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举办2025年标准化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中国航海学会举办2025年标准化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中国航海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于7月23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航海领域团体标准工作的总结、规划与推进,旨在进一步规范团体标准管理,提升标准质量,助力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共有34位委员参加,其中11名委员现场出席,中国航海学会秘书长/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刘顺主持了会议。

标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史世武首先就2025年上半年团体标准工作进行了总结。他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航海学会在团体标准的立项审核、制修订、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多项标准的制定贴合航海领域实际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他也客观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

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标准中心主任王显光介绍了国标委和部科技司对团体标准的最新要求。他强调,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团体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标准。各相关单位和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最新要求,确保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始终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标委会委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梁克对《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他从修订背景、主要修订内容等方面展开阐述,重点说明了在工作职责、计划立项、组织起草、复审和实施评估、版权等部分的修订细节。此次修订对照国标委关于团体标准的绩效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办法的结构和内容,明确了各相关方职责,规范了团体标准各环节管理要求,将为团体标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在对中国航海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的建设和今后工作提出建议环节,标委会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大家围绕标委会的组织架构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标委会的长远发展凝聚了智慧力量。​

随后,标委会委员们就2025年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第一批征集立项情况进行了讨论。委员们结合航海领域技术发展趋势、行业需求和申报材料情况,对各申请立项团标的必要性、可行性等进行了认真审议,为立项团标的质量和价值奠定了基础。本批次共征集到了72项团体标准,其中有63项通过了初审,最终有46项通过了立项审查。后续学会将根据委员们的指导意见开展团标的组织制定工作。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作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会议内容充实、成果丰硕。针对下一步工作,他强调,要切实抓好团体标准的制修订质量,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实施评估;要不断加强标准化委员会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推动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