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周 | 哪些硬核成果集结亮相,哪些科研重器展现真容。

8月23日起,以“科技战疫 创新强国”为主题的交通运输科技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

线上线下精彩纷呈的活动,全面展示了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成就。哪些“硬核”成果集结亮相?哪些科研“重器”展现真容?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交通科技云论坛开讲啦

8月27日,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主办、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协办的首期交通科技云论坛——“四好农村路”科技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本次云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设立线下主会场,同步开启线上视频会议室。论坛上,7位行业专家分享了农村公路新型路面建养技术等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地方交通运输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方面的先进经验。据统计,共计2000多人次线上参加本次论坛。

专家“云”分享农村公路新科技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水运科学实验基地直播首秀

集装箱一字排开,叉车托着货物往来穿梭……这里不是港口,也不是码头,而是模拟了实际作业环境的水运科学实验基地。

8月26日,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通过直播平台第一次向社会介绍该院水运科学实验基地。

“现在,我们模拟的实验场景是箱装货出入库管理。这个过程主要测试无人叉车的对位能力、机器人的自动编程控制等。”直播期间,工作人员介绍时,无人叉车已经行动起来。

当天,部水科院还组织了30多人实地参观北斗水运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

中国航海博物馆

揭秘东方“泰坦尼克号”建造工艺

8月23日,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研制中心向公众开放。据了解,这也是该博物馆今年首场线下活动。

活动当天,参观人员走进平日并不对外开放的船模研制中心。在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古船模研究与复原的工作室里,大家开启了一场探索清代巨型木帆船“泰兴号”造船秘技之旅。

“泰兴号”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它的沉没可能是木帆船时代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

观众现场观摩“泰兴号”古船模复原过程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

观展品看模型 感悟交通文化

8月23日至24日,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举行了以“交通强国——交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

在8月23日的线下参观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大家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就此开始了本次交通文化之旅。

在古代道路展区,讲解员介绍了我国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悬崖峭壁上的道路——栈道等古道奇迹。

在超级工程展区,参观者通过投影沙盘模型直观感受到了港珠澳大桥的创新科技。

讲解员介绍港珠澳大桥建设背后的故事

中国航海学会

实地观摩趣味竞赛 科普大餐真材实料

8月24日上午,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还邀请了该校薛恒潇老师,带来一场线上科普直播。

近日,中国航海学会协调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与山东省青岛市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3次公益研学实践活动。

活动中,北海救助局组织师生、家长等近200人实地观摩“北海救117”轮等专业救助船舶、先进潜水救助装备,科普防溺水和自救知识。

水上自救知识科普一直是中国航海学会主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今年中国航海日期间,中国航海学会、大连海事大学共同主办“带你去航海”科普活动暨帆船邀请赛。专业教师向广大青少年详细讲解了辨识船上求生信号、消防逃生知识等内容。

工作人员演示绳结打法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解密雷达视频融合检测技术

日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向公众展示了该院自主研发的雷达与视频融合的一体化交通流检测设备及监控平台。

该设备针对我国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感知不足、交通流管控难以精准施策等问题,通过融合雷达和视频数据,可进行实时、高质量、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实现动态交通流状态感知与交通事件自动检测。

设备展示现场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云课堂聚焦隧道掘进机智能化

全断面岩质隧道掘进机(TBM)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被业内认为是深埋长隧洞工程建设的最优选择。

8月23日,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举办了线上讲座,邀请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教授李旭为相关专业学生介绍TBM人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进展。

全断面岩质隧道掘进机

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

线上探讨游艇最新技术应用

8月25日,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携手福州分社举办线上讲座,主要介绍了当下最新远程检验技术、氢燃料动力船舶技术及三证合一检验服务在游艇上的应用。

这次直播科普活动中介绍的技术也是中国船级社游艇创新服务中心今后的重点实施方向。

直播界面截图

转载自:中国交通报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