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8-07 16:04
2017年7月8日,中国航海学会在天津组织召开了由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承担完成的“港口岸线环境补偿人工沙滩工程理论与实践”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十余年自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突破了目前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和前期实践经验,许多人工沙滩工程在运行中遭遇严重泥化和侵蚀,造成沙滩的功能损失,攻克了国际上多重、复杂泥沙环境下人工沙滩动力地貌过程基础理论,研发的沙滩动力地貌过程的模拟、设计和建养成套技术,在淤泥、粉沙海岸建设人工沙滩为我国首创,具有国际创新性;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适用于各类淤泥质、粉砂质、沙质和沙泥混合质等不同海岸环境下的实际沙滩和海岸防护工程,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并且通过实际应用推动了我国海岸动力学科发展和人工沙滩工程技术的进步。
研究成果通过成功应用,已解决了天津东疆港区人工沙滩的泥化问题、潍坊中港区人工沙滩的强侵蚀问题,推荐了大连姚家套人工沙滩的合理设计平面布局,保证了赣榆港区建设和江苏、北戴河沙滩的和谐共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保障港口工业和城市旅游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鉴定委员会综合项目的创新性和关键技术,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供稿:科技服务部 孙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