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海事信用体系建设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由中国航海学会、长江海事局联合主办,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和长江海事局后勤中心共同承办的“内河海事信用体系建设学术交流研讨会”于12月5日在武汉隆重召开。中国航海学会秘书长闫晓波、长江海事局副局长李世刚出席本次会议,内河海事专委会全体委员及委员单位代表、湖北省船员服务协会、部分船舶单位代表、部分论文作者近80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航海学会秘书长闫晓波致欢迎辞,他指出:开展内河海事信用体系建设是顺应国家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并从“做好‘贯’字文章,找准定位”、“做好‘共’字文章,形成合力”、“做好‘新’字文章,科技助力”等三个方面对本次研讨会提出了要求,饱含着对本次研讨会的殷切期盼。

长江海事局副局长李世刚发表致辞,围绕“聚焦全流域要素,深入推进政策法规协同、执法协同、服务协同”和“聚力科技赋能驱动发展,创新构建信用管理平台、智能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海事局近年来全力构建“信用+智慧”海事新型监管机制的主要举措和工作成效,并表示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共同推进法规标准协同制定、执法联动互认、数据信息共享、人才培养交流、服务发展大局等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为内河航运事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本次学术交流研讨会专门邀请了湖北省信用服务协会余信明就湖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长江航务管理局叶飞就加快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助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院长盛进路就“智”汇信用数据“链”通海事监管;长江海事局危防处彭宏恺就信用监管在海事危管防污工作中的应用,作了专题讲座。会上还现场演示了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与服务系统及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

为开好本次学术交流研讨会,内河海事专委会向全国内河海事系统征集论文77篇。77篇论文中,有的从制度建设、模式构建、评价体系、主体界定、权益保障、奖励机制、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信用管理研究思路;有的从标准化、大数据、智慧海事、船舶智选平台与信用管理融合提出了研究思考;有的从海事监管、锚地管理、船员管理,违法记分、海船进江、航运企业安全管理、过闸安检智能化、过闸信用等级等应用上推进信用管理提出了探索思维。本次研讨会,邀请了10位优秀论文作者参会发表论文,经专家评审,评选出最佳论文3篇,优秀论文7篇。

内河海事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潮在会议总结时指出:在交通强国建设新篇章中,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研讨会是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水路运输市场及内河海事信用管理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长江航运信用管理如火如荼大力推进的新形势下,内河海事专委会顺应形势发展,呼应时代召唤,适应专业需求,开展的一次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以推动发挥信用在提升行业诚信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化解航运风险、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提炼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方案,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结束后,内河海事专委会还召开了八届四次全委会,会议对八届三次全委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与会代表就专委会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