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建设

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航海学会下设的专业学术组织,是一切与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活动有关的单位、部门和个人自愿组成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会址现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申港大道197号,挂靠单位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航海学会分支机构,成立于1981年10月,起初定名为中国航海史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弘扬中华优秀航海历史文明,提升航海软实力,建设航海强国的需要,是在交通部、中国航海学会及航海学界的专家、学者的倡议、指导下筹备成立的。1979年,在中国航海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研究和编写中国航海史的动议。同年12月,交通部下发《关于编写中国海港史的通知》。1980年,交通部党组第106次会议决定:“原则同意组织编写中国水运史丛书,由贺(崇升)、程(望)副部长与有关部门研究办”。同年5月,交通部发出《关于搞好中国航海史编写工作的通知》。根据交通部的意见,1981年10月,在中国航海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成立中国航海史研究会,负责组织推动水运历史(包括港口、运河、内河航运等)的研究和史书的编写工作。

经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审查、民政部审核批准,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自2012年11月25日起更名为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挂靠单位是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顾问、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主任委员一般由挂靠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有单位委员和个人委员两种,单位委员由交通部系统的各港口、航务管理部门、大中型航运企业指派人员代表单位参加;个人委员由行业知名人士,科研院校、国家海洋局、海军的代表及研究会活动的积极分子担任。先后参与研究会活动的知名人士有: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副部长贺崇升、李清、李维中,交通部水运局局长马希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秋鹏,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朱杰勤,上海海运学院院长陈嘉震,海军司令部军校部副部长何明德等。

专业委员会下设若干协作片开展活动,曾设有北方、华东、华南3个港口史协作片,分别挂靠在秦皇岛港、上海港、广州港等港口管理局;曾设有长江、松辽、黄淮、珠江和海上运输5个航运史协作片,分别挂靠在长江航务管理局、黑龙江航务管理局、河南省交通厅、珠江航务管理局、中远集团等单位。各协作片的任务,主要是协助航海史研究会推动工作、组织学术讨论、交流经验。各协作片充分发挥区域及业务相近、相互熟悉、工作联系多等优势,先后召开过多次工作协调会,对专业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届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1981年10月-1989年4月)

主任委员:贺崇升;副主任委员:王大勇、陈嘉震、丘克辉、何明德、丛永竹

第二、三届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1989年4月-1997年12月)

主任委员:胡家明;副主任委员:贵义和、马志义、高镇都

1994年胡家明同志退休后,由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黄卫津同志接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7年6月,中国航海学会委请人民交通出版社为“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同年,第四届委员会组成。

第四届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1997年1 2月-2007年12月)

主任委员:高镇都;副主任委员:王泽河、刘世文、李宝生、汪秉康、宋福辉、庞柏林、徐华强、黄强、傅国民、赖定荣

1999年,改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社长张忠晔同志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7年,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改挂靠大连海事大学,并于同年12月召开第五届委员会的换届改选会议。

第五届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12月一2013年5月)

主任委员:王祖温;副主任委员:陈毕伍、柯林春、张守国、王金付、张延华、傅国民、郑和平、宋家慧、高照杰、黄强、梁建伟、孙光圻(常务)

第六届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3年5月——2018年10月)

主任委员:王祖温

副主任委员:潘新祥 (常务)、王明志、王振亮、江立群、任建华、孙光圻、孙家康、吴建平、李扬、张宝晨、张收国、郁忠、郑和平、胡政、袁鹏、徐葆正、黄强、谭鸿

秘书长:孙光圻(兼)

第七届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10月——)

主任委员:王军

副主任委员:张征宇、姚杰、海峡

秘书长:武世刚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及中国航海学会的相关要求,张东苏同志于2019年4月不再担任主任委员,同时由王军同志担任主任委员;张宝晨同志于2020年4月10日不再担任副主任委员;

二、第一至六届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第一至六届专业委员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即组织推动各类水运史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开展学术研究,举办航海历史人物纪念活动。

自1979年12月起,在交通部、中国航海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大力开展各类水运史书的编写、出版工作。交通部与中国航海学会多次发文,对航海、航运、港口等史书的编写提出要求,给予指示。彭德清理事长、贺崇升副理事长亲自参加编史工作会议,推动、指导编史工作。

《中国水运史丛书》是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分为四大类型、两大系列。四大类型是:综合史(包括:中国航海史、中国港口史、中国内河航运史、中国运河史、长江航运史等),各港港口史,各省航运史,水运系统各专业史、企业史(包括:船检史、航道史、航政史、郑和下西洋、招商局史、民生公司史、中远发展史、二航局史等)。两大系列主要指各省内河航运史和各港的港口史,这两大系列占水运史丛书的主要部分。最初计划出版108本,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已出版78本。

这套丛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记录我国航运业古往今来方方面面的事件、人物、状况及其社会地位、作用的史类书籍。它的成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数十本(部)获得省、市级社会科学著作奖、优秀图书奖,部分图书在国际图书展上进入精品厅,并与德国、日本等国的有关航海历史博物馆进行了交流。

2007年12月,航海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五届委员会的换届改选暨第一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和工作规划纲要,明确了工作任务,具体讨论和确定了落实工作规划的若干意见。提出编辑出版《中国水运史丛书(续编)》的工作规划。后续专委会又陆续召开了《中国水上客运史》、《中国运河航运史》、《河北远洋发展史》、《中国水路交通史丛书》等书籍出版的会议。

三、第六届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国航海博物馆后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4年10月中国航海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理事(通讯)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建议》,批准该专委会挂靠单位正式由大连海事大学变更到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期间,专委会积极参与中国航海学会举办的各项活动、认真做好中国航海学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举办40余场的专业学术讲座;于2015年、2018年举办“丝路的延伸:亚洲海洋历史与文化”、“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两场国际学术研讨会议。2017年航专委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研制中心合作,协办全国第一届中式木帆船船模展评大赛。与挂靠单位运营开发部门合作,举办上海市航海模型公开赛及“临港杯”2018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 经与中国航海学会领导及中国航海博物馆领导多次沟通、协调,草拟专委会2018年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四、第七届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8年8月16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换届工作报告,经民主程序选举了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委员,选举了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换届以来,航专委积极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相关的政策、方针,认真做好学会每年交办的各项工作。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开展各项工作的有效性,航专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持续办好年度性学术讲座

 2018、2019、2020年度航专委结合挂靠单位“中海博大讲坛”共组织完成20余场学术讲座,内容涵盖航海科学普及、博物馆发展态势、航海民俗信仰、华人华侨、海员、海上丝绸之路、救助打捞、深海探渊、海洋强国战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港口贸易及涉海(涉水)考古发掘等内容。该类学术讲座结合挂靠单位文博特色,既有文博专题研究报告、航海历史文化研究学术前沿,也有航海尖端科技的科学普及。讲座在社区、相关高校和港航业界内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协办各类航海赛事,致力于航海科学普及

为深入开展航海科学普及工作,航专委依托挂靠单位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航海科普场馆的优势,积极参与和介入博物馆开展的各类航海科普活动及赛事。航专委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运营开发部门协作,举办年度性的上海市航海模型公开赛及“临港杯”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等。该类大赛活动的开展,扩大和提高了航专委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对航海模型的科学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合办航海历史文化类国际学术会议

航专委为搭建各类学术交流平台,2018年举办“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2019年与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广域万象:人类航海的维度和面向”国际学术会议。2020年,与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举行“海帆寻踪: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召开为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文博、港航、科研院所对“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和研究,推动海洋史学的发展,积极响应和践行了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同时也为航专委各项业务的开展拓展了广阔的舞台。

4、助力航海社会教育

航专委配合挂靠单位社会教育部门,重点挖掘航海专业资源,将传承航海历史,弘扬航海文化的基因融入学生活动中。与上海市教委合作,作为示范性场馆共同开展馆校合作项目,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更好地与博物馆互动,积极探索馆校合作项目。围绕“开发一批航海课程”、“培训一批科技教师”、“培养一群创新学生”的目的,通过课程开发、学生实践、主题活动、教师培养、文化服务、科普创新等多种形式探索学校与博物馆之间可复制可推广的馆校合作模式。另外,疫情影响给社会教育活动开辟了新的活动阵地。积极用心打造线上教育资源,拓宽航海文化传播途径。为此,航专委与社会教育部精心推出了云游博物馆、云看展、云科普、云讲堂、听科普、原创航海科普小说连载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