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8年8月16、17日, “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北京、浙江、江苏、重庆、湖北、辽宁、福建、广东、河北、山东、海南、日本、美国等地的航专委委员代表及相关航海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共计90余名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在主旨发言环节中,来自南京大学的刘迎胜教授、广州大学的安乐博(Rober J.Antony)教授、山东大学的陈尚胜教授围绕主题,分别作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亚洲海域》、《“三婆”是谁?浅谈曾盛行在南中国海的水神》、《唐宋间涉外制度变化与中国海外交通》的主旨报告,三位专家聚焦于历史典籍中的亚洲海域、水神信仰、涉外制度与海外交通的关系,旨在从不同层面对“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进行深度剖析与诠释。

16日下午,大会进入学术研讨交流环节。第一分论坛主题为“海上交通与贸易”,围绕该主题15位与会专家分别就南海帆船国际航道、东亚海域间不同时期的航路拓展、海船建造、市舶制度、港口变迁、贸易交往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17日上午,会议同时举行第二、第三两个分论坛,第二分论坛主题为“航海技术与航海文献”,南京大学翁沈君、陈波,日本关西大学赵思倩,深圳大学周海斌,中国航海博物馆赵莉、单丽,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薛彦乔等学者从各类航海文献中探讨航海技术传承、航海政治制度沿革及海道针经的流变。

第三分论坛以“海洋文化与社会”为主题,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杭行,上海海洋大学宁波、陈晔,中国科学院周雷、日本关西大学的曹悦、何娟娟等专家对人类通过航海活动,实现不同区域内文化交流和互动进行深入探讨。

闭幕式由中国航海博物馆陈列展示部主任周群华主持,河北师范大学王宏斌教授作学术总结发言。王教授全面总结了本次学术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各个分论坛学者的学术交流及研讨亮点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指出本次大会将海洋史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研究相结合,聚焦于海洋文化、海船建造、导航及航线等学术前沿问题,体现出资料新颖、国际化视野及跨学科研究特色,拓展了航海历史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本次学术研讨会议的顺利召开也为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文化软实力建设,助力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