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的前身是中国船闸协会,于1994年成立。1999年,经交通运输部、中国航海学会同意,中国船闸协会更名为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船闸专委会”)。2001年9月,船闸专委会经中国科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登记注册。

船闸专委会是由全国船闸、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以下简称船闸)从事运行管理、科研设计、施工建造、检修维护等单位自愿组成,是全国性船闸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公益性、科技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船闸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航海学会的分支机构,接受中国航海学会的领导和监督管理。现有单位会员60余家,分别隶属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市政系统等行业部门,运行管理的通航建筑物分布在长江、西江、京杭运河、黑龙江、湘江、赣江、嘉陵江、闽江、乌江等全国主要内河通航流域。

船闸专委会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其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主任委员会为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大会闭幕期间领导本会工作,由1名主任委员、若干副主任委员及1名秘书长、若干副秘书长等组成,每届任期4年,均为义务兼职。主任委员会以每年召开两次。工作经费全部来源于会员缴纳会费及主任委员单位的支持。

船闸专委会依托单位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下设秘书处、枢纽通航技术组和枢纽通航管理组。秘书处为主任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负责处理专委会日常事务。两个专业组分别负责枢纽通航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包括学术论文征集、评选、交流、推荐和科研课题项目攻关组织、交流观摩活动组织、技能竞赛活动组织等,其人员由本会会员单位中的专家组成。

二、基本宗旨

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科技互助、管理互鉴、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原则加强船闸行业交流合作和科技创新;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加强船闸行业两个文明建设,促进行业管理和服务共同进步,推动船闸行业科学发展。

三、工作定位

船闸专委会是隶属中国航海学会的全国性社会群团组织,以“三主三服务”、发挥“四个平台”作为工作定位。

“三主”即:船闸科技、学术交流的主渠道;船闸安全畅通高效运行管理的主力军;船闸科技研发、合作互助的主阵地。

“三服务”即:服务船闸安全高效运行;服务内河水运快速发展;服务民生和沿江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平台”即:内河通航建筑物运行维修管理等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实施平台;内河通航建筑物服务、科技创新、重大课题研究的攻关平台;面向国内外通航建筑物行业开放、协作的科技管理成果的运用平台;全国通航建筑物行业科技、信息、人才的共享平台。

四、主要工作任务

1.贯彻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加快水运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带领会员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船闸行业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标准。

2.倡导船闸行业文明创建、文化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创先争优,推动船闸行业两个文明建设。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凝聚力;团结联系引导会员单位保障船闸安全畅通高效运行。

4.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中国航海学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船闸行业的意见、建议和正当诉求。

5.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船闸行业相关调查,起草船闸行业相关规定、规范、标准等;参与船闸行业发展战略、政策及重大项目的决策论证、成果鉴定,提出决策建议。

6.开展船闸行业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学术研讨与交流,参与组织或实施国外船闸行业友好交往、技术交流合作活动。

7.开展船闸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8.参与组织船闸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及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服务行业科技人员。

9.开展行业论文征集、评选,编辑出版船闸科技书刊、文集,研究与编写船闸史书,普及传播航航海及船闸通航科技知识;推荐表彰先进科技工作者及优秀论文、论著。

10.完成中国航海学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专委会联系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