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长江上游涪陵至丰都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简称涪丰段工程)在重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该工程全面完工,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验收期间,专家组实地察看了涪丰段工程大梁滩清礁工程与平绥坝(坪西岛)大型塔状景观化示位标工程现场,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了全面核查。在验收评审会上,各方听取参建单位汇报并审阅资料后一致认为,该工程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质量优良、资料完备,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涪丰段工程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也是长江上游航道系统治理的关键环节。本工程通过清礁等措施整治4处险滩河段,同步建设航标配套工程与生境修复工程。建成后,明显改善了长江上游涪陵至丰都河段船舶通航条件与驾驶安全性、通过时间大幅缩短缩短,全社会物流成本,特别是上游航运成本有效降低,为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据悉,近期重庆首艘江海直达船“重轮江海1”号装载5000吨重要工业原料,从涪陵黄旗港鸣笛启航,驶向浙江舟山,开启了重庆“通江达海”的上游航运新篇章,而其背后正是涪丰段工程等重点项目所筑牢的重要航道支撑和良好通航基础。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长江干线绿色航道建设及应用”试点任务的依托项目,涪丰段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环保炸药、生态鱼礁砖等新材料,研究超高频裂岩成套装备与工艺,为解决生态敏感区爆破限制提供了可行路径。同时,系统研究“礁石—深沱”生境演变与鱼类生态适应机制,推动航道整治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为全国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长江方案”。
工程立足加快建成“畅安优智美”现代化长江航道的要求,落实“系统设计、建养并重”的思路。在传统整治基础上融合水文多要素监测、船舶交通流量监测与施工云平台等长江航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航道尺度利用与维护效率,大力推进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协同发展,助力实现航道建管养一体化,为上游航道系统整治和绿色航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面对工程河段周边环境复杂、施工与通航矛盾突出等挑战,参建单位着力“革新工艺,创新创效”。采用数码电子雷管精准爆破、减震孔与气泡帷幕等绿色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爆破振动影响;采取设置施工区专用临时航标、分时段施工等措施,统筹保障工程施工与船舶通航需求,提前四个月全面完工。在工程建设、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为“十四五”全力打造黄金水道作出了有力贡献,同时为“十五五”进一步推动长江航道高标准建设、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下一步,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将加强试运行期间观测分析与维护工作,持续深化环保清礁与水生生境研究,不断提升整治效果与航道保障能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航道力量。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