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创建于1958年,2016年更为现名的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两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坚持海岛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继续走艰苦奋斗之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出特色,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位于东海之滨——舟山群岛新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4.99亿元,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959人。学校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校医院、校史馆、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体育馆、海岛野外生存拓展基地、水海上运动基地、沙滩活动中心、笼式足球场、船舶模拟驾驶室、海洋生物博物馆、渔具室、船模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杨存国会展中心、海洋之家户外营地、海岛攀岩中心等一应俱全,并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东极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和普陀红树林种植场,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教育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意航海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开展所需。

学校建有船员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海船船员内河航线(海进江)培训及其他各类渔业船员培训,舟山又是船只和船员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舟山有登记在册船舶近3600艘,占全国登记海船总量的七分之一,有船员近5万名,约占全省的60%、全国的10%;加之舟山海域是中国沿海南北主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要衢,航道、锚地和大型码头众多,南来北往的船舶在这里装卸、修理、补给,船员需求十分旺盛。因此,因此在舟山进行航海科普教育,区域性受众面大,实践意义非常重大。

二、基地科普特色、优势和资源

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海岛地域和人文资源优势,以涉海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为导向,开展校内教育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多模块综合性航海科普教育工作,并以其独特的海洋特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参观和体验者提供了多种形式、多元化的科普活动和展览,不仅可以让参观者了解海洋科技和文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是一所具有重要意义的航海教育科普基地。

(一)科普特色

1.海洋文化特色鲜明:浙江海洋大学航海教育科普基地坐落于中国东海之滨,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校史馆、海洋生物博物馆、渔具馆、船模馆等科普馆内陈列有多种海洋文化展品,如“人民教师”王成海烈士遗物、海洋生物标本、航海器材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海洋文化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2.航海教育资源丰富: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海洋类高校,浙江海洋大学的航海教育资源十分丰富。 除了“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外,基地还配备了航海虚拟仿真设施设备,建成3个航海模拟驾驶室,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吨位的实船模型,模拟晴、雨、闪电,地貌、码头、航标等十分逼真的航海训练环境,模拟训练水域包括大连港、厦门港、悉尼港等国内外20多个知名海港,是浙江省航海高级船员培训考证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航海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航海知识。

3.科普教育创新:基地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采用多种创新的科普教育方式,如航海体育的海上虚拟实景、海洋声学与遥感的3D展示技术,以及数字化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让参观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海洋文化和航海精神,以及科技教育创新的巨大力量。校外西轩渔业科技岛、东极岛养殖基地和普陀红树林种植场,都在海洋生物的种子保护和培育、增殖放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海洋“生态、生产、生活”科普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4.航海体育品牌优势显著:学校10年来投入1千万元,在国内首创了“浪尖上的海洋体育”学校航海体育品牌,开设了“海岛野外生存、帆船帆板、皮划艇、海上救援、龙舟”等10门线下和在线开放课程群,实现了航海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是航海体育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曾获得2018年教育部学校体育教学优秀改革成果奖,2020年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2014年和2021年分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20余项奖项,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海洋报》、《环球日报》(英文版)等6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能够为更多的青少年和爱好者提供一起学习水上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机会,感受海洋魅力并传承海洋文化,是理想的航海体育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二)科普优势和资源

1.高水平师资:学校现有一支专职人员5名、兼职人员25名、科普志愿者23名、科普教育专家2名的一支专业航海教育师资队伍,其中不乏享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科普馆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科普教育的创新性,均得益于高水平师资的保障。而且学校的航海教育科普基地能邀请到各类的校内外海洋专家和航海教育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能够提供权威的海洋科学和航海技术知识,为参观者提供优质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2.专业实践基地:学校的科普基地拥有一系列的专业实践基地,是学校涉海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航海体验和深入学习的机会。在基地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各种航海器材和仪器,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如学校的“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海洋生物博物馆”第二次入选“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中国足球协会沙足运动研究中心”、“全国红十字水海上救生培训基地(舟山)”和“浙江省海洋之家青少年户外营地”、“浙江省红十字会水海上救生培训基地”、“浙江省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基地”、“浙江省非奥项目培训基地”7个省级以上平台和东极岛原生态等5个不同类型的航海体育教育实践基地,利用720亩校内揽月湖开展“休、闲、训、赛、赏、游、研”为一体的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已成为CCTV14《孝心少年看海专题研学营》教育活动的最佳之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海洋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

3.多方合作资源:学校以科普基地建设为核心,以社会服务为载体,充分依托学校海洋特色学科优势,面向关联产业采取“浙江海洋大学+市内、市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学校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先后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等开展合作,“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是”全国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盟共同发起单位。这些合作资源为航海教育科普基地工作拓宽了思路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增加了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多样性资源的提供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海洋科普知识,增强其对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认识。校企合作使航海教育科普基地与浙江海港集团、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多家航运企业和海事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基地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涉海教育和实践机会,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基地与海洋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科普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学校在海洋文化展览、海洋科普讲座、航海实践活动、海洋科技创新大赛和海洋宣传环保活动等方面开展航海教育科普基地活动,同时由学校编著的《走近海洋科普丛书》(《奇妙的海洋生物世界》、《探索海洋科学》等),海洋体育《实用游泳教程》、《海浪救援》、《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教程》等5本系列科普教材,《舟山群岛海岛民俗》、《舟山群岛岛屿明珠》等7本海洋文化旅游丛书,这些科普教材发行量已超过41600余册,近百所学校使用,大大地推动了航海教育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和社会影响力。

1.海洋文化展览:航海教育科普基地会不定期地举办海洋文化展览,展示浙江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特色。展览内容包括海洋文物、海洋摄影、海洋绘画等多个方面,让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海洋文化。利用各种节假日,学校美丽的海岛景色、简式欧式风格建筑和海洋特色的学习环境本身是舟山居民休闲打卡网红地,海洋生物博物馆更是舟山新区最具海洋特色的公益性科普场馆之一,每周一至周六免费对外开放(寒暑假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仅接待预约团体参观),年均接待市内外中小学生等公众1万余人次。

2.海洋科普讲座:航海教育科普基地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海洋科学家、海事专家等人士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卫星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研究员来校进行海洋科普讲座,著名主持人、海洋公益形象大使白岩松老师也为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校进行宣讲,旨在为广大师生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提高大家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学校自2018年开展“蓝色召唤——海洋科普公益课堂”进校园活动,举办海洋资源、海洋生物与人类、海洋认知实践与体验、海洋科学等系列讲座,德清县第一中学、诸暨市牌头中学、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艾青中学、金华市第六中学、兰溪市兰荫中学、浙江省青田中学、嘉兴市第一中学、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遂昌中学、德清求是高级中学、舟山普陀中学、舟山嵊州中学、丽水市松阳县第一中学、宁波市北仑区泰和中学、浙江龙游中学等超百所学校,遍布浙江省所有市区,以及一起参加增殖放流活动。

3.航海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航海行业的实际操作和工作环境,航海教育科普基地会组织学生进行航海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航线、参观船厂、进行海上考察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航海行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并且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学校航海体育实践活动。2007年开始航海体育团队为本校学生进行出海实践培训与教学15期,每期约300名。2014-2021年每年为国家级“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习基地”进行航海类培训,受益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22所涉海类高校1500余名师生。参与中国、省和舟山市红十的海洋应急救援与疫情服务等志愿工作,例如2017年带领师生团队参加抗洪救灾,转移受困群众100余名。同时培养大批的学生队员加入社会救援组织和参与航海体育科普活动,充实了社会公益力量。2017年开始为每两年一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和浙江省海员技能大比武保驾护航,提供专业的救援保障。2013年开始通过组建学校以海洋生物标本制作、3D打印、海水淡化、沙雕制作、航海模拟体验、水上抢险等海洋科普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海洋之约”、“全国海洋夏令营”等方式为1万余名学生进行航海体育的活动开展与海上安全的科普宣讲。2016年开始在浙江海洋大学700亩水域建立了水海上训练科普基地,先后为省体育运动大会、舟山市和学校组织举办了航模、龙舟、皮划艇、桨板、帆板等100余场比赛与活动。

4.海洋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定期举办海洋科技创新大赛,以鼓励学生进行海洋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如2014年开始承办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团省委、浙江省学联联合主办,我校共同承办的”浙江省海洋知识创新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围绕“保护海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分设海洋知识类与海洋科技创新类两个竞赛类别,已经承办了9届,先后吸引了全省85所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共2万多人积极参与,在青少年中掀起了学习海洋知识的热潮,也推动了社会公众对海洋文化的广泛关注。而中国和浙江省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则也由我校联合协办,201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旨在弘扬海洋文化,为广大海员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全面提升中国海员综合素质,努力实现我国从海员大国到海员强国的战略目标,助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5.海洋环保宣传活动:航海教育科普基地会组织学生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活动,包括海滩清洁、海洋生物保护、海洋垃圾治理等。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海洋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如学校自2009年来定期对舟山本岛的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和海山公园等基地进行“环保出行,走山净山”维护工作。除了捡拾游人随手乱扔的垃圾外,还在公园内展开了一系列的环保知识普及活动,通过环保小册的分发,倡导游客文明出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环保意识。每年在世界海洋日和中国航海日开展“清洁沙滩,保护蔚蓝”的净滩配套行动,结合“奔向大海 跑向未来——我跑我快乐”全国涉海高校慢跑公益活动,在揽月湖畔、海滨公园、新城大桥、朱家尖南沙景区等将海滩、沙滩上的垃圾清理干净。

浙江海洋大学校园全景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

江海洋大学水海上运动基地

航海模拟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