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智慧引领未来 努力为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 吴春耕
(2024年7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相会在美丽的滨海新区,共同迎接第20个中国航海日,集聚行业智慧,共谋美好未来。今年航海日的活动主题是“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可以说深刻把握了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新动能,为世界航运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意义十分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航运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港口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总书记还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19年9月、2021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两个《纲要》擘画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美好蓝图,对航运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部署要求。交通运输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两个纲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组织实施,在行业上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航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港口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完善。我国自动化集装箱、干散货码头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23年底,我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878个,是十年前的1.4倍,全国港口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泊位比重大幅提升,煤炭、LNG、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我们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港口工程,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港口群基本建成。2023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69.7亿吨,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今年上半年预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5.7亿吨,同比增长4.6%。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
二是船队结构规模优化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拥有运输船舶11.8万艘、净载重量3.01亿吨、集装箱箱位304.24万标准箱、载客量81.3万客位,船舶运力保障充分。我们不断优化运力结构,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油船三大海运主力船型船队规模持续壮大。我们不断提升船舶建造水平,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智飞”号交付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运,实现了我国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运营零的突破。
三是航运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专业化码头装卸作业效率世界领先。2023年,全国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93.7亿吨,稳居世界首位。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一天我国大概有8万艘船舶在水中航行,每一天大概通过航运完成2500万吨的货物运输,应该说是货物高效流动的中国彰显生机和活力。今年上半年水路货运量达38.6亿吨,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水路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达到54%,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今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预计超过500万标箱,同比增长17%左右。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我国国际海运量已近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国际海运“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是国际海运合作不断深化。我国累计与6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多边海运协定,国际海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航运金融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加快发展。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海事治理,连续18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等开展海上搜救应急合作,为国际航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安全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我们不断加强平安船舶、平安港口、平安航道建设,航运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巩固。搜救应急体系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海上搜救装备研发应用持续深化,水上搜救年均成功率达到96%。我们加快推进航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岸电使用量大幅增长,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应用不断扩大。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持续深化,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成立,绿色航运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中央为我们明确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赋予了交通运输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历史使命。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我们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航运业链条长、关联主体多、科技应用场景丰富,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推进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眼于航运高质量发展,以“两个纲要”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为重点,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为关键,持续构建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现代航运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航运篇章注入新动能。重点将抓好4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优化航运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落实“两个纲要”,发挥全国规划引领作用,推进水运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发展,打造一流航运基础设施。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加快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航运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依托重大工程项目、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加快新建一批自动化码头,推动传统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加快电子航道图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提高航标、测绘、通信基础设施设备的遥测遥控水平和感知能力。
第二,着力提升载运装备先进适用水平。推动航运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智能化运载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努力实现运输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持续强化大中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极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积极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环保型等船舶装备,推进新一代智能航行船舶技术应用。大力推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引导支持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有效改善船舶运力结构。
第三,着力推动航运智慧化服务场景探索和模式创新。丰富和完善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推动港口、航运、铁路等环节数据互联共享,发展铁水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提升运输物流便利化水平。提升航道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拓展智能水上服务区场景,积极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伴随式航道信息服务。加快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推进作业单证“无纸化”和业务线上办理,推动航运、贸易、物流、金融、保险等领域服务协同。提升航运交易及信息服务能力,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第四,着力深化航运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开展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核心软硬件自主研发和应用,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努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推动研发具有国家科技奖项水准的创新成果。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手发力,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合力。积极参与国际海运治理,加快技术、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为全球航运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我们愿同国内外航运领域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国际性航运组织加强交流合作,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求真务实,同舟共济、包容合作”的新时代航海精神,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共同开创智慧航运新局面,书写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航运篇章,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