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船舶:中国迎来弯道超车之机

目前,中国造船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面临着亟须建立创新优势的严峻挑战。智能船舶作为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可以作为中国船舶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建立创新优势的突破口。

近年,中国对智能船舶的研制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12月, 中国船级社(CCS)发布了全球首部《智能船舶规范》,该规范是基于中国船级社近年来的科技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有关智能船舶的应用经验和未来船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编制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智能船舶的目的、应用范围;智能船舶的定义、目标和功能要求;新技术的应用原则;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要求;智能船舶附加标志及功能标志;智能船舶各智能功能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检验要求及人员要求等。

2017年12月,全球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大智”号交付,该船由中船工业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研发建造,实现的主要智能功能包括船舶总体性能及状态监测,船舶状态安全评估,船舶能效监测、分析、评估及优化,机舱重要设备及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机舱重要设备运行安全及性能分析,机舱重要设备智能维护包括健康衰退预测与可靠状态评估及维修决策优化,基于水文和气象信息的航线规划,船舶航行安全评估、航行操控信息分析、航行环境影响分析、航行决策优化及航行操控优化等。

从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和机构针对智能船舶开展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中的相关产品和技术上。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的智能船舶肯定不止于此,除了自主航行、远程遥控等主要关键技术,其他部分同样可以智能化,譬如自动靠泊/离岸、自主维修、自动清洗(如海底门滤器)、自动更换设备部件、自我防护(针对海盗等)、自动补给等。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未来人与船舶的关系也许会从人服务于船变为船服务于人。比如,由于船上配置人员减少,那么考虑到船员情绪,就可以家庭为单位上船,此时就要考虑人员的健康和教育问题,如远程医疗诊断、机器人手术、远程教育和娱乐等,甚至是船上生态循环系统。

预计至2030年,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驱动的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进步,船舶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完全实现网络的无线连接,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数据实时传输,这也将促使其设计、建造、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模式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

目前,中国在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这给中国智能船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智”号的横空出世,无疑是对中国造船实现弯道超车的巨大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