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正式出炉

6月19日下午,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的“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于北京举办的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举行,由中国航海学会和上海海事大学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的“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正式出炉。

中国航海学会和上海海事大学连续2年就南海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实际状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论证,课题组通过梳理南海水域岛礁分布、海峡水道、航行规则、天气系统以及推荐航路,分析和归纳了南海水域航海安全保障能力现状,基于对卫星AIS大数据采集、统计与分析,获取了南海水域船舶交通流量等基础数据,并比对南海航路分布及习惯航行方法等资料,有力地证明了“南海水域航行的商船不分国籍和区域,航速稳定、航行顺畅,过往全程未受任何影响;商船航路选择是自由的,航行是安全的”。 

发布会上,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表示,一年多来,作为报告的主要编制单位和学术支持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的专家学者与中国航海学会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依据英国航海权威资料《世界大洋航路》和航海实践研究南海水域的推荐航路及其分布。研究表明,除渔业活动外,南海水域内推荐航路主要适用于通往中国沿海、日韩、东南亚各国港口之间以及欧美等的商船,航路以西南/东北向为主,总体上根据季节可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其中中线是主要航路。“研究同时显示,在上述三类商船推荐航线中,不同季节的航线选择与分布,均远离岛礁区或与岛礁区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黄有方说。

二是开展南海水域船舶流量卫星AIS数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船位数据统计与分析表明,2017年3月和6月南海水域的船舶总数分别为7909艘次和7502艘次,以大于3万吨级的船舶为主,月船舶数量与2016年基本保持平衡。除天气(热带风暴)影响和节能控速外,船舶在该水域航行是自由、顺畅的。南海水域商船推荐航路被过往船舶反复自由选用,水域中船舶的流量、船长、船宽和吃水总体上较大,船舶平均航速稳定;过往南海船舶的船籍港遍布世界近70个(64~68)主要航运国家或地区,航经南海的国家或地区的船舶总运力匹配全球189个国家或地区前50船队总吨位的92%以上。

三是依据上述基础数据研究南海水域航行安全与航海保障。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南海水域航行安全事故发生率极低,船舶保安事件(海盗袭击和船舶武装抢劫)在南海周边水域时有发生,但主体不在南海核心水域。南海北部水域的船舶通航保障设施分布趋于完善。南海水域的灯塔和岛礁等重要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南海通航保障与服务能力,中国对南海水域的定期巡航和长期管理保障了该水域的安全。2017年10月,中国-东盟国家在广东湛江外海海域成功举行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首次进行大规模海上搜救实船演练。中国还将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增进相互了解和提升各国联合搜救的能力和水平。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王志明教授在介绍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时谈到,专家学者通过严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充分地佐证了南海水域的航路分布是科学的,航路选择是自由的,船舶航行是顺畅、安全的,中国对南海水域提供的安全保障是必要的、可靠的。目前南海海域形势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中国作为航运大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携手合作,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愿与南海地区国家以国际法和规则为基础,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在本次发布会上,由上海海事大学和中国航海学会共同发起的“全球航行状况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国际海事组织首届海事大使徐祖远和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共同为中心揭牌。

全球航行状况研究中心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海洋主权挑战,突出专业领域学术团体第三方评估的科学、客观、公正视角,将更好地促进对全球热点水域航行状况的研究和研判,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