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航海科普季收官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在汉圆满举行

9月21日,2024年全国航海科普季收官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在汉举行。活动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党委副书记赵经,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等出席活动。长江航务管理局和武汉理工大学7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分为科普季收官和科普讲座两个阶段,分别由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莫鉴辉和中国航海学会副秘书长彭燕主持。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的重要意义,宣传符合时代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海洋意识。首先是海洋国土意识。中国是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捍卫国家主权,应该增强“海洋国土意识”,牢固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坚决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保护好自己的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二是海洋开发意识。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进入全面认识海洋、依法开发海洋、共同管理海洋的新时代。能否在海洋上有所作为,已成为中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海洋忧患意识。蔚蓝的海洋既是财富的“聚宝盆”,也是战争的策源地。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树立海洋忧患意识,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从容应对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威胁。四是海上通道的安全意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上通道或国家海上生命线的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出来。我国拓展海外利益,就要维护海上战略通道以及重要海峡的运输安全。

何理事长在致辞中还表示,要大力弘扬新时代航海人爱国、创新、拼搏、奉献的行业精神和意志品格,还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航运业发展的时和势,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他希望,通过“中国航海科普季”活动,让全社会关心支持航海事业发展,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育荐航海科技人才,共同为实现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在致辞中表示,武汉理工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充分依托学校院士专家资源和各类特色学科博物馆、展览馆等优势科普资源,面向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工作。近年来,学校依托航海博物馆和数字天象馆两个航海科普基地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每年接待校内外团体200余批、7000余人次。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深入挖掘依海逐梦的文化底蕴,强化向海图强的价值追求,让长期办学积淀的航海领域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转化为推动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收官仪式上,以视频方式回顾了2024年全国航海科普季系列活动,令现场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整个航海科普季的热情氛围和精彩瞬间。来自武汉海事局和武汉理工大学的青年代表,分别以《航运强国 青年担当》和《科技赋能航海 创新引领未来》为题,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

在“匠说航海”环节,中国船级社科技委副主任杨清峡,以及航海科普大使、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级船长倪迪和天津新港海事局散货港区海巡执法大队队长任旻,分别以《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演进及发展展望》《“碳达峰、碳中和”之绿色航运》和《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背景下的海事执法实践》为主题,开展了精彩的科普讲座。

中国船级社科技委副主任杨清峡

航海科普大使、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高级船长倪迪

航海科普大使、天津新港海事局散货港区海巡执法大队队长任旻

本次全国航海科普季活动以“探索智慧航海 逐梦未来海洋”为题,旨在普及航海知识、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精神,为推动我国航海事业、助力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科普季期间,中国航海学会统筹组织航海科普活动2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10万。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大使“匠说航海”系列讲座共开展65场,现场观众超过2万人,线上参与近4万人次。22家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组织活动30余场,参观人次超万人。中国航海学会联合中国交通、共青团中央、科普中国、交通发布、中国水运报等50多家平台发布科普公益海报15幅,科普图文、音视频210篇,相关信息累计报道或转载近500篇次,传播量超400万,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