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航海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张宝晨常务副理事长
(2020年11月16日)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受何建中理事长委托,现在我向九届二次理事会做工作报告。主要是报告学会九届一次理事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明年的基本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安排,请审议。

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九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始终以“四个服务”为核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于服务航海科技发展和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学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学会的全面发展和各主要方面的大踏步前进。

一、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抗疫作为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如按下“经济暂停键”后学会及时号召会员投身抗疫,组织会员单位及行业专家开展疫情影响及对策研究,与有关机构联合开展复工复产对策研究,合作形成的建议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获悉武汉计划用长江游轮作为援汉抗疫医务工作者在汉生活、休息设施的信息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的科技工作者立即投入新冠肺炎病毒在船传播规律和风险研究,及时提出了不宜作出这样安排的建议,获得了有关方面的采纳;面对疫情发生后航运业暴露出来的应急法制、体制和国际国内合作机制等问题,学会向交通运输部提出了《航运业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着眼于疫情中海员上下船、换班受到的影响,学会向中国科协等方面提交了《关于推动将海员认定为“关键工作人员”的建议》;为了及时、权威、有效指导广大船员科学应对疫情,《航海技术》杂志在版面早已确定的情况下及时做出调整,抢发了论文《突发疫情事件的船舶应对策略》,学会还通过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广为转发;为提高船员和引航员新冠疫情防控的英语交流能力,与中国引航协会合作编写并在线上发布了《船舶驾引人员防控新冠肺炎英语手册》。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学会还举行了后疫情时代航运发展研讨会,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提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意见建议。

二、强化党建,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引领。

按照确保党建工作在学会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作用的总要求,学会一年来在中国科协党组和中国航海学会理事会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党建强会”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贯彻理事会党委与理事会同步换届的要求。学会新一届党代会与九届一次理事会同步召开,经过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九届理事会党委,理事长和常务副理事长分别当选党委书记和副书记,部分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当选党委委员,监事长当选党委纪检委员,为新一届理事会的运行和为学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与组织保证。二是健全党委工作机制与制度。党委换届后,出台了加强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严格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为党委强化政治引领、参与重大决策、指导和规范学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坚持学会重大事项党委提前审议。一年来,凡是提交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选举和审议通过的事项,都事先经过了党委审议通过。四是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加强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科技社团治理能力等重大主题,党委坚持每个季度开展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委班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带动学会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识变应变求变和促进航海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五是充分发挥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加强领导、规范程序、注重民主、强化纪律”的工作思路,学会秘书处今年3月完成了党支部换届工作,强化了办事机构党组织建设。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和学会理事会党委的领导下,学会秘书处党支部完善了制度建设,强化了“三会一课”,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如举行的“从抗疫成果看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的主题党课,着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信仰、信念、信心,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

一年来,按照“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坚持精品意识和服务意识,用品牌树立形象,用品牌提升服务水平”的工作思路,学会克服疫情影响,勇于创新探索,在提升原有学术交流活动水平巩固品牌的基础上迈出了新步伐。一是为了纪念航海日,学会联合招商局集团因时因势推出以中国航海学会官网为主发布平台的线上纪念航海日暨航海科技表彰活动,聚焦科技助力航海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专家学者主旨演讲和主题演讲。集中展示了我国航海领域最新成果和创新趋势,得到了航海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二是与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线上线下结合的“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企业界和政府高官围绕航海航运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思想碰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丝路海运论坛,进一步促进了丝路海运合作。四是与大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无人艇搜救大赛,吸引全国几十支队伍参赛。五是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举办了 “智能航运发展”云论坛和第二届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海内外数千人参与了云论坛。六是与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联合举办了首届智慧航运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大赛历时两月,16支队伍获奖。七是今天开始的2020中国航海学会学术年会暨航海科技成果展示活动。通过会展结合的方式,突破过去的单一模式,探索开放融合协同发展,促进产学研用交流合作。这次活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挥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的组织和推荐积极性,开展优秀航海学术论文交流,这实际也是一场特殊的比赛。

除了上述活动之外,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着眼前沿,聚焦热点,举办了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如“海帆寻踪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保险+期货’重构集装箱运输新业态主题研讨会”、“船员与航行安全研讨会”等专业性论坛或研讨会,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上海等学会联合举办的“五省一市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等,都收到良好反响。学会与学会、学会与分支机构之间共同搭台、资源共享、开放协同、共赢发展的学术交流合作机制正在不断深化,影响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四、积极担当,弘扬航海文化,发展航海科普。

学会依托行业专家力量,不断致力于传承航海文化、普及航海知识、弘扬航海精神,接力传承热爱祖国、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科学航海的精神内涵。为大力普及航海文化,加强青少年航海教育,相继举办了“青少年航海教育研讨会”和“首届青少年航海教育论坛”等系列会议。通过深入研讨交流,问诊我国青少年航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寻海洋强国战略人才后备军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何建中理事长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旨在海航知识在中小学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提案,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中国航海学会、地方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学会分支机构及其依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行业科普活动,特别是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防灾减灾”活动期间,开展了多形式、广覆盖的系列航海科普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航海日前后,学会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主办了“舟楫致远海帆逐梦——2020年全国航海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与大连海事大学共同主办了“带你去航海”科普活动暨帆船邀请赛活动,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受到了广大航海爱好者的欢迎。上个月,学会和北京市体育局等4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0第二届北京国际帆船赛暨北京帆船公开赛活动获得央视的全程直播,对普及和提高内陆地区市民和青少年的航海意识、帆船航海文化和帆船航海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学会先后认定6家单位或机构为“中国航海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推荐的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入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共建基地项目。同时,学会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做好各项常态和应急科普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会与各科普教育基地、地方航海学会以及与专家团队和广大会员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

五、着眼新型高端,建设跨行业的“中国航海智库”。

为进一步提升学会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探索学会在促进航海业与新经济融合发展中的新路径新作为,形成学会独特的战略与技术决策支持优势,学会牵头成立了中国航海智库。中国航海智库是中国航海学会以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分支机构和地方航海学会为依托,集聚航海界知名专家和优秀人才,开展航海领域公共政策研究和提供决策咨询的工作机制和平台。智库制定了章程,建立了管委会和咨询委员会,从技术经济、安全应急、绿色环保、船舶工程、航海保障、海事法律、航海文化等领域指定了特聘专家,明确了研究力量、合作联盟和研究项目确定机制,建立了成果发布平台。中国航海智库成立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航运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展了研讨,会后发布了《融入双循环 变中开新局——后疫情时代航运业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

六、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努力提升航海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年来,秉承新时代科技社团使命,学会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资源优势和第三方身份优势,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广泛协同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努力为促进航海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撑,在多方面取得新发展。

一是修改实施了《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技奖励办法》,完善了航海科技奖励体系。针对航海科技奖奖项设置单一,终身航海成就人物、航海科技突出贡献、优秀论文等奖励项目没有纳入统一科技奖励体系和未在国家科技奖励办备案等问题,按照优化结构、明确定位、明晰类别、体现特色的思路,结合航海科技发展和奖励工作实际,将原来组织评选的终身成就奖改造成“中国航海学会最高科学技术奖”,将原来组织评选的青年航海科技奖改造成“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学技术奖”,将原来评选的航海科技突出贡献人物奖改造成适用于个人、创新团队和组织的“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将一直组织开展的优秀航海科技论文评奖改设为“中国航海学会优秀科学技术论文奖”;增设了“中国航海学会技术发明奖”和“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普及奖”,并共同构成“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贡献奖”;完善了学会奖励体系。与此同时,优化了评奖程序。上述奖项今年多数都开展了评审工作,受到了航海界比较普遍的欢迎。完成了2019年度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2019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贡献突出团队、2020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突出贡献个人奖励选评选工作,为全国航海人才的脱颖而出构筑了快车道。向国家奖励办推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学会提名的“国家溢油监管体系建设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等3个项目参与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和评审。2020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评审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力争下个月完成。

二是积极开展航海科技成果评价。尽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截至目前已完成成果评价50余项,提出相关技术政策建议近百条。

三是为准确把握国内外航海科技发展态势,总结我国航海领域“十三五”主要科技进展,比较国内外的差距并分析原因,预测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建议,助力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战略实施,根据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和行业发展客观需要,学会首次组织开展了《中国航海科技发展报告》编制工作。在会员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个领域报告和总报告均已完成,《中国航海科技发展报告总报告(2020)》将在明天下午学术年会大会上正式发布。

四是成功申报了中国科协学科发展课题“中国智能航运产业发展路线图”项目和“青岛航运智能化与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团”项目,这是学会依靠新技术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通过搭建平台为航运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服务的新探索,也是航海学会今后应该努力加强的主要方向和服务方式。

五是启动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完成了《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修订,制定了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并发布了学会团体标准计划项目征集通知,目前标准研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六是开展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0)54号)实施的准备工作,学会对相关细则进行了逐一解读,为随后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是强化了磁罗经校正服务工作和管理。通过对中国航海学会磁罗经技术服务部相关组织及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保障了各项制度标准的合理化、规范化,提升了服务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得到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磁罗经校正技术服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预计校正船舶19000艘次,校正磁罗经21000台次。

八是积极开展公益助学活动。本年度共为13所航海院校上船专业的81名优秀学生发放2018—2019学年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船级社航海奖学金;为19所航海院校上船专业的273名优秀学生发放2019-2020年度中国航海学会-张荣发基金会助学金。

九是做好优秀科技人才举荐工作。成功举荐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亚安教授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院士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哈尔滨工程大学赵玉新教授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大连海事大学王生海老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经学会推荐,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报送的航海家翟墨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择优向中国科协推荐了2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及5名中外青年交流计划候选人。

七、突出特色,致力于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强会。

在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学会启动了创建“一带一路”国际港航科技联盟工作。

2020年5月,学会参加了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2020年第一次执委会工作会议。会上,学会提交了2024年IAIN世界大会的筹备情况报告,汇报了2021年奖项评审委员会构成及工作计划,并参与了五年发展规划、执委提名等议题的讨论。学会原理事长黄有方教授作为国际航联国际评审委员会主席,正积极组织第17届约翰•哈里森奖和尼科奖的评审工作,学会组织开展了约翰•哈里森奖和尼科奖人选的推荐。

学会理事长、国际海事亲善大使(IMO)何建中参加了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年度工作会议,鼓励青年人投身航海事业。受国际海事组织邀请,何理事长参加了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海事日线上交流研讨会。

同时,学会继续保持与日、韩及东盟各国航海组织的交流通道,加强与海外科技组织、科学家的联络。

八、夯实基础,明确方向,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是创建世界一流科技社团和创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简称。“双一流”建设是中国科协对全国性科技社团的统一部署。关于“双一流”的内涵和具体指标等,已安排专家在今天下午的“航海学会创新发展研讨会” 上作专题介绍,这里不再展开。我想强调的,一是中国科协对中国航海学会的“双一流”建设给予厚望,希望我们做出特色,创造出经验,一年来科协也确实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支持和倾斜;二是对我们自身而言主要是两个层次的工作,既要在自身基础建设上找短板、强筋健骨、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也要在对标国际找差距、提升水平达标示范上下功夫。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和成果,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在自身建设方面:首先是完善了学会的决策机制。按照民主办会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通过修改章程进一步明确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会的决策程序和职责范围,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明确了党委会、理事长办公会、秘书长办公会和学会专题会议的议事范围和工作流程。一年来,学会召开专题会议数次、理事长办公会15次、党委会7次、理事长全体会议2次、理事会2次、常务理事会1次,先后审议、决策重点工作部署、规章制度修订、机构与人事改革、对外合作等议题60余项,始终坚持了重大事项党委会提前审议的前置原则,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了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了重大事项依据学会章程要求和程序集体决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会决策机制与制度体系,为完善学会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了秘书处建设。针对秘书处内设机构多、职能分散、工作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按照实现九届一次理事会上理事长明确的学会发展目标和切实加强秘书处工作支撑的实际需要,学会将原来的多个部门整合成综合事务部、学术交流部和科技服务部三大部门,整合了业务职能和人力资源,实现了工作协同;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补充了一批素质高、业务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和实际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作骨干,加强了秘书处工作力量;实施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强化了绩效考核和奖惩,加强了培训,推行了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增加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规范了分支机构管理。针对民政部和中国科协指出的问题,我们修改完善了《中国航海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制定了《中国航海学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操作指南》,在制度上进一步严格和细化了对分支机构设立条件、申请、审批、运行、财务管理、年度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召开了分支机构规范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会、分支机构及其依托单位之间的职责和工作关系。依规将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全面纳入了学会的统一管理。学会对分支机构对外开展合作和从事经营性活动实行了申请报批制度。积极推进了有关分支机构的按期换届。开展了分支机构运行情况、业务范围合理性和发展适应性调研,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出了《中国航海学会专业委员会设置调整方案》,今天将提交理事会审议。四是修订了《中国航海学会财务管理办法》。通过修订,实现了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财务管理指引大纲》的协调一致。五是强化了会员服务和管理。适应民政部加强会员管理的要求,学会积极回应现实变化,组织开展了《中国航海学会会员管理办法》的修订,办法修正案也将提交本次理事会审议。为了进一步联系和服务会员,同时加强对外宣传,我们对中国航海学会网站实施了迁址、内容和功能改版,初步改版后的学会网站已经上线运行,待进一步完善后将更好地使其成为联系会员、拓展服务、展示学会形象的平台和窗口。在学会秘书处和各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努力创新会员服务手段,丰富会员服务内容,对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有所增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学会个人会员为4233名,单位会员为380家,单位会员总数较上年增加17%。六是建立了全国航海学会合作机制。学会与20家地方航海学会共同签署了《全国航海学会合作机制协议》,建立了全国航海学会合作机制。机制的建立,将提高航海学会之间的协同性,为弘扬航海文化和航海精神、打造航海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合作品牌、建设高水平的权威智库,以及共同开展“双一流”建设和多种形式、多种范围的合作提供机制保证。

围绕找差距提升水平对标国际,我们重点在创建一流科技期刊和研究如何创建“一流”学会两个方面开展了基础性工作。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方面。一是基本完成了民政部审计指出的学会《中国航海》《航海技术》两本杂志办刊中未按分支机构管理问题的纠正工作。确定了两刊明年一月起从“委托代管调整为会员单位支撑、学会直接管理”和“调整进京、平稳理顺、规范提升、争创品牌”的总体工作思路,在上海海事大学、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的协助下,相关交接工作正在进行,期刊登记地变更申请已经中国科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基本完成了两刊编委会调整工作。调整后,《中国航海》《航海技术》编委会主任由学会理事长担任,我和学会有关领导担任副主任,邀请20多位专家担任委员。编委会明天上午举行。三是确定了两刊编辑部及编辑分部组建方案。学会成立两刊编辑部,全面负责和统筹两刊编辑、出版、发行与管理工作。为了集合会员单位资源力量办好两刊,作为编辑部的组成部分,选择一批具有学科和学术资源优势的会员单位建立编辑分部,承担两刊相关领域和栏目的编辑工作,包括对所负责栏目的稿件进行初审筛选、组织专家外审、编辑、校对。编辑分部筹建工作得到了中远海运集团、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四是初步确定了两刊内容定位和栏目设置,起草了《<中国航海><航海技术>编辑出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刊编辑审稿流程》、《两刊编校质量考核细则》等,经过编辑部筹备会议讨论和修改完善,拟提交编委会审议。五是筹建了线上投稿审稿系统。一流学会建设方面,在深入调研和自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学会研究起草了《中国航海学会创建“双一流”(2020-2024)行动方案》,也将提交今天会议审议,一会儿将为此专门做出说明。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各位专家,各位同志,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经过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学会的治理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服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促进航海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学会的影响力和发展实力进一步提高。在此,我代表学会理事会对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指导、监督与支持,对各会员单位与个人给予学会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以及学会工作者们的辛勤努力与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和总结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些认识:一是学会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党建强会;二是必须始终以促进航海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坚守全国性航海科技社团的初心和使命,弘扬航海文化,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坚持把为航海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作为中国航海学会的职责定位;三是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学会章程,努力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依据章程建会,依据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提升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四是必须坚持依靠会员发展学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发扬学术民主;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查找不足,聚焦短板找差距,当前尤其要看到我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整合资源促进航海事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很弱,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和国际航海科技交流合作的品牌还不够亮,学会自身造血功能还不强,智库的工作刚刚起步,学术期刊的改革发展工作还没走上正轨,学会工作总体上距离“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科学确定细化的发展目标,下大气力练好内功。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办好中国自己事情的强大定力和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非凡胆魄和智慧,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和行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担当和作为。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建议》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大局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在谋划明年工作时把谋当下和谋长远统一起来,切实找准学会履职的结合点,主动对标“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承载学会的担当和使命。关于如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更好地谋划学会“十四五”发展,理事长一会儿会做重要讲话,我不再具体讲。下面,我重点围绕明年的整体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讲些初步想法供大家参考,会后还会根据大家的意见特别是理事长一会儿的讲话精神修改形成明年的工作要点印发。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新的一年了。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庆之年,也是学会“双一流”建设打基础的关键年。2021年中国航海学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的新要求,以打造航海学术交流品牌、构建国际航海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提高服务航海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着力点,夯实学会 “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为加快确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积极作用,奋力开创学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以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牵引,进一步强化学会工作的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系统谋划好下个年度的工作。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学会理事会党委和秘书处党支部要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理论研讨等形式开展学习,各专业委员会要结合依托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开展学习,鼓励有条件的自行组织学习。通过学习,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以全会精神指导下个年度的工作谋划,把学会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贯穿到具体工作安排中去,把学会“双一流”建设与服务航海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统一起来。

二是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制定党建工作方案,明确明年学会党建工作的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落实党建工作与学会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的要求。通过健全党全面领导学会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推动学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发挥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凝练具有航海学会特色的价值认同,不断增强对广大会员和航海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三是开展“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党建强会”特色活动既要强化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和思想引领,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也要注重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以适当方式体现基层党组织对航海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关心,引导航海科技工作者充分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发展我国航海科技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党员和航海科技工作者贡献智慧力量。

四是结合航海事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党庆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宣传党领导我们发展新中国航海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和调动广大会员和航海科技工作者爱党和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以“行动方案”为指引,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学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颁布实施《中国航海学会创建“双一流”(2020-2024)行动方案》。2021年学会“双一流”建设工作重点开好局起好步,力争在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制定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服务航海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航海智库建设、发展弘扬航海文化、提高学会治理能效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后年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制度意识和规范意识,在全面落实学会章程的同时,认真抓好学会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

三是实现分支机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在今年启动规范管理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委员会设置调整逐步优化会员单位和委员结构,强化分支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后劲。通过研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建设的指导,使每个专业委员会都成为“活的组织”并越来越有精神,对会员越来越有吸引力,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把专业委员会应该开展的工作全部纳入考核范围,优化考核机制和标准,加强年度考核。

四是提升秘书处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办事机构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对学会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切实加强对分支机构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秘书处工作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

五是探索促进发展的方法路径和优化治理的模式。加强学会统筹和上下纵横协作联动,形成合力,聚集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借鉴兄弟学会的先进做法,在适合的工作领域成立学会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发挥理事、会员和会员单位的作用和积极性。组织专题研究,探索学会和专业委员会两级机构加快良性发展的方式路径,不断激发学会创新活力,提高学会自主发展能力。

六是落实好航海学会合作机制。坚持中国航海学会开展的所有重大活动都吸收地方航海学会参加。推动各分支机构与地方航海学会联合开展活动。联合地方航海学会定向开展学术交流、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七是在实现《中国航海》《航海技术》杂志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办刊水平和杂志的影响力。尽快确定两刊的定位、栏目设置和办刊原则与目标,加强编辑部和编辑力量建设并不断优化办刊机制,落实编辑分部栏目负责制,确保杂志质量提升,为打造一流科技期刊打好基础。

三、以促进创新驱动和服务航海事业发展为目标,提高航海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和航海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做好科技奖励、成果评价和人才举荐工作。组织开展新的科技奖励办法宣贯工作和科技创新培训,把航海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评价的工作重心和目标转移到鼓励科技发明、创新、创造、进步和新成果应用上来。根据学会人才奖励制度安排和国家有关部门人才举荐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不同层次、门类和性质的航海科技人才举荐与表彰工作。进一步做好推荐航海领域优秀科技成果评选国家科技奖的工作。

二是有序推进学会团体标准工作。根据本次会议决议及时发布新修订完善的《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抓紧启动明年的标准立项、评审、发布工作。以企业急需、“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工程、服务、管理和技术标准为主要方向,鼓励有条件和积极性的企业开展企业标准研制。注重团标实施情况和效果的跟踪评估,形成完善的团体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国航海智库建设,积极提出优质智库成果。尽快完善智库网络和骨干队伍建设,提高智库人才培养和开放合作能力。围绕航海领域国家战略规划、公共政策研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航运人才队伍建设、弘扬航海文化等重大发展方向,开展科技决策咨询,按季度召开智库主题研讨会,提出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质量政策建议,为行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是探索整合航海科技专家资源的模式,组织开展紧贴企业和地方发展需求的科技服务,促进航海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根据航运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引导和顺应智能航运、绿色生态航运等技术发展趋势,推进科技资源与需求对接,组织开展好产业方向、产业项目、创新工程、示范引导工程、合作研发或技术指导,促进优质技术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创新要素供需双方直接对接的服务平台,实现政产学研用各个主体的协同合作,促进需求库、成果库、人才库和创新资源库的建立、共享和融合发展。明年在做好“中国智能航运产业发展路线图”和“青岛航运智能化与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团”两个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新的拓展。

五是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航海科普体系。强化航海科普顶层设计,推进航海科普理念、制度、内容、方法创新,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航海科普体系。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启动系列性的青少年航海教育品牌培育工程,调动、优化和整合社会航海教育资源参与青少年航海教育。加强航海领域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

四、以平台和品牌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航海学术交流和国际航海科技交流合作。

一是办好2021年中国航海日论坛。明年是中国航海学会全面主办中国航海日论坛的第一年,也是学会承担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的第一年,我们要与论坛常设组委会组成单位紧密合作,认真办好将在昆明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并争取使其成为第一届航海科技博览会。我们都要努力将该论坛打造成助力“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平台,经过持续努力使其成为服务国家航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

二是办好2021中国航海学会学术年会。2021中国航海学会学术年会要打造成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航海学会有重要角色和担当,航海学术领域跨界交流、融合发展、横向联合的新型学术交流与协作平台。学术年会及其活动形式、内容选题等要贴近航海业发展实际需求,贴近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和会员实际需求,助力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是筹建“一带一路”国际港航科技联盟。在联盟成立阶段,要通过交流、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和对接,起草完善章程等重要文件、制定交流合作机制、研究制定合作框架,进一步夯实联盟的设立基础。力争通过三年不,完成建立并断扩大联盟的成员规模。

四是加强与国际航联的合作。围绕国际航联2021年第17届世界大会主题、议程,组织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贡献中国智慧。做好各项准备,明年完成我国接任国际航联主席的相关工作。加大向国际航联等国际组织举荐人才的工作力度,增强我国航海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

五是办好明年的亚洲航海学术年会并为创建亚洲港航科技联盟提供支持。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应由我国主办的亚洲航海学术年会推迟至明年,我们要继续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办好年会。我们还要以亚洲航海学术年会为契机,联合亚洲重要经济体港航领域的著名科研机构及民间科技组织,推动亚洲港航科技联盟的建立。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大潮澎湃处,激越看帆起!我们处在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的时代,我们深知恰逢其时、使命光荣;我们处在中国航海学会创建“双一流”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深知责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光荣的!让我们在中国科协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会员和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在“四个服务”和“双一流”建设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展现新气象,以抢抓机遇的奋斗姿态体现新作为,为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和航运强国而不懈努力!

以上是我的报告,请大家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