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天科院三项成果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近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布了2020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所属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3项成果成功入选。
其中,“深水跨江隧道沉管高精度浮运及对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一等奖,“沿海港口波、潮、流实时动态共享技术研发及应用平台建设”和“面向沉船打捞的海洋数据精细勘测与综合表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二等奖。

“深水跨江隧道沉管高精度浮运及对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攻克了水下动态高精度定位、三维可视化动态显示、动态设备校准、基础整平等系列技术难题,研制了沉管浮运安装对接定位系统及系列产品。

该技术首次在江西南昌红谷隧道安装中成功应用,实现了水下2.5厘米级的实时对接精度,建立了水下沉管对接连续动态实时三维可视化场景模式,使整个安装工程提前2个月完工。该技术随后在香港沙中线海底隧道项目中也得到成功应用,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与国际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该技术更加先进、显示更加直观,并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目前,该技术正在应用于深中通道、襄樊跨江隧道等项目中。

“沿海港口波、潮、流实时动态共享技术研发及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构建了空间立体化波潮流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技术体系,自主研制了海洋水文综合数据采集器,开发了港口水文数据共享技术平台,实现了观测数据实时动态共享。该技术以渤海湾为试点,建立了天津港、黄骅港狭长航道的垂直基准空间模型,实现了潮汐潮流动态模拟与短期精确预报、航道水深实时动态显示等技术应用。

该研究成果解决了离岸潮位遥测遥报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海洋水文数据遥测遥报、动态共享和基于实测数据的短期精确预报。该技术先后在黄骅港20万吨级航道精准乘潮进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建设、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等重大项目中成功应用。

“面向沉船打捞的海洋数据精细勘测与综合表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实现了从前期勘查到后期监测的整个打捞过程无间断服务,提高了技术的易用性、实用性和综合性,降低了对人员数量、时间和技能的需求,可为施工作业的方案设计、作业管理、风险预判及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丰富的技术信息。

目前,该成果已在“1101”沉船打捞、“海洋石油699”沉船打捞、“碧海行动”沉船打捞、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辽河一号”沉船打捞等项目中应用。

近年来,在部天科院党委的领导下,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紧密结合当前水运行业发展现状,牢固树立为部服务、支撑行业、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意识,充分发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天科院精神,狠抓技术关、严把质量关,做到值得信赖、能打硬仗,为港珠澳大桥建设、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获得业界肯定。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