学为愿景,开设海洋工程类、交通运输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现代服务类、护理保健类、财经商贸类、艺术体育类等39个高职专业。具备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的含无限航区的船长、轮机长等在内的各类普通、高级船员、特种船船员等25项培训资质,另有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能培训项目资质。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集科普、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科教基地,学校航海科普工作,紧紧围绕“航海”主题,将航海文化、实体海船、模拟航行、船模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科普活动,有效地将航海科普知识与相应设施器材有机结合:

1.实操船“育航号”。“育航号”是目前国内航海院校唯一一艘可以在校内进行实际操纵的实体船。它船长49米,船宽9.2米,满载吃水2.9米,排水量965吨。船上驾驶台主要设备有雷达、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操舵仪、电子海图、气象传真机、罗经等设备;机舱主要设备有主机2台,辅机2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各种泵浦等设备;甲板主要设备有舷梯,锚机,甲板水封,高速透气阀等设备。通过参观实操船“育航号”,让参观学校直观感受到真实海船的外观及实际工作场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参观者了解船舶驾驶台、主甲板、机舱、装卸货设备等船舶结构及相关仪器的功能。能过简单案例,让参观者感受到航海神秘性、趣味性及无与伦比的挑战性。

2.海丝文化围墙。为弘扬海洋文明和培育海丝气息的海洋高校文化,建有总长2公里、189幅描写泉州从开埠到“东亚文化之都”历史主题的石雕文化长廊(每幅画都刻有历史的解释文字),被广泛赞誉为高校文化建设奇观,成为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重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磅礴气势及世界商贸中心的辉煌历史。

3.世界特种船船舶展示厅。通过十几条按实际比例缩放的大型船模及几十幅船舶图案展示全球目前最先进的科考船、气象观测船、医疗船、石油勘探船、疏浚船等特种船舶。通过图文信息及详细讲解,让参观人员进一步拓宽海洋知识及船舶信息的认知,激发认识海洋的浓厚兴趣。

4.360°全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该模拟器主本船采用360°无缝拼接宽视角环幕投影技术该模拟器由1套教练员控制台、1条主本船、4条副本船及讲评室组成。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计算机成像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可将港口实时景象、海洋气象要素、船舶操纵数据等场景,动态、逼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可模拟110艘不同类型的船舶、50多个国内外不同港口的场景、不同水文气象环境、不同工作任务等。模拟器驾驶台配套了和我们实际远洋航行的船舶驾驶台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是一样的设备,包括雷达、电子海图、GPS、北斗导航、AIS等各类航海仪器设备等,即具有趣味性,又有航海知识传播等教育功能。

5.海权红馆。学校创建了面积达400平方、凸显海权主题的党建思政“海权红馆”。整个场馆分为海权浮雕、大潮滂滂、巍巍巨轮、求索漫漫、浩浩海疆五个主题板块,分设了海权展示、仿真船模、党建思政、科教互动和海疆沙盘五个教育功能区域,用于讲授中国海权发展、各历史时期仿真船模、党建思政互动查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科教互动以及海疆电子沙盘直观展示等课程内容。在展馆的中央设直径7米的圆形电子沙盘,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立体展示全球沿海的主要国家和港口以及中国自主建造的各类船舶,在沙盘上充分展示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排列及航线,并重点展示我国近三百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壮阔景象。

6.海边游艇帆船基地。该基地具备开展滩涂登船紧急出航、登岛、荒岛求生、反海盗、海上救生等海防训练;开展水下智能装备、水下特种机器人技术、智慧海洋技术、海洋测绘与导航技术、智能航运技术和海洋卫星技术平台等科技研究;开展游艇帆船操作人员、帆船运动、浅水员、摩托艇、皮划艇等培训;具备开展游艇码头运营、婚纱摄影、海上艇筏体验、海洋研学活动、海洋强国爱国教育等功能。

7.VLCC全任务轮机模拟器。该模拟器以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油轮VLCC为母船,主要包括模拟电站操作屏、大型可操作触摸屏、主机遥控系统ACC20模拟屏、模拟主机及其操作台、模拟机舱中的系统控制箱、驾控台、集控台等30多个仿真训练模块,整个实训室具备国内先进水平。

本实训室主要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服务。既为本校学生提供仿真操作教学服务,又可以为远洋船舶轮机员的适任培训及补差培训服务,是我校船员培训船舶电站操作及机舱资源给管理的训练和评估基地,能满足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相关实训和评估的设备要求。此外还可作为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数控技术等专业的课程实训和现场教学。

8.直升机水下逃生模拟器。该模拟器设置了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结合真实的直升机救助训练中的人员分工,在两种模式下又各自可以选择绞车手以及救生员的训练和考核。“绞车手”角色在日常救助中主要负责操作绞车系统,来控制钢索的收放使救生员完成救助任务,同时向直升机飞机员传达飞行指令控制飞机精确进退救助现场;“救生员”角色主要负责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安全救助返回直升机,完整还原真实直升机救助的所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到直升机救助的训练科目。

9.闽南海洋文化室外教育基地(在建)。该项目位于北大门入口观海岭西北端,建设基础为一座俯瞰泉州湾出海口,占地面积35亩的自然山体。主要建设内容有:(1)园区雕塑群。该板块由168幅人物雕塑、群雕、影雕、事件浮雕和学校发展历程等组成,将我国古代各知名港口城市及对外贸易往来场景以雕刻形式展示出来,每尊雕塑下面加以相应的历史背景文字介绍,颂扬中外伟大航海家的英雄事迹,以及沉浸式展现当时泉州港、城的传统文化及风土人情。(2)泉州历史遗迹。该板块展示中国泉州 参与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22处历史遗迹,时间纵贯唐、宋、元等历史朝代,通过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形象再现,展示自古以来泉州海上贸易的繁华景象。(3)闽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部分同样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闽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基地科普特色、优势和资源

(一)基地科普特色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航海文化与科技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完备的综合展馆设施及经费保障,结合航海交通学院和海洋工程学院航海教育特色及学术资源优势,发挥基地航海知识及技术教育,航海文化推广以及海洋意识普及等科教职能。

(二)基地优势和资源

基地所在地泉州,是中国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及丰厚的航运文化土壤,为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区位和资源基础。同时,基地所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作为新兴民办高校,在智慧航运与现代物流、航运安全与管理、智能化多式联运、港口运作与交通管理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为基地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资源。

1.硬件资源

(1)位置优势

学校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泉州湾南岸,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毗邻全国五大中心渔港之一——祥芝中心渔港,紧邻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主校区距离海岸仅280米,拥有海边训练基地94亩,自拥千米专属海岸线。

(2)教学设施

学校是国内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独立码头、港湾、沙滩、岛屿,并具备开展滩涂登船紧急出航、登岛、荒岛求生、反海盗、海上救生、水下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等优越训练条件的高校。拥有国内最先进的360°全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和VLCC全任务轮机模拟器;校园内湖水域宽广,校内水上训练中心配置国内高校唯一的千吨级可实际航行的特种船舶。学校整体实验实训面积达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超1.1亿元;图书馆面积2.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和电子图书达82万册;拥有教学实验楼7栋。

2.软件资源

(1)教师资源

基地结合在校师资优势,特组建了一支资深专业的科普专(兼)职工作团队,由从事多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及航海技术研究工作的优秀科研工作者组成,为给公众提供权威、专业的科普知识提供了保障。

(2)培训资源

基地所依托的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经过多年沉淀,每年各类培训生超4.5万人次,船员教育培训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化航海科普培训资料及音视频文件,可为在校学生及社会青少年、航海类院校以及任何想从事航海科普工作的社会团体和爱好者提供丰富、详尽的培训资源。

(3)人力资源
组织航海交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等学生,以及校志愿者协会同学,构建基地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给公众提供周到、热情、专业的到馆(基地/中心/实验室)参观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综上,基地在不断提升航海教育水平和航海人才素养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内外青少年航海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建和打造具有特色的航海科普教育品牌,激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主动探知航海历史与知识的欲望,让他们有机会感受航海魅力并传承航海文化。今后,基地将继续加强航海科普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组织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前来参观体验,更加关注于航海教育普及培训和国际航海文化交流,争取早日建成科普示范基地。

三、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基地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航海科普活动,提高师生和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航海知识储备,弘扬古泉州(刺桐)海丝文化,以引导青少年、儿童传承开放包容的海洋与航海精神。截止2023年5月我校科普工作情况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传播航海科普魅力。

为贯彻落实开展科普普及惠民活动,广泛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大力培育青少年尊崇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激发青少年热衷科学探索的兴趣,我校科技处牵头,在校团委、学生社团的配合下,于2022年5月21日组织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鸿山小学、泉州师范附属小学石狮校区的小学生100余人参观我校世界特种船舶展示厅和以海权为主题的党建思政馆—海权红馆。

2022年9月,由学校科技处牵头,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相关二级学院和校内各科普联盟单位,开展2022年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全国科普日活动。学校党委宣传部利用相关媒体,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普规划和政策。在各二级学院的积极配合下,我校顺利组织多个班级的学生参观以海权为主题的党建思政馆—海权红馆。
2023年4月19日,游艇帆船学院与我校海丝文化宣讲团联合开展了以“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弘扬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海权红馆参观活动。在参观结束后,游艇帆船学院学生们在“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海权意识”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基地通过多彩缤纷的航海科普教育活动展示了泉州历史悠久的海丝文化历史,让大家感受海洋与航海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开放校园,开展航海科普教育活动。

基地通过与石狮市各幼儿园、中小学积极沟通,主动免费开放校园,义务讲解,发放相关材料,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带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海洋知识、航海历史的普及教育和实践活动,拉近青少年学生与古泉州海丝文化的距离,身临其境地感受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古泉州(刺桐)海丝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树立弘扬海丝文化、保护海丝史迹的意识。

2022年5月25日科技活动周期间,学院邀请来自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鸿山小学、泉州师范附属小学石狮校区三所学校的100多名小学生走进我校近距离感受海洋文化。

2023年3月,石狮市鸿山镇中心幼儿园的300余名孩子们来到我校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军事和科学的热爱。孩子们跟随教官的脚步逐一参观了国防科技馆、360航海仪体验馆、海权红馆、育航号。通过国防科技馆讲解员的介绍,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军事中所蕴含的科技,并通过VR体验航母战斗机空战场景,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360航海仪操作员为孩子们讲解航海仪的各种用法和具体使用流程,让孩子们在操作航海仪的过程中体验航行在大海上的真实感觉,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对于航海的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流露出了浓烈的兴趣爱好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参观育航号过程中,教官们对育航号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使孩子们切实了解轮船构造,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对轮船喜爱的种子。

此类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儿童对泉州海洋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了青少年、儿童对航海知识和和泉州海洋与航海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孩子们航海科学知识、海洋历史文化知识水平和海权意识,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充分展现了我校作为泉州市社科普及基地的实力、责任与担当,密切校际合作,受到了普遍赞誉。

(三)独创“海权红馆”,开展航海思政活动。

2021年,国内首个以海权为主题的党建思政馆——“海权红馆”正式开馆。展馆分为海权浮雕、大潮滂滂、巍巍巨轮、求索漫漫、浩浩海疆五个主题板块,分设了海权展示、仿真船模、党建思政、科教互动和海疆沙盘五个教育功能区域。党建思政区设有数字党史图书馆、党建思政成果展、红船模型、入党宣誓台等,科教互动区提供古今中外航海历史知识、民用商船知识、海洋气象等查询服务,打造了兼具专业教学功能和科普功能的海洋知识资料库。2022年以来,校内外师生、群众入馆党史学习、海洋文化学习活动等70余场,覆盖人数达4000余人。

(四)“走出”校门,开展航海科普志愿者培训。

学院重视海丝文化志愿者及科普解说队伍培养,由专家学者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在过去两年,学校已培养出近90名的航海科普志愿者,2022年基地按照预期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航海科普志愿者培训系列活动。经过参与实践讲解、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航海科普志愿团成员的海丝文化基础和讲解专项能力,整个培训活动开展有序,制定了科学渐进的培训科目,培训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学阶段,让航海科普志愿团成员围绕泉州海洋文化主题,自行收集并整理与航海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第二阶段为外出学习阶段,带领航海科普志愿团成员外出参观考察泉州海丝文化史迹和现代化港口、中心渔港,从文字材料中走出来真实感受海丝文化和海洋产业的魅力;第三阶段为实践讲解阶段,由航海科普志愿团团员向来基地的参观者讲解各个参观地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或应用价值,通过讲解活动锻炼讲解团团员的讲解能力,并在互动中促进和提高讲解团成员的继续开展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