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下称“内河专委会”) 于1987年10月在北京成立,挂靠在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内河专业委员会成立近21年来,在中国航海学会和长航局的领导下,得到了各委员单位的大力支持,秘书处的同志均为兼职,具有较强的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发挥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力求为我国内河航运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为有关决策部门和领导决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我们克服了经费、人员不足等困难,针对内河航运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内河专业委员会组织建设

内河专委会成立之初,交通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于1987年10月以(87)交办字第777号文《关于重视和支持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的通知》发至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以及有关单位。由交通部规划司、水运司、规划院、水科所;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部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及松辽水系航运规划办;长江水系各省市交通厅、局;长航集团;部分航运企业及大专院校等单位的代表组成,至今已至第四届。内河专委会设主任、副主任、委员及顾问若干。

历届内河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成员:

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国英; 副主任委员:程谷华 吴德镇 周明镜 

肖先琼 初吉东 

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国英; 副主任委员:程谷华 吴德镇 刘 鹏 肖先琼  

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林云卿; 副主任委员:程谷华 陈 雄 刘 鹏 陈锁祥 陈雪乐 谭林生

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黄 强;工副主任委员:但乃越 毛 健 解曼莹 朱鲁存 陈德斌 郑明钰

 

二、历届主要工作及成效:

第一届完成学术交流及研讨会6项,进行专题研究和流域考察2项,编辑论文集一本,共40多万字,参加组织翻译外文书籍一本22万字,分别出版3000多册,召开年会一次。

(一)学术交流及研讨会

1、西江航道广东段东平水道整治工程技术研讨会。会议对东平水道整治中的一些技术难题进行了讨论,对续建工程的必要性,相应的工程措施与投资等工作提出了建议,引起省、厅和中央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列入计划付诸实施。

2、长江水系航运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遵循水资源综合利用原则,研究长江水系航运的地位、作用,论证进一步开发建设长江水系航运的必要性,研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实施步骤,提出评价和建议。会议赞同唐国英主任关于“发挥长江水系航运优势,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发言,一致通过了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长江水系航运的建议”,供中央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会后,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主任委员唐国英向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和学术理论界作了专题介绍,《光明日报》进行了专题采访,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会后还完成了论文集上下册共103篇论文。时任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贺崇升、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及湖南省副省长俞海潮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3、珠江水系航运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遵循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优先发展能源、交通的方针,力求落实交通部关于建设“三主一支持”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搞好珠江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珠江水系航运事业发展,探求符合国情和珠江水系实际,适应珠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珠江航运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会议提出了“关于珠江水系航运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报送中央有关部门,为决策提供参考。

4、乌江高坝通航技术研讨会。我会受《乌江流域经济综合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委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国内高坝升船机、船闸的通航技术进行介绍,结合乌江航运特点,对乌江通航与修建通航建筑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讨论,提出了建议。

5、船闸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以船闸建设为主题,以京杭运河复线船闸为中心,交流了我国近年来的船闸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经验。此次会议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船闸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6、内河航运建设资金筹措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调查报告、工作建议14篇。

(二)专题研究与考察工作

1、参加由国家科委、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的《乌江流域经济综合开发战略研究》课题工作,我会承担了该课题河流组组长,组织了乌江航运考察团,并且在现场工作了15天,完成了《乌江航运考察报告》,对川、黔两省完成航运子课题研究报告的编写起到了指导作用,对将乌江流域航运规划列入交通部前期工作计划、开展规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参加“两江一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航运开发考察工作,提出了考察报告,对开发航运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通航标准、过船建筑物规模等,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三)编辑出版工作

我会与交通部内河航道规范编辑委员会联合,出版了苏联《内河航道》中译本一册22万字,印刷了3000册。编辑完成了《长江水系航运战略研究》论文集,445千字,出版3200册。

(四)筹备“国际内河航运学术会议”

由我会倡议并筹备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内河航运工程学术会议”,得到了彭德清理事长和交通部部长的批示同意和支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与荷兰、丹麦、芬兰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国际航运会议常设协会、亚太经济社会等国家及国际组织联系,取得了支持及助资协办回应,并共同起草了会议通知和征稿提纲,但由于“六四”等原因未果。

(五)其他工作

参加川江兰—叙段航道整治工作技术交流和二期工程咨询研讨会;受中国航海学会委托,对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交通运输系列片之一的《中国内河航运》拍片提纲进行修改、补充,完成送审稿;参加了《黄河水系航运发展战略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咨询工作。

第二届 主持召开了《全国内河航运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并编制完成了“关于内河航运开发建设的建议”,连同会议纪要上报交通部及中国航海学会。

第三届

(一)以交流“以电养航”经验为主题,考察了湘江大源渡枢纽,听取了湘江开发公司对以电养航、滚动开发湘江、积极发展湘江航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讨论,并印发了论文集。

(二)主持召开了“闽江航运建设研讨会” 会上交流了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考察了水口电站船闸和升船机及闽江中游航道。会后,秘书处结合闽江流域综合规划,重点对解决闽江水口电站坝下通航问题,提出了“关于解决闽江水口电站坝下通航问题的建议”上报,引起当时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航海学会会长林祖乙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临会。

(三)主持召开了“西部开发水运发展研讨会”。秘书处作了题为“中国西部开发与内河运输通道建设”的中心发言,陕西、贵州、云南、重庆等西部省份的航运部门在会上均通过总结分析各自河流的历史和现状,深入研究其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结合西部开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航运发展目标、重点和步骤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关措施。

(四)参加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在重庆召开的“西部开发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撰写的“西部开发与内河通道建设”以中国航海学会的名义在会上宣读。

(五)召开“21世纪汉江航运发展研讨会”。参会专家就汉江航运的现状和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汉江航运的发展要建立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机遇,即:西部开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马机遇。采取三个办法,即要与水利部门的中线工程紧密结合;要引起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要走以电养航的路子;使汉江航运在21世纪初得到较快的发展。

(六)组织对江南运河浙江段航运建设工程,包括三宝船闸、杭州市河、新安江坝下航道等进行了考察。考察交流活动对21世纪我国内河航运振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七)参与《水运实用知识》一书的编写出版工作。

第四届

(一)主持召开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长江》学术研讨会

内河航运的发展,如何按照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处理好黄金水道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是个值得重视和研讨的问题。为此,我会联合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5月在江苏苏州召开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长江》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的内河航运一定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黄金水道的建设要遵照“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倡议并参与筹办“三峡工程运行与长江中游水道”研讨会

我会倡议并联系长江水利委员会,由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和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专业委员会、长江武汉航道局、湖北省港航管理局等单位协办,在武汉举行了《三峡工程运行与长江中游水道》研讨会。来自代表长江流域和国家有关部委、国务院三峡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140余名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计25篇。与会专家围绕“畅通中游水道,促进流域经济”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对促进中游航道的治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召开“内河航运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研讨会”

进入21世纪后,内河航运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一是由于内河开发中的水利枢纽建设由企业—开发公司承担,因此,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航运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内河航道治理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问题;三是如何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实现内河航运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召开“内河航运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研讨会”,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部规划司、水运司、部规划研究院均派代表参加,并就内河航运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了发言,提供了论文。会议还邀请了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四个水系有关专家和代表就上述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和交流。

(四)参与完成《长江航运知识读本》一书的编写、出版工作。该读本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5年8月份出版,颇受航运界及院校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