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航海学会

厦门市航海学会成立于1980年10月5日,隶属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业务接受中国航海学会指导,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学会由发起单位厦门轮船总公司和海事、集美航海学院、海洋渔业系统及、航运企业中的有关单位和航海工作者自愿组成,经厦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现在,学会已拥有团体会员单位25个,会员数达到680人,其中航海博士3人、教授18人、研究员8人、高级职称129人。学会下设航海技术、轮机专业、航运等三个专业委员会。

一、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

学会成立伊始,会员单位仅有8家,会员不到100人,机构设计较简陋,由1名理事长、2名副理事长、秘书长1名和5名常务理事、8名理事组成领导机构。28年来,学会经过唐忠耀理事长、杨锦昌理事长等几届领导和全体会员的不断努力,理事会经历了四次换届选举,学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在壮大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目前,学会由1名理事长、4名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和18名常务理事、32名理事组成领导机构。

厦门市航海学会立会以来,始终坚持遵纪守法,规范管理,以宣传、普及航

海科技,开展航海学术交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促进地区海洋经济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在发展壮大中积极发挥秘书处和三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从内部管理抓起,制订和不断完善《厦门市航海学会章程》、制订并逐步完善了《厦门市航海学会财务管理规定》、《厦门市航海学会关于技术咨询、课题调研等业务活动的管理规定》、《厦门市航海学会专兼职人员工资待遇标准和调整方法》、《合同签订和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坚持每年一次总结,一份工作计划,一份统计材料,至少召开一次常务理事工作会议,加强沟通,集思广益,认真地总结工作和研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果,提高学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使学会步入规范管理,并在规范管理中健康发展,激发了广大会员对学会的关爱和参与学会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会建设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4年,遵照厦门市科协、民政局的指示,对会员情况进行了普查、统计,统一办理了会员卡,为地区的发展需求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并为厦门地区广大航海工作者、航海科技人员构建了一个较高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成为本地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团体。

二、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

厦门市航海学会立会以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社团作用,坚决支持政府

工作,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和参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两岸直航和三通航线安全论证、通航环境评估工作,努力为两岸直航、两岸三通出谋献策。1997年,在仔细研讨国家有关政策和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两岸航运市场需求、物流结构、港口设施、安全状况和运作限制等客观情况,组织参与两岸航海专家学者研讨最佳直航港口和航线的安全航行方案,指导建立海上紧急情况的应变体系和应急方案,指导选用经济适用的船舶和运力投入,努力促进两岸货运直航的顺利进行,实现两岸沟通和交流的零突破。2002年在两岸民意的强烈要求下,两岸三通环境已经成熟,根据以小三通促进大三通的基本思路,学会积极开展和组织多个会员单位参加“小三通”港口状况及通航安全的论证和可行性研讨,并派员跟踪考察二门“小三通”运作的基本情况,及时开展调研工作,并按有关主管部门和港口管理局的要求组织编制了《大嶝对台客货码头建设项目通航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厦门五通至金门水头航道通航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协助解决了发现的小客轮安全航行和安全靠泊的问题,促进了“小三通”客运的顺利进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努力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学会以港口建设重点课题为中心,积极参与厦门市“以海兴港,以港建市”宏观建设规划的研究设计,积极参与港口码头规划建设、航道规划建设和相关产业基础建设的课题调研论证工作,积极参与客轮码头选址、海区状况评估和海上规章制度的建设,组织课题组实施《海沧港区20-22号十万吨级码头通航环境安全评估》、《漳州中利石化码头通航安全评估》、《厦门辖区港口和锚地抗风能力及容量状况评估》、《厦船重工三期八万吨级船坞及配套工程通航安全评估》、《厦门海沧航道二期工程工程通航安全评估》、《厦门招银进港航道扩展工程通航安全评估》、《厦船重工2号码头泊位5万吨级船舶并靠安全性分析论证》,组织专家参与“厦门港实施交通管制VTS”、“厦门进出口航道通航分道设置”、“台湾海峡船舶通航制”和《厦门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调研论证工作,以专业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为政府出谋献策,为港口发展、提升和厦门地区的港口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学会及专家库报备申请和社会团体注册年审工作,保证了学会的正常化运作。

学会积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促进地区海洋经济进步和发展。学会以三个专业委员会和船舶磁罗经校正组为核心,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几年来,由于地区航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航运企业不断增加,需要航海技术知识和管理业务指导的船公司越来越多,为使本地区航运企业的会员单位能够改变经营理念,立足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以适应新形势的具体要求,学会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深入调研,针对水运行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广大会员单位着想,积极主动地开展“现代物流基础知识”咨询、《大型船舶进出港安全操作》讲座和实操训练、《沿海渔船作业方式和避让措施》专题研讨、船舶驾驶员“雷达避碰模拟操作”训练、“船舶进出黄骅港安全操作”要点研究、“大型船舶低速进出港主机故障应急处置方案” 专题研讨、等各项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活动,及时解决航运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地区航海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地区民营航运企业健康、高速地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厦门港船舶进出流日益增加,各方面的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学会从改进服务意识和工作态度抓起,积极开拓专项业务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以诚信优质的服务赢得周边船东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为船舶提供磁罗经校正和修理技术服务等航行安全保障方面的业务都保持较稳定的发展,几年来,船舶磁罗经服务量从30多艘提高到近200艘,发挥了学会的主业作用和品牌效应,使学会的业务收入得到维持,保持了学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三、学术成果与科普教育

学会积极鼓励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航海学术论文和航海技术成果评审活动,几年来,通过预先组织学会内部评选,推荐了十几篇高水平的航海学术论文参与评选,其中《浅析人本管理与船舶航行安全》获得中华新世纪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学术论文2等奖”(2004年)、《航标信息系统的研究》获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5年)、《基于WEB的海上交通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获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年)和《基于实时视景仿真技术的海上航标监管系统》获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推广高新的航海技术应用成果5个,其中《基于3G和互联网技术的航标信息系统》获“中国航海科技奖三等”(2007年)。通过不断地参与学术交流提高学会自身的知名度。

开展航海科普教育活动是学会一项重要的活动,学会以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轮机学院、集美诚毅学院、厦门海洋技术职业学院、厦门海事局、厦门航标处等会员单位为依托,与各学院联合举办航海知识竞赛、航海技能大赛、航海英语竞赛、航海图片展、国际海洋博览会。组织横渡高集海峡、编发世界船舶发展纪念邮册,宣传航海精神。通过组织航海夏令营,参观科考船“雪龙号”,观摩港口VTS中心(船舶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船舶三维操作平台、雷达模拟避碰模拟操作平台、虚拟船舶机舱等现代航海科技的应用等活动,提高青少和海洋意识。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和每年“航海日”和“世界海事日”庆祝活动的机会,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参与郑和下西洋和航海科技知识答卷的竞答活动,积极参与编写地区海运发展史和赞扬地区航海科技发展和港口建设的文章等各项有意义的纪念和庆典活动。通过举办“航海人专题讲座”、“航海节专题报告会”活动,组织收看交通部和上海海事局联合举办的“东海海上搜救演习”实况转播,大力宣扬航海,弘扬航海精神,扩大学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