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片面复制2017

  笔者此前表达过一个粗浅的观点:2018年集运运价走势将会是2017年的“降阶”式翻版。就目前的走势来看,现实与预测贴合得还是挺好的……

  《航运交易公报》2018年第7期和第14期分别刊载的《集运:复苏势头好过预期》和《集运:狗尾巴难翘》,对2017年和2018年的集运市场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形势进行展望,核心观点正如笔者之前一再强调的——2018年集运运价走势大概率会是2017年的“降阶”式翻版。总体而言,由于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合理,以及新船型格局、新船期理念的日益确立,目前集运市场离下一个“集运灾年”尚远,然而班轮公司的集中度目前还略显不足,市场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尚需新并购案开路。

  从“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走势”图中不难发现,在进行取样的区间(灰色区间)内,2018年和2017年的走势呈现出相当的相似性——甚至连拐点出现的位置也惊人地类似。

  然而,同样是处于SCFI的上升期,2018年微观取样段的斜率要显著小于2017年同期,SCFI在增量上呈现疲态,后市是否能如2017年那般在相对较高的位置震荡盘整(虚线位置),目前看来尚不确定。如果震荡盘整的点位过低,毫不夸张地说,会大大地影响班轮公司2018年的预期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集运市场总体供需趋稳,且个别航线出现满载甚或一舱难求的局面,由权重较大的、单一航线的火爆带来的拉动效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SCFI的走向。然而,就分航线而言,情况依然扑朔迷离。

  欧线:反弹前夜

  从“近两期的SCFI比较分析表”中可以看到,正如《集运:狗尾巴难翘》所分析的那样,欧线运价指数“顺利”地回落到了5字头,而且与地中海线呈现“倒挂”局面——虽然不能说预期中的价格战已经就此点燃,但正是因为货主的出运需求上升,反而使得班轮公司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而积极进行运价调控,从而让近期的欧线“稳如泰山”……相较之下,地中海线则是如此前分析一般地不温不火,运价总体来说也是“小跌微涨”,但总体水平高于欧线。

  在吸足足够的筹码之后,预期欧线涨价的时段很快就会来临。笔者在2017年11月指出过——那时欧线在700美元/TEU的价位,属于旺季趋淡之后班轮公司认为的“舒适区间”。所以说目前的584 美元/TEU明显是前期“超跌”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欧线正处于“反弹前夜”一点都不为过。

  美线:真实需求

  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两期的《集装箱市场评述》(《评述》)指出:北美航线市场运输需求平稳,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分别为95%和接近满载,这在很大层面上反映着美线特别是美东线的“真实需求”。同时,《评述》也指出:ADP就业数据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美国3月份ADP就业人数增加24.1万人,显示美国就业情况继续呈现良好的态势。

  虽然中美两国贸易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中美两国的高层就商贸问题的会晤未曾中断过。有分析人士向笔者指出:商贸问题需要“以和为贵”的态度来解决,而中美两国贸易即便经历了前期波折,后期依然以看好为主——在全球产业链对中美两国双重依赖的大前提下,中美两国贸易量不仅不会减少,中长期看还是大大向好的。

  类似的“定性”分析笔者听到不少,但依照笔者的拙见,美线运价2018年将呈现稳步上扬的走势,且美东线依然会好于美西线。

  其余:情况各异

  先瞅一眼南美线。笔者在《集运:狗尾巴难翘》分析:南美线4月15日之前运价难涨,即便5月份会有短期涨势,但依然是不可持续的——对各大班轮公司,特别是着力竞争南美线的马士基航运和达飞轮船而言,价格上的短兵相接,难免让其他参与者望而却步。

  真实的市场表现似乎狠狠地打了笔者的脸,SCFI上期(4.9—13日)南美分航线暴涨387 美元/TEU,涨幅达22.7%,达2094美元/TEU,然而这个点位又有多少现实层面的支撑度呢? SCFI本期(4.16—20日)南美分航线跌幅达到327美元/TEU,重挫15.6%,这再一次证明了班轮公司基于小众航线短期火爆进行的调价策略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一方面后续货量堪忧;另一方面货主的出货热情也遭到打压。上述拉锯情形预计将在南美线反复上演,且笔者依旧不看好南美线5月的运价。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本期涨幅高达40.7%的中东线,虽然权重有限(为7.5%),然而其对SCFI本期2.2%的涨幅贡献颇丰。《评述》指出:相关地区即将进入“斋月”,货主逐渐加快出货步伐,这也就是该分航线上期小涨、本期大涨的原因。笔者注意到,2017年同期该分航线运价甚至出现过“两连跌”,这与2017年同期该分航线的运价维持在800美元/TEU以上的高位是有关的。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