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办、中国海事局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承办的“IMO船舶拆解及香港公约研讨会”在浙江舟山举行,国际海事组织(IMO)、孟加拉国政府部门、中国海事局、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工业和信息化部IMO工作机制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国拆船协会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行业专家、学者围绕IMO《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简称“香港公约)的生效实施、应对拆船业环境监管等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孟加拉国积极准备加入公约
IMO技术官员孙隽指出,今年是《香港公约》审议通过10周年,该公约提供了船舶“从摇篮到坟墓”的绿色拆解的解决方案, IMO正在提升全球对《香港公约》的认识,积极协助拆船国家加入公约。这其中,孟加拉国在挪威和欧盟的资金支持下,正借助实施“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SENSREC)项目提升该国拆船业的发展水平。
孟加拉国拆船企业发展前后对比
“孟加拉国非常重视拆船业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已经生效实施了拆船法案,目前正在积极努力达到《香港公约》要求,尽快加入该公约。”孟加拉国工业部司长雅斯曼.苏坦娜表示,在相关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下,孟加拉国已经在2015~2017年实施并完成SENSREC项目第一阶段任务,在拆船业废物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有了进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续还将实施第二阶段任务,争取早日加入《香港公约》,推动拆船业实现持续、绿色发展。在此过程中,孟加拉国也希望得到中国政府和拆船企业的协助。
据了解,《香港公约》生效条件中对缔约国拆解船舶吨位占比有一定要求,这是其生效实施的难点。目前,已有14个国家签署或加入该公约,总吨位约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0%,接近满足公约生效的要求。除了孟加拉国外,印度也在积极准备签订《香港公约》。专家指出,如果孟加拉国、印度加入《香港公约》,该公约即可达到生效条件。
中国积极应对履约
作为全球重要的造船、航运和拆船大国,中国也是《香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但是目前尚未加入该公约。
中国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在发言中指出,拆船业是绿色船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船舶拆解对于废旧船舶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和消除废旧船舶污染水陆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绿色拆船理念,高度关注拆船的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贯重视、支持IMO制定有关拆船的法律文件工作。《香港公约》作为IMO在亚洲通过的第一个公约,具有历史意义。我国政府也举办或承办多次与《香港公约》相关的国际会议,积极协助和促进IMO更好地修改和完善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