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简称“航标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航海学会下属的专业学术组织,是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标导航、港口航道测绘和水上无线电导航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学术性群众社会团体。

在中国航海学会的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关心下,在各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航标专业委员会密切结合国际和国内航海保障的新科技,积极配合行政工作,致力于改善航行条件与保障航行安全,组织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承办科技成果展览以及相关专业图书资料编辑出版等工作,为促进全国航海保障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组织建设工作

航标专业委员会于 1988 年 3 月 28 日在广州成立,为了便于航标专业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目前下设四个学组,分别为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测绘学组。每年由组长单位组织各学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航标专业委员会历届领导人更迭如下:

二、航标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学术技术交流研讨和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航标专业委员会每年按照航海学会要求,组织完成中国航海学会年度学术论文征集和论文评选工作。同时,各学组每年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作为各学组定期召开的一项重要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前期学组的论文征集、学组工作汇报、论文交流、优秀论文评选、新技术交流等内容,立足航海保障改革发展的大局和技术前沿,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跟踪国内外先进航海保障技术与应用,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助力航海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各学组学术活动一览表如下:

据不完全统计,2003至2019年, 4个学组共计召开38次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690篇,其中:学组会议交流研讨学术论文350篇,评选优秀学术论文638篇、表扬学术论文124篇。

(二)编辑学术期刊出版物

《航测技术》是航标专业委员会委托委员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原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编辑出版的刊物,前身为经由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出版局正式注册刊发的 《航测动态》季刊,自1993年起更名为《航测技术》。随着航标专业委员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为了满足委员单位及其他相关海事部门的需求,刊物发行量由最初的每期200份增印至每期500余份,并继续免费提供给相关单位。《航测技术》自发行以来能够及时、全面地刊登国内外航海保障技术相关信息、成就、以及先进的发展经验,多次受到中国海事局及航海学会相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得到了海事、航道、海军、渔监及相关院校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成为饱受广大航海保障科技工作者喜爱的刊物。

《航海保障信息摘要》始称《航测信息摘要》,创刊于2005年10月,是全国海区海事航海保障系统内部专业期刊。该期刊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航海保障管理处主办,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测科技中心具体承办,每两个月出版一期。初期刊载内容以转载国内航海保障领域技术期刊和相关网站新闻为主。随着2013年2月交通运输部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航测技术摘要》更名为《航海保障信息摘要》,期刊主要内容也逐步扩展为航海保障领域各单位工作动态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航海保障领域学术论文和技术发展动态,IMO、IALA、IHO等相关国际组织会议情况,国际航海保障工作信息,航海保障领域新技术、新装备及水上安全通信等相关内容。截止2020年底,《航海保障信息摘要》每年约24万余字的约稿和编发,已累计出版93期,为助推航海保障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组织开展科普交流活动,感知最前沿航海保障动态

全国科普日是践行国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战略体现,是新常态下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集中体现。航标专业委员会高度重视科技和科普工作,历年举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影响受益面不断扩大。航标专业委员会作为活动主办单位,在2015-2017,2020年举办了四次科普日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分别获得“2016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单位”,“2017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等荣誉称号。

科技改变世界,科普成就未来。“全国科普日”活动是短暂的,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航标专业委员会以科普日活动为契机,创新科普形式、力求科普实效,进一步发挥汇聚行业精英、凝聚行业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作用,开创新常态下科普工作新局面,助推航海保障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步。

(四)举办国际及国内航标、测绘技术设备展览会

航标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定期举办航海保障技术设备展览会,为航海保障专业管理单位、生产厂商、科技院校搭建起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创新提高航海保障产品设备的质量与种类,更好地致力于航海保障服务。1994年9月上旬,航标专业委员第五届大会在大连召开的同时首次举办了国际航标测绘新产品展览会;2003年1月中旬在上海召开航标专业委员第七届大会之际同时举办了航标、测绘技术设备展览会。这次展会邀请了包括英、美、日、德、法、丹麦、西班牙、新西兰等国的36家驰名厂商,汇集了国内外最先进的AIS设备、各类LED灯器、遥测遥控设备、信息集成、新型材料以及电子海图新技术等相关产品。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林祖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也亲临展会观摩指导。举办航海保障技术设备展览会对发展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助航服务效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协助办好国际航标协会IALA第16届大会,参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宣传提升影响力

航标专业委员会通过多次学术交流研讨,建议IALA第16届大会主题为“数字航标”,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同意上报IALA,并被采纳,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IALA 16届大会主题是“数字世界的航标”(Aids to Navigation in the Digital World);为协助办好第16届IALA大会,航标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专家讨论会,优选15篇优秀论文报送IALA,体现了中国航标导航的先进理念和水平。沿海航标学组多年论证试验提出的应急沉船示位标制式以及蓝色灯光的率先应用,为IALA采纳,成为国际航标界的亮点。

航标专业委员会还派委员单位专家代表中国出席了APEC GIT/4次会议,参与太平洋区域无线电导航合作与技术交流;为了解决远东RBN-DGPS台站频率干扰问题,中日韩三国对远东无线电电磁环境联合测试,委员会派代表参加并发挥了重要技术指导作用;2003年10月俄罗斯航道航运代表团访问中国,内河航标学组专家与俄国行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这些工作不仅从多角度展示中国航海保障的水平和成就,锻炼了我国的航海保障队伍,获得参与国际事务和技术发展的交流和决策的机会。

此外,在青岛奥帆赛、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及赛事中,适时提供助航服务和扫测技术支持;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七集纪录片《中国航标史话》,在中央电视台四频道《走遍中国》栏目连续播放等,均取得公众高度赞誉,并显著提升中国海事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开展多项技术服务。

一是组织编制航标技术规范标准:在主管部门支持下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水运工程导标设计规范》、《内河航标维护正常率计算方法和考核指标》、《观察航标日标尺度计算标准》、《航标术语》等国家标准、《中国海区海事航标实用手册》1995年第一版及2007年第二版。

二是组织翻译出版了国外航海保障技术文献及教材:历届《IALA大会论文集》、《IALA助航指南》,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海图编绘规范》、日本海上保安厅对外培训《航标教材》、IALA《AIS-123.124技术标准》

三是组织大亚湾RBN-DGPS仪号质量测试,摸清该区域的无线电环境信号覆盖范围、精度及可利用率,为建设大亚湾RBN-DGPS台站建设提供了依据。

四是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支持:组织各学组专家对《海区航标管理体制》,《大型航标船船载无线电监测系统方案研究》、南海海区《RBN-DGPS中央监控站方案研究》,《长江口和珠江口AIS岸台建设项目》,《航政管理专题海图编绘研究》进行调研等,为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做出决策提供参考。

 

入会事宜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2-58873183