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灯塔

大沽灯塔矗立在渤海湾大沽口外的海面上,建于1971年10月,1978年5月建成发光,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海上灯塔。灯塔呈圆型,红白相间横纹。塔顶部分有6面红色的壁板,相间有金黄色的花格窗,庄重朴实,兼具民族特色。塔顶上装有灯具,无论阴、晴、雨、雾都能发光导航。尤其在夜间,大沽灯塔可以发出旋转着的光束。从1978年使用到现在,大沽灯塔一直正常运转,发光率始终是100%。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助航功能,使大沽灯塔赢得了“夜海明珠”的美誉。

该塔位置在北纬38°56′21″.1,东经117°58′49″.6(WGS-84坐标),新港船闸东13.3海里处,共11层,塔高38.3米,塔的水下部分为一个重1500吨的锥台式钢筋混凝土沉箱和54根24.5米长的钢板桩。塔身由钢筋混凝土圆筒组成,塔顶装灯器,灯器高六米多,直径3米,重16吨,灯高35.6米,射程17海里。该塔结构稳固,经受住了唐山大地震和万吨轮船撞击的考验。

塔内装有柴油机,供灯机等动力和生活用电,室内水电及取暖设备齐全,可供十余人长期工作和生活。该塔主航标灯使用西班牙进口的FGA-300型大型牛眼透镜灯器,备用航标灯使用ML-300型灯器,雷达应答器使用海标Ⅱ型。2002年,大沽灯塔实施了遥测遥控技术改造,实现了对航标灯、雷达应答器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实时监测,并远传至监控中心进行数据显示、处理、存储和报警。

2006年5月22日,大沽灯塔作为《现代灯塔》之一,被列为特种邮票在全国发行,向全国及世界展示了它的雄姿。2016年,天津航标处拍摄制作“‘三化’示范建设巡礼片”,其中包含大沽灯塔的介绍和影像。每年7月11日,天津航标处组织“航海日”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航标知识材料,普及航标知识,宣传灯塔文化。

2014年7月29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大沽灯塔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2014年11月26日,大沽灯塔被中国航海学会认定为“航海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