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航标处完成航标应急抢修

“航标是海上的‘眼睛’,守护好每一盏航灯,就是守护万千船员的回家路。”

10月6日,中秋佳节的晨曦刚染亮海面,宁波航标处值班室的报警声骤然打破静谧——象山石浦港主航道4号、5号灯浮超时失联,梅山岛北部L1号、L2号灯浮的间歇性报警已持续一天。“双节期间船流密集,航标失灵就是航道‘失明’!” 值班室值班员小张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指尖划过电子海图,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无人机先勘,船队紧跟,跨站调物资!”

石浦港主航道上,刚建成3个月的万吨级航道里渔船穿梭如织。上午10时23分,象山航标站航标组组长尤海勇带着团队抵达现场。操控手小安迅速放飞无人机,屏幕上即刻传回清晰画面——4号灯浮的灯罩被撞裂,5号灯浮的太阳能板歪斜下垂。“是船舶碰撞导致的设备损坏!” 尤海勇攥着对讲机大喊,“备用品马上送‘海巡16403’船,我们现场等!”

正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尤海勇和队员们蹲在甲板上快速组装新灯器。“这航道最窄处才80米,晚一分钟修复就多一分风险。”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13时整,载着备用设备的海巡船准时靠泊,队员们抬着灯器蹚过甲板积水,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更换调试。当两盏航标灯重新闪烁起信号时,对讲机里传来过往商船的致谢声:“灯亮了!谢谢你们,过节还在忙活!”

暮色渐浓时,梅山岛海域的无人机再次升空。“梅山L1号灯浮结构完好,但灯光完全熄灭,得明天重点修!” 操控手小安汇报到。普陀航标管理站抢修组组长唐挺望着屏幕里的灯浮坐标,在记录本上画下重点:“按计划10月7日调海巡船来,优先处理 L1 号故障。这片海域暗礁多,节后就换超高分子抗撞击灯浮,从根上减少故障。” 此时他的手机弹出家人发来的视频,镜头里的月饼正冒着团圆气,他笑着挥挥手:“忙完就回,你们先吃。”10月7日11时,随着梅山L1灯浮抢修完成,更换遥测信号不稳定的梅山L2、L3号灯浮,换成北斗灯器。宣告着此次应急抢修任务圆满完成。

夜色中的宁波舟山港,成百上千盏航标灯如繁星点点。从无人机精准勘查的33米高空,到海巡船破浪前行的甲板,宁波航标人用 “无人机+应急队+智慧调度”的立体化模式,筑牢了海上通航的安全防线。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