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理想守望者致敬 ——追忆《心住南海》故事主人翁李景森

2012年8月,由于南海再次受到周边国家的侵扰,国人对南海的关注热度日增,原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工程师卓东明想起了老朋友、老校友李景森。李景森是当年作为“永兴”舰副舰长带领先头部队执行收复任务,第一个登上“永兴岛”的人,又曾巡航南沙群岛,登上过“太平岛”,是二战后我国收复南海诸岛屿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卓东明以他宣传家的敏感,认定这是一个应该写的题材。在得到原中远相关单位的支持后,在原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马智宏的关心下,由我具体协助编写与素材整理工作,同时特别邀请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级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潘健生执笔编写。

记得在采访初期,一直低调处事的李景森,对我们以他为主角写一本书,一直采取谦虚的态度进行合作。严格来说,他希望写一本有关南海有史以来就属于我们中国的书,而他只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见证者,成为书的构成部分。以致在该书采访到大半的时候,他曾想过放弃。他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像陈绍宽等在中国的海洋事业中有过巨大的影响,不配作为这么重大题材的主角。直到本书送给他审阅时,依然保持低调,说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有机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成为该事件的在场见证人而已。

事实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几十年他一直以埋头工作、兢兢业业、讲求实效著称。他以民族利益为个人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将个人的困难化为中国海洋事业服务的力量。

2014年3月,本书进入审稿时,李景森坚持力求真实还原历史事实的严肃态度,在春节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日以继夜地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斟酌,并亲自修改、订正,甚至重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足以见其一贯的严谨、负责和认真,而其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顽强毅力,也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确保《心住南海》内容更加契合时代潮流,马智宏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心住南海》书稿研讨会,并对《心住南海》编委会成员说,李景森的经历也是中华民族海洋事业的缩影,听他讲述历史,我们可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我国实现海洋强国出一份力。

李景森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南海历史书,一个时代实现蓝色梦想的见证人。我因曾在企业从事党务宣传岗位的缘故,有幸得到老领导的关照,十分幸运地参与了李景森出版《心住南海》一书的全过程工作,从而成为这段历史的聆听者之一。

李景森,1921年出生,1946年率队收复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并见证二战后我国收复南海诸岛屿的历史。无论是抗战时期为国家出生入死,还是建国后投身新中国的海洋事业,他始终无怨无悔。

理想坚定,结缘大海。上初中的时候,李景森所在的福州市内的闽江上,飘着的是日寇军舰上的日本国旗。一种捍卫祖国领土领海完整的决心在李景森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他13岁便报考并入清末由左宗棠创办的马尾海军学校,成为一名海军军人。李老对我们说:“当时能当上军人,我很自豪,因为终于有机会打日本鬼子了。”

25岁时作为永兴舰副舰长,他率队首登收复后的西沙群岛永兴岛,为收复后的该岛立碑,随舰巡航我国南部海疆直至曾母暗沙,途中登上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亲身见证二战后我国收复南海诸岛的历史。这时,他已实现了入读海军学校时捍卫国家领海完整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他知道只有唤醒全民的海洋意识,有了大批爱海的专业人才,中国才能成为海洋大国、强国,于是他又投身到航海教育事业中,参与创办大连海运学院,为新中国航海教育事业开拓耕耘。这时,他的理想是振兴新中国的航海教育事业。

后来,他又组建航海学会,围绕海洋,他从群众工作到专业服务,从航海时间到理论研究,默默奋斗。这时,他的梦想是航海事业大发展,海军实力大提高,让舰船海上航行安全有保障,中国从海洋大国成为海洋强国。

“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应该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氛围。”李景森告诉我们,“海洋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在航海学会期间,李景森曾联络新华社香港分社,组织了5届大规模的粤港澳青少年航海夏令营,让孩子们认识大海、了解大海,并结合参观革命纪念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1年,已90岁高龄的李景森发动两岸的海军校友,组建了设在贵州桐梓的中华民国海军学校旧址陈列馆,重现当年海军救国理想。

提起蓝色梦想,李景森深感欣慰。他对我们说:“我从80年前就开始做的一个梦——将我国建成一个海洋强国的梦,现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更需要持续深入唤醒全民海洋意识,只有当现在的年轻人全面了解中国海洋发展史之时,海洋强国战略才能真正落地深根。”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常常问李景森:为什么他一生始终离不开海洋事业?什么是他的追求?他回答得很简单,但非常认真:我热爱祖国,希望祖国强大;我热爱海洋,希望祖国海洋事业发展。这是他终生追求的蓝色梦想。《心住南海》一书牵头人卓东明也表示,这就是我们组织编写这本书,想为我国的海洋工作者及后辈留下一笔宝贵财富的原因。

在近一年半的数次采访过程中,李景森反复对我们说:“如果要写关于南海的历史,不要只宣传我个人,要更多采访与南海有关的老前辈,让他们说说其中的故事,以真正还原历史,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

在我们的再三解释下,他才同意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这段历史。李景森在书稿编写审定过程中,反复核实修改并提供了新的内容。修改过程中,李景森表现出严谨审慎的态度,有时认真修改至深夜。

为了自己的蓝色梦想,李景森奋斗了八十载,从不放弃,从不犹疑。尤其是在2013年,他还不知不觉完成了一项值得后辈学习的重要工作,他以南海历史见证者的身份,接受了崔永元《口述历史》节目组的采访,成为至今被收录的4000人之中的一个。也在同一年,他先后接受《看历史》《中国人物传记》等杂志社记者的采访,记录了南海的历史与现实,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蓝梦使者”。

对于年轻的海洋事业从业者,李景森常常告诉他们:“搏击大海的精神要从小培养,海上生活苦,晕船苦,看你怎么去认识和对待。风浪面前,我总是迎面而立,浑身浇得透湿,也绝不退缩。无论是在大海上航行,还是做好海洋事业,都要有这种精神。”

与李景森的机缘,源于中远各位老前辈的穿针引线,让我有幸成为这位世纪老人传奇故事的聆听者之一。

李景森是中华民族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李景森便是这一代的优秀知识分子的缩影,淡泊名利,两袖清风,心态安然。经历了现代中国的海洋发展史,见证了中国海洋事业的荣辱兴衰,仍壮心不已,如今,尽管李景森的海洋强国之魂归大海,我愿意成为他梦想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的继承者。(供稿:科普活动部 刘扬)

心住南海
部分编委会成员与李景森(中)合影
1935年李景森(二排左起第五)在马尾海军学校合照
逝者安息,生者传承!谨以此文纪念李景森老前辈,感念老领导给了我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